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媒体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影像传播途径的创新

2017-03-30 21:39邵阳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困境

邵阳

摘要: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云南形象的重要标志和见证,云南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构成共同构建了云南形象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一直以来,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形象就承担着云南形象的生态化记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想象和文化记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少数民族的宣传策略及方式方法也在陆续发生着改变,富媒体的平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构建了不同的方式,也使得传播策略随之改变,很多固有的传播方式明显不适应于当下的传播背景,从形势和内容上都函需改进。

关键词:民族文化;影像呈现;困境

一、早期原生态视角下的影像叙事

早期的云南形象宣传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流动和民族政策有着极大的联系,当时的云南形象宣传重点放在了对少数民族不同生存环境、人文歷史、民间风俗、生产劳动等的介绍上,宣传目的重点在于将最真实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现出来,从而能够逐步减少民族间的隔阂和由于好奇而产生的主观臆想。当然,早期的媒介环境不但挖掘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鲜活影像,这些影像更是成为重要的“文化标本”,当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同时,少数民族社会也处在急剧变迁的过程中,早期原生态的影像记录成为了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化文献”,其价值不可估量。但结合当下富媒体时代的背景,以往原生态视角下的影像叙事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受众的口味,这是个娱乐大爆炸的时代,怎样通过新的节目形态去还原和塑造民族文化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二、富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影像传播面临的困境

就我国少数民族影像传播的大环境而言,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的传播模式还停留在原生态的记录上,由于传播模式与当下受众的需求口味形成了落差,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文化影像传播的进程。特别是在当下富媒体的环境之下,商业化进程推动着影像传播模式的革新,这样的革新往往就是少数民族影像传播的软肋,若不能跟随市场脚步,受众的不买单必定会成为极大的限制。就我国的文化产业来说,至今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所以少数民族影像如何构建自己的传播模式,如何找到自己特有的市场空间和生存方式才是适应富媒体传播时代的重点。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媒介环境如何变革,都不能停止探索民族影像呈现之路的脚步,因为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属性。因此,在民族影像呈现的问题上,在坚持自身特性的前提下,适应当代媒体转型的需要,使民族影像在保证其视听特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市场的“营养”,最终获得各自所需的艺术精神和商业价值,从而达到“双赢”的效应才是影像传播最终实现的目的。

三、富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策略的更新

(一)借助富媒体传播环境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人们接受和认知事物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改变,特别是针对年轻人而言,快餐化的文化消费方式使得媒介传播更新速度加快,传播方式呈现多元化,传播广度变得无限化。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检索便捷、海量信息等优势来传播、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目前,如丽江,大理等地利用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发展其形象传播颇有成效。但也有一些极端的宣传手法正在使其陷入宣传误区,比如丽江逐步被塑造成“艳遇之都”。所以,在不断利用多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引导其宣传的走向,不要被不良价值观误导。

(二)与时俱进注重信息融合并保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当中,民族文化存在的空间逐渐被压缩,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更是在这种驱动下逐渐被消解。消解不等于消失,任何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变革,这样的变革不等于文化的消失,而是文化的另一种传承方式,不管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根源及精髓,都有其独特性,这些东西并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适应时代的脚步。我们的形象宣传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把握,否则,就失去了彰显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凝聚族群集体记忆的魅力。

(三)富媒体环境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跨国传播

云南是一个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省份,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跨境而居的民族,比如佤族、傣族等,这些共同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我国跨国交流和边境的安定。云南少数民族形象的建构不仅有利于云南形象的建构,更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媒体的宣传手段可以扩大少数民族传播的传播范围,使我们的民族政策,风土人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的传播。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迈向了更大的舞台,少数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平锋.生态性原则:现代化语境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0(1).

[2]白庚胜.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N].中国艺术报, 2007-11-09.

[3]赵学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政策[N].中国民族报, 2010-01-22.

[4] 郝朴宁.李丽芳等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吴仕民主编[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神奇的设计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