课程

2017-03-31 17:32徐立军闫娟陈明慧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基础班级

徐立军+闫娟+陈明慧

当前,学校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在教育新常态下,学校如何找到教育变革的有力支点?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以课程变革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实施多元授课形式,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全方位变革,激发学校活力,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化成长的需求。

1.“三元”全息课程体系

建立以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三元”全息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元”是指三个主要的学习领域——个人与健康、人文与社会、自然与科学。学校将“三元”与“三维”(全面、个性、增量)、“三阶”(自觉学习、自主发展、自我提升)相结合,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为全面发展基础课程、个性发展优长课程、增量发展助推课程。其中,增量发展助推课程又依据学生基础状况分为帮助基础素养未达标的学生达到应有发展基础的营养补充课程,帮助自我认知或个性发展方向混沌的学生明确判断和建立目标的个性认知课程,帮助原有基础较好的学生向专业方向发展的自我超越课程。

2.多元组合授课形式

学校将学习内容分成不同的方向和等级,按照分層、分类、分级相结合,基础课程、个性化课程相结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授课班级组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

基础文化课科目(如语文、数学等)按照学生智力基础、个性特征、试学后对教师的主观选择、个人对学科的兴趣及关注度等因素,采用分层加分类的授课班级组合形式。

兴趣文化课科目(如历史、地理、生物、物理等)以学生兴趣归类,按照能力差异分班,给予能力强的学生更多实践展示的机会,帮助他们巩固兴趣,扩展能力;给予方法、习惯弱的学生更多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强化习惯。此种授课班级组合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向专业提升与普及达标两个方向发展。

全面素养发展科目(如音乐、体育、美术、班会等)仍按行政班授课,承接小学学段的习惯,有利于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发挥传统行政班级授课制自然产生团队归属感和集体意识的作用。

选修课程、社团课程、自主课程、家庭课程等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在导师指引下帮助学生学会判断、选择,实现自主发展。

学校采用以上4种班级授课组合形式,力求形成分合有序的优化组合,再辅以根据学生基础和需求变化的阶段调整,从设计上最大化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个性发展的优长需求。在授课班级组合实施过程中,年级组是主要的评估者、设计者、操作者,亦承担部分评价功能。而班主任领导导师团队则负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授课班级。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基础班级
“不等式”基础巩固
班级“四小怪”
“整式”基础巩固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不称心的新班级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