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兰++曹天瑞
【摘要】本文圍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展开,简要指出了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组分工明确、设定合作模式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合作 编组 模式 内容 自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95-01
最近,听了很多节数学公开课、观摩课,突然发现,每节课中都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似乎一节课中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就体现不了课改理念一样,其俨然成为一种时尚。虽然大多数合作学习成效显著,但仍有一些合作学习明显流于形式,失去了合作学习本质的意义。
1.为了合作而合作。有些数学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一些没有思想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如在公开课《4、5、6的乘法口诀》中,教师让小组讨论:仔细观察,表中4的乘法口诀有几句?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随后又合作讨论:2×4=8应用了那一句乘法口诀?这样看似多次合作学习,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2.缺乏自主学习的合作。有的问题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自主学习,就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目的。如在公开课《退位减法》教学中,教师给出两道退位减法题,立刻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算式中那些地方最容易得病,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由于没有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时间,直接开始讨论。合作学习中,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3.缺乏明确的任务分工。有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恰当,但是具体讨论时,总是想说的说得多,不想说的一直当听众,还有的会趁机开小差。虽然讨论后组长拿出了讨论结果,但这只代表个别人的成果,并不代表大家都参与了,这种没有明确分工的合作是一种低效的合作。如在公开课“轴对称图形”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想一想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边三角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宣布小组讨论。结果,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同学把此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忽视了合作学习的本质。
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去除了单项讲解的枯燥无味,享受教学相长的乐趣。对学生而言,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小组分工明确,实现分层优化。首先要编号分工,明确责任。数学课堂可以根据数学能力等综合因素,给小组成员互相编号,组员之间要有具体的分工。可由一号同学担任组织者,二号做记录员,三号负责收集资料,不言而喻四号就成了小组的代表发言人等等。并且这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今天的一号组织者,可能明天担任四号发言人。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中,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面是小组分工实录,一号说:咱们先自己摆一摆,然后一个一个说吧?(其他的三个组员点点头示意赞同组长的意见)过了一小会儿,一号问:谁想到了?二号、三号举手示意,而剩下的四号一言不发,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想法。一号点一言不发的四号:你是怎么想的?他很不自信地说:将图形摆放在方格纸上,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知道这块草坪的面积;三号同学随机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得到了肯定,四号表情立即舒展了许多。接着二号说:我的方法不同,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利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号最后又将几种种算法说了一遍,算是整理了。在全班汇报时,组长很流利得说出了他们组的算法。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发言,相互启发,最终实现分层提高。
2.根据数学特点,设定合作模式。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固定的几种合作模式,小学数学也不例外,一般为合作展示、合作探讨、合作竞赛等几种方式。(1)合作展示。就是在新知识授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已学知识,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或笔算、口算题的算理等,这样让他们在互相展说的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互相补充。(2)合作探究。一般是在课的重、难点处采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一节课的重、难点多是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等过程,较适合于这种合作探讨。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3)合作竞赛。每节数学课结束时,一般可以设计游戏开展小组竞赛,把各组实力相近的学生设成为竞争对手,最后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和合作小组的总分进行评比。这种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合作比赛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3.巧设合作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小学数学课一般应选择规律性较强的问题做合作内容,比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的侧面积等,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活动思考才能发现其规律特征,如果单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要集体思考分析才能达到目标。在“圆的周长”教学中,组织学生操作实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由于学生个人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一组数据也难以发现内在的规律,需要合作交流才容易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合作来自现实的需要,合作的效果自然也就比较明显。又如,在揭示乘法分配律[a×c+b×c=(a+b)×c]时,就可采用了四人合作的分组学习,交流合作推导,通过探究一些实例来揭示乘法分配律。还有一些开放性问题,解答策略多样,答案不唯一,一个人的思维很难从多角度去考虑,这类问题也可以作为合作内容。
总之,小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小学数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构建良好的数学合作小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探讨,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