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武 陈捷 韦剑洪 陈伟辉
在男性不育人群,睾丸微石症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患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多因其他疾病行阴囊超声检查时偶然被发现,其发生率如何?对精液质量是否存在负面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2013年1月—2016年9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男科就诊并进行了阴囊彩色超声检查的男性不育患者,共1 303例,年龄19~55岁,平均(32.0±5.4)岁。男性不育的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即夫妻婚后同居,无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正常性生活1年以上,未能使女方受孕者。排除外周血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曾行肿瘤放化疗患者;排除性功能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患者。以彩色B超检查符合微石症诊断标准并有精子可供分析的38例患者作为微石症组,年龄(30.5±4.5)岁;随机选择同期在本中心行精液检查年龄匹配并排除睾丸微石症36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0.6±3.3)岁。
2.阴囊B超检查: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观察睾丸、附睾及双侧精索静脉情况。睾丸微石症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1)每个切面均能发现多个直径<3 mm的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2)点状强回声是相互独立的,弥漫分布于睾丸实质内。
3.精液分析:患者禁欲2~7 d,手淫法采集全部精液于洁净容器内,1 h内送检。标本置于370C水浴箱中保温,待其液化完全后采用计算机辅助智能系统(CASA)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精子形态学分析采用快速染色法,以计数≥200条精子为满足质量控制标准,统计形态正常的精子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有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观察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单样本KS分析以检验其正态性。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等指标均呈正态分布。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完成阴囊彩色超声检查者共1 303例,共检出睾丸微石症47例,检出率3.6%。
47例睾丸微石症患者中有精子并有完整数据可供分析的有38例,与对照组36例患者比较,两组间年龄、精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精子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睾丸微石症是一种以睾丸内多发性钙化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主诉和体征,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检查,随着超声检测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应用,睾丸微石症的发现日益增多[1]。一项来自于健康志愿者(n=1 504)的筛查显示,睾丸微石症的发生率高达5.6%[2]。而在因特殊原因就医患者(n=2 957)中,睾丸微石症的检出率约为4.6%[3]。在婚育人群中,不孕不育者约占10~15%,其中半数为男性因素,男性不育患者因精液异常而行阴囊超声检查者构成了医院B超检查人群中的重要群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3—2016年因男性不育(排除性功能和射精功能障碍)而行B超检查的共1 303例患者,共检出睾丸微石症47例,检出率达3.6%,远低于Thomas等[4]的报道(n=159,6.2%),说明睾丸微石症有可能是造成男性精液异常的因素之一,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表1 睾丸微石症患者与对照组组间精液质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文进行了精液检查并有完整数据可供分析的睾丸微石症患者共38例,与同期进行了精液检查的非微石症患者比较,精子浓度无明显差异,但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精子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剔除了系统性可能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可以推论睾丸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对精子质量起了负面影响。在一项更为早期的临床研究中[5],该研究根据睾丸内点状强回声的多寡将微石症进一步细分为经典型和限制型,发现随着钙化斑的增加,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更加明显。
睾丸微石症从组织学上表现为曲细精管内钙化结晶的形成。Nistal等[6]推测微结石的形成历经3个阶段,即管腔内细胞碎片的聚集→外周糖蛋白物质的沉积→最后是层状排列糖蛋白物质的钙化。目前,关于其成因尚未完全清楚,无症状健康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微石症的检出也增加,说明年龄因素与微石症相关[7]。在唐氏综合征患者中,睾丸微石症具有更高的检出率[8],说明遗传背景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发现不少的微石症患者同时伴有精索静脉曲张或睾丸发育不良,说明具有睾丸局部病变或与微石症的发生相关。近期有作者从微石症患者的精液和尿液中检测出纳米菌的感染,推测感染因素可能参与了结石的发生发展过程[9]。综上所述,睾丸微石症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导致了睾丸生精环境发生了改变,从而造成了精液质量的下降。
1 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睾丸微结石症.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24:70-72.
2 Peterson AC,Bauman JM,Light DE,et al.The prevalence of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in an asymptomatic population of men 18 to 35 years old.J Urol,2001,166:2061-2064.
3 Lam DL,Gerscovich EO,Kuo MC ,et al.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Our Experience of 10 Years.J Ultrasound Med,2007,26:867-873.
4 Thomas K,Wood SJ,Thompson AJ,et al.The incid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in a subfertile population.Br J Radiol,2000,73:494-497.
5 黄斌,李云祥,张宗平.睾丸微石症与成年男性精子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性科学,2015,24:115-117.
6 Nistal M,Paniagua R,Díez-Pardo JA.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in 2 children with bilateral cryptorchidism.J Urol,1979,121:535-537.
7 Goede J,Hack WW,van der Voort-Doedens LM,et al.Prevalence of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is asymptomatic males 0 to 19 years old.J Urol,2009,182:1516-1520.
8 Cebeci AN,Aslanger A,Ozdemir M.Should patients with Down syndrome be screened for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Eur J Pediatr Surg,2015,25:177-180.
9 Zhang QH,Lu GS,Shen XC.Nanobacteria may be linked to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in infertility.J Androl,2010,31: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