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迪
24岁凭《东京爱情故事》走红,新作《四重奏》唱出失败者之歌。
曾几何时,日剧在中国的电视银屏上可谓独领风骚。上世纪80年代的《血疑》《阿信》《排球女将》,90年代的《东京爱情故事》《爱情白皮书》《悠长假期》……扯一嗓子“晴空霹雳”,或者煞有介事地聊聊其实根本不懂的“RH阴性AB型”,为完治选择里美、放弃莉香而耿耿于怀,或者深陷于木村拓哉、柏原崇的偶像魅力里無法自拔。这些经典剧集里,镌刻着不同年代的青春记忆。
然而,近十几年里,来势凶猛的韩剧、美剧、英剧,渐渐挤占了日剧的山头。尽管如此,细腻紧凑、不落俗套、于平淡温和里埋伏下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探讨,这些日剧的独门秘笈和看家本领,还是网罗了一大批忠实铁粉。
对日剧的拥趸们来说,坂元裕二无疑是“大神”般的人物。24岁时,他就写出了《东京爱情故事》这一“教父级大作”,缔造并见证了日剧的黄金时代;近些年来的《Mother》《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最完美的离婚》《问题餐厅》,更是被日剧迷们集体膜拜,他们着迷于剧中琐碎的日常生活,更津津乐道于庸常世事中的灵光乍现,甚至会拿着小本本记下主人公们嘴里说出的每一句人生感悟。
今年1月,由坂元裕二编剧的《四重奏》在日本TBS电视台播出。这部集结了松隆子、满岛光、高桥一生、松田龙平等豪华阵容的剧集,仍延续他一贯的风格:细腻到令人发指,于琐碎中见真知。
全员单恋,全员说谎
《四重奏》的开头很日式小清新:某一天,小提琴手卷真纪在KTV包间一推门,发现隔壁3个房间都走出了一个背乐器的人,4个人于是搬到了位于轻井泽的别墅,一起生活、练习、演奏。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小清新的画风向着悬疑推理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全员单恋,全员说谎。”正如《四重奏》的官方宣传语所暗示的,看似偶然的相遇实则隐藏着阴谋与算计,每个人都心怀鬼胎,互相搅拌地进入彼此的生活。
就像坂元裕二以往所有的剧本一样,剧中人物没有偶像剧里惯常出现的光鲜外表、高贵地位或狗血故事。他们并不“开挂”,也没有太多的奇遇,生活赋予他们的是无尽的真实。
小提琴手卷真迹,4人中唯一有过专业乐手经历、也是唯一成家立业的人,说话小声,想法消极,有一个神秘失踪了1年的丈夫,这让她身上充斥着种种谜团;中提琴手家森谕高,发型店的助理,每天忙碌的不过是扫地洗头,具有偏执狂的属性,看似风流潇洒,却有一段颇为酸楚的婚姻故事;大提琴手世吹雀,一个随时进入睡眠状态的宅女,因为童年时参与了全国性的欺诈事件,一直面带笑容地应对各种歧视,甚至怀着一种“罪有应得”的觉悟;第二小提琴手别府司,出身音乐世家,与星光熠熠的祖辈相比,他只不过是一个沉默普通的小职员。
“我们没能成为可以靠做喜欢的事情生活的那种人。”4个各怀苦闷的男女凑在一起,悬疑中透着温情,而以“日常感”平静地叙述真实人生的“残酷物语”,这正是坂元裕二的拿手好戏。在《四重奏》里,他再次发挥了自己“语言魔法师”的台词功力,一场场精彩的对白战,让成人世界里那些隐晦的哲理和法则一一曝光。
比如对于夫妻关系的探讨,一串串连珠炮似的台词,让人发笑,也令人反思:
“根据聊得来的程度给妻子、猫、独角仙排名的话,顺序是猫、独角仙、妻子。”
“妻子是最可恨的人。就是食人鱼。结婚申请书就是施咒的死亡笔记。”
“为什么男人宁愿相信外人的话,也不愿相信妻子的话呢?”
