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

2017-03-30 15:07王大金
学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力初中语文

王大金

摘 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学生只有具有足够的创造力才能在日后走入社会时发挥自身的聪明才干。在创造力的培养上,想象力是基础。没有想象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想象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073

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与创造和发明分不开的,想象则是创造和发明的最初根源。就如杜威所说的:“科学的每一次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为出发点。”想象的一个重大作用就是它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需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多样化的手段解决一些不可能的问题。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成为想象力丰富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想象力的价值是无穷大的,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无价之宝。那么,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说,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呢?结合自身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活化语言文字,丰富人物形象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它是语言的一种艺术。而要想利用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就必须让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对教材的直观感受由一行行的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故事、美丽的景色……如果少了想象的参与,那么学生对文学作品就不会产生再创造,他们头脑中所出现的只能是一些词语,抑或是这些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感念,无法对文章形成表现,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生动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很难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也无法产生欣赏的兴趣和乐趣,难以对文章的意蕴产生深入细致的了解。科林伍德曾经说过:“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透过眼前的语言文字看到远方的画面与生活,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作品中来,对人生产生更多的感悟,获得更好的阅读享受。

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时,怎样才能激活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受呢?为此,我为学生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是“不必说”呢?作者为什么不说“不仅是,不仅有”呢?第一句说的是一些静物,第二句说的则是一些动物,作者用了“也不必说”。第三句是“单说”,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低唱”“弹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这种情景大家熟悉吗?于是,学生的联想随之展开,纷纷回答说:“是音乐会。”尽管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过音乐会,但是有了想象,他们似乎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穿过菜畦旁的小径,绕过皂荚树,抬头就能看到紫红色的桑葚,就像一颗颗细小的珍珠挂在树梢。侧耳细听,鸣蝉如蒙古长调一般的长吟,油蛉低低地唱着和声,蟋蟀在角落里专心地弹奏着自己的琴弦。通过这种想象,学生慢慢地走近了作者的心里,体会到了作者笔下充满童趣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平静。

二、对文章的内涵进行领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受固有思维的禁锢。但是,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想象时,不能没有任何根据的胡思乱想,学生的想象必须是以文章内涵为基础的。只有对于文章产生正确的理解,想象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我们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是名家精品,学生与作者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文化底蕴,抑或是思想深度,学生都很难与作者有着相似的感受与体会,这些距离是很难逾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想象来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往文学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走近作者的心里,实现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感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如《项脊轩志》一文在后记部分有这样一段话:“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诉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段文字看来非常平淡,与正文那种诗情画意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读起来也感觉如白开水一般的平淡无味。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作者在用较少的笔墨向我们传达最为丰富的情感内涵,要想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我们就必须将学生的想象激活,为学生架起桥梁。于是,我向学生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将小妹们所说的话写在文中?在她们所说的话中包含着怎样的故事?”有的学生说作者是为了扣题,有的学生说作者是利用他人的话来表现夫妻情深。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对本段话进行分析:从作者的口中,妻子听到了很大精彩的历史故事,透过南阁子的书,大千世界呈现在了妻子的眼前,拓宽了她的视野,充实了她的精神生活。因此,当她回到娘家时,她就会情不自禁、满是自豪感地向自己的小妹讲述一番。这就使得小妹们的欣羡之情油然而生,这才有了小妹们所问的话。此外,妻子也深深受作者功名情结的影响,因此,她才亲手为作者栽种了一棵枇杷树。这不仅是一棵树,还代表了妻子对丈夫的祝福和期盼。所以,当妻子死后,作者才会有一种悲痛至极的感受。当我们对归有光的笔法进行体会和分析时就会发现,他的写作方式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对于这种写法,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效激发,没有适时、恰当的点拨,学生就很难发现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他们的想象力进行培养。正如袁枚在《遣兴》中所说:“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解用”是什么意思?它就是要让我们能够放飞自己的思绪,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接近成功了。

参考文献:

[1] 陆建国.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4(18):27-28.

[2] 王明德.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4(6):2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想象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