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导入方式 展现语文教学艺术

2017-03-30 15:35孙晓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海伦文本思维

孙晓英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用故事导入、媒体导入、问题导入等方式,创设适宜课堂环境能够快速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刚上课时,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发挥教师讲课激情,为课堂教学注入强劲活力。

一、故事导入,创设适宜课堂环境

高中阶段课程比较繁杂,学生阅读文本时也会生成个性认知,教师要对课堂导入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为学生创设适宜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利用故事导入课文,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心理诉求。高中学生对故事有一定敏感性,教师要自己讲故事,也要发动学生讲故事,这样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用故事形式讲述作者。课堂展开时,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讲述海伦的故事。有学生讲述:海伦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七岁的时候,她患病导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安妮是她的家庭教师,二人很快成为良师益友,后来相处达50年。在安妮的帮助下,海伦进入到剑桥女子学校,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海伦写了第一部书《我生命的故事》,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海伦后来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成为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还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

教师让学生讲述故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还成功调动了课堂学习气氛。学生讲述故事导入,属于课堂導入创新尝试,学生普遍感觉新鲜有趣。实践证明,让学生介入故事导入,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生长点。

二、媒体导入,调动课堂积极因素

所谓媒体导入,是指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的课堂引导方式。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时,能够将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多彩的动画、个性的文字、流行的歌曲等信息,还有影视片段信息,以及其他媒体信息,以声光电的形式传递到学生面前。学生学习热情被成功激活,学习效率自然呈现出来。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小说,教师在导入时,先拿出一片树叶:同学们能够猜出这是什么树上的树叶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给出答案:这是我们校园最常见的冬青树叶。一片树叶看起来是这样普通,但在作家的笔下,说不定会演绎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出来。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视他人的生命。这样才能彰显人性的伟大。下面我们来看《最后的常春藤叶》,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生命故事。学生快速进入文本阅读之中。

教师拿出一片普通的树叶作为导入道具,看起来有些简单,可正是从这片树叶开始引发,学生思维随之启动,慢慢步入教师思维节奏,自然介入到文本阅读学习中。这样的教学导入显得自然顺畅,由其激发的效果确实显著。

三、问题导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问题导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维。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很强探索欲望,教师针对学生思维实际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兴趣,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发挥重要助力作用。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对文本展开深度挖掘,对学生学习实际展开多元学情调查,只有提升问题针对性,才能形成教学重要激发点。

教师设计问题不必追求多么深刻和有创新性,关键要接轨学生学习思维,这样才能成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学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时,教师这样设计导入问题:有这样一部小说,讲述一个人的命运,却反映一个社会大问题。这个小人物是敌对阵营中的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小伤兵,通过写他的悲惨遭遇,给人带来众多的启示。这个小伤兵叫什么名字呢?他遭遇到哪些困难呢?从他的悲惨命运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学生根据教师问题设计展开阅读,很快就给出相关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活动,对问题进行深度解析,然后继续展开追问,学生阅读学习自然进入崭新阶段。

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及时抛出问题,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围绕学生学习思维展开激发。从教师实践操作情况来看,教师设计的问题合适,难度系数不大,问题指向明确,学生操作就有针对性。课堂导入阶段是学生刚刚接触文本之后,教师设计引导问题要考量学生掌握信息实际情况,降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趣味性,这应该是问题设计的重要要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优化导入方式,可以有效启动课堂教学,成功调动课堂积极因素,丰富学生学习认知渠道。语文课有自身特点,如何让学生感受语文课的丰富多彩,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展开多元优化处理,引领学生主动介入到课堂教学中。

猜你喜欢
海伦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海伦·凯勒的故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