“20多岁男人的梦想光芒万丈,30多岁男人的梦想不值一提。”
“夫妻,就是可以分离的家人。”
金句频出,为台词党和截图党们输送着福利,似乎每句话都能带出一篇朋友圈疯转的鸡汤议论。剧里的两男两女,拉着提琴,打着嘴仗,唱出的是“30代”(指未满40岁的中年人)的无奈和苦涩。
“那时的我对爱情还有憧憬”
其实,早在20多年前,坂元裕二就写过一个“四人行”的爱情故事,同样是各怀苦闷的两男两女,同样寄寓着都市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1988年,漫画家柴门文在株式会社小学馆旗下的《Big Comic Spirits》杂志上开始连载一部名为《东京爱情故事》(以下简称《东爱》)的青春漫画。3年后,富士电视台购买了漫画的同名电视剧改编版权。剧集播出后,在日本社会引起极大反响,直接开创了上世纪90年代“月九”(“月九”是“月曜日”晚9点的简称,意为星期一晚上9点至10点,这个时段被视为电视剧播放的第一黄金时段)爱情剧的热潮。
现在看来,《东爱》的剧情不过是一个略显老套的四角恋爱故事——从小城市到东京打拼的永尾完治,与活泼的海归白领赤名莉香相恋,心中却藏着自己年少时的初恋关口里美,而里美又倾心于完治的好友三上健一。在当时,热烈率真的赤名莉香无疑是年轻人的偶像,她和完治之间有始无终的爱情令人唏嘘,其轰动效应甚至创造出“星期一晚上9点,女性从大街上消失了”这一奇观。
而缔造这一收视奇观的,正是担任编剧的24岁的坂元裕二。
1967年,坂元出生于大阪府,从小便喜欢文学创作,希望从事和电影相关的工作。19岁时,他投稿并获得了第一届“富士台青年剧本”大奖,由此出道并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
当《东爱》的改编任务放在坂元眼前时,他正在元气淋漓的创作年纪,为一部爱情剧铺写情节并不是难事,但面对一个略带灰暗爱情观的漫画故事,坂元感到了困惑和棘手。
在原著漫画中,莉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角色,她真心诚意地投入每一段感情,也一遍遍地背叛自己的男友 。“柴门文女士的恋爱经历比我丰富,她对于爱情始终有种悲观的态度。但那时的我对爱情还有憧憬,所以我把自己对爱情的这份憧憬写进了剧本。” 多年后,坂元如此解释自己重构莉香这一人物的动机。
围绕着故事主角,坂元展开了手术刀式的角色改造。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原本对待爱情暧昧不明、略有放荡嫌疑的赤名莉香,最终变成了日剧史上最为经典的纯爱角色之一。
1995年,上海电视台将《东爱》引进中国,随即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东爱热”,可以说影响了一代青年人的恋爱观。彼时的电视银屏上,刘慧芳式的传统女性是最为经典的形象;而通过《东爱》,中国观众惊喜地发现,原来还有这样敢爱敢恨、自信自我的女主角,原来即使是不完美的爱情也可以拍得如此动人。
把想说的话藏进剧本里
著名导演是枝裕和这样评价坂元裕二:“1991年的《东爱》到现在,已经过去1/4个世纪,坂元尚且还保存着这份细腻,这一点或许就是他的强硬所在。”
在这1/4个世纪里,坂元的编剧生涯也经历了高开、低走、潜行、上扬的“四重奏”。以《东爱》打出名堂后,他成为富士电视台的御用编剧,出产着各种有收视率元素却没有个性的作品。“早熟却大器未成”,几乎成为外界对他的公论评价。
转变发生在2010年。一直为收视率服务的坂元,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及人性议题。聚焦亲子焦虑的《Mother》、刻画凶手和被害人家庭的《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关注性别歧视的《问题餐厅》……在这些作品中,独树一帜的坂元风格开始显山露水。谈及改变,坂元笑称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希望“减少创作那些特别离奇的故事,转向探讨比较真实的人生”。
2013年的《最完美的离婚》,被认为是坂元迄今为止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在三对夫妇中就有一对离异的当代日本,浪漫刻骨的“东京爱情故事”再难寻觅,《最完美的离婚》呈现的是在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中,爱情如何被渐渐消磨。丈夫光生是带点强迫症的自我型男人,地震后会第一时间询问“我的盆栽没事吧”;而他的妻子结夏,是看着富士山长大、大大咧咧的性情女人。性格和价值观南辕北辙的两个人,因为大地震匆匆结了婚,住在三四十平方米的蜗居里,激情消逝后,生活只剩下了吐槽,吐槽,吐槽。
在中国讲述婚变题材,无疑会矛盾激烈,事故连连;但在《最完美的离婚》中,没有抓小三、婆媳大战、“白莲花”前女友和“猪队友”小伙伴,生活的细节与人物口中频频出现的生活感悟成了最大看点。正如坂元所说:“虽然结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离婚却包含着人生的全部。”
这么多年来,坂元很少接受采访,把那些想说的话通通藏进剧本里。他说自己对作品一直掌有绝对的主动权,编写计划都由自己安排,而不会去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如此任性难免在收视率上“翻船”,去年的《追忆潸然》,即创下史上收视率最低的“月九”,回想起当年《东爱》造就的“月九”奇迹,显得颇为讽刺。
想必吸取了前作的教训,在《四重奏》里,坂元在标志性的舒缓节奏、神经质般的细节描绘和突然爆发的对话交锋之外,加入了悬疑的辛辣佐料,以弥补观众抱怨的温吞乏味、狗血淋淋等“槽点”。
“所谓音乐,就像是甜甜圈的洞一样,因为是有欠缺的人在演奏,所以才会成為音乐。”就像在《四重奏》里,4个人选择“甜甜圈洞”作为乐团的名字,20多年来,坂元裕二也一直在描绘着种种如“甜甜圈洞”般不完满、有欠缺的平凡人生,一边把世间的丑陋和庸俗指给你看,一边提醒你身边总会有微小的美好与温暖,帮助你战胜失败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