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教版《莫高窟》为例谈阅读教学

2017-03-30 00:23薛以朝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彩塑莫高窟核心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教育界的目光一时间都聚焦于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乡村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点更低,提高过程也将更缓慢和艰苦。作为乡村小学语文老师,要做好先行者,从课堂教学的细节做出改变,以期达成课堂教学的示范效应。下面我结合《莫高窟》,从阅读教学的细节转变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我能行:乐学的热情与善学的能力

乡村学校的小学生普遍缺少自信,课堂上缺少主动性,他们习惯于被指挥、被要求、被学习……这不能怪孩子,乡村的孩子没有见过大场面,他们的自信心需要老师的培养与引导,才能让“我能行”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语文老师可以借助于文本的阅读教学,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去做,给学生翱翔的天空。

比如教学《莫高窟》一课,学生对于壁画与彩塑的古代艺术了解很少,也不会明白这种“涂鸦”到底有什么魅力,这就需要让学生课前去了解敦煌石窟文化的魅力与意义,放手让学生探寻相关的知识,比起教师在课堂如“百度百科”般的机械介绍,更能够激发起学生乐学的热情。此外,不但要让学生乐学,还要让学生具备善学的技能。要想让学生有一套自己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将使其受益一生,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二、我参与:自我管理与合作的意识

课堂是学生的,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课堂,充其量也不过是在听一场评书而已。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师就如同说书匠,所有的角色都由他一人扮演。课堂不能是说书场,要让学生唱主角,要让学生进场参与,体会知识的获得和技能提高的过程,进而提高合作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仍以《莫高窟》为例,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一课中,要让学生认识莫高窟为何被称为“藝术宝库”,可以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三个方面展开,比如对于写彩塑的一节,要让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写了彩塑?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彩塑的数量之多,形态逼真的特点。写作方法自然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节作者运用的方法很多,像先总后分、从面到点、细节描写、排比修辞等,虽然学生不可能说得全面,但经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在参与中促进了思考,也锻炼了表达能力,使主体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

三、我疑惑:质疑、探究与批判的精神

疑惑,是思考后的产物。课堂中学生的疑惑少,原因要引起教育者的反思,一是学生不敢怀疑,在学生的意识里书本是权威的,怀疑权威就会暴露自己的无知与浅薄;二是教师不给学生怀疑的机会,教师思考的多少,决定了备课的深度和宽度,也决定了教师敢不敢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才能让学生有思考,才能让学生敢创新,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

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注重引导学生怀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莫高窟》的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有的学生提出“两千多尊彩塑”真的可以做到“神态各异”吗?有的学生提出“壁画”不是太难画啊,为什么这么珍贵呢?还有学生提出“藏经洞”里面的文物被掠走,仅存的文物也“搬家”了,那莫高窟的价值不就降低了吗?对于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先展开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再予以明确,进一步深化了对文章的阅读,也把学生的质疑与探究精神进一步加强了。

四、我动情:健全人格与责任担当

乡村小学生,更需要精神的食粮,语文老师要借助于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小学的文本中,都富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包含多样的人格教育倾向,作为语文老师,要时刻牢记,健全的人格与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要让学生在阅读完后,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自豪、感动、敬佩……

那么在《莫高窟》一课中,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对文章中有哪些地方有所感触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会说到莫高窟的艺术让人惊叹,感受到古代人民智慧的无穷;还有学生说看到文物被掠走,感到气愤和伤心,感受到现在祖国的强大,立志长大要报效国家;还有学生说要去莫高窟看看,做一个艺术家,也去创造出留传后世的艺术作品……姑且不必问这些情感能保存多久,也无需问这些志向能否真的会实现,但就这即时的情感体验,会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给教育界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基层的教育工作者细化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自己的教学方向。要问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就在课堂上!

薛以朝,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聂阁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彩塑莫高窟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汉源彩塑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