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品丰
摘要:2015年12月~2016年8月,利用样线法对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鸟类160种,隶属于15目45科99属,占湖北省鸟类种数456种的35.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录8种,列入CITES附录8种。
关键词:鸟类资源; 涨渡湖; 自然保护区; 武汉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104-06
1 引言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南部,毗邻长江,面积18500 hm2,是武汉下游一个重要的蓄洪平原湖区。涨渡湖是典型的永久性淡水湖泊,其湿地类型属内陆淡水湖和淡水沼泽类湿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功能生境,孕育并保持了该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多种保护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栖息地。2004年1~4月,武汉大学胡鸿兴调查记录涨渡湖水鸟30种,2006年5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涨渡湖鸟类调查报告,记录鸟类95种,隶属15目27科63属[1~2],这两次调查均以冬季调查为主,没有进行夏季鸟类调查,缺乏对涨渡湖鸟类多样性的系统调查。因此,2015年12月~2016年8月,笔者对该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有效保护涨渡湖鸟类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2 自然条件
涨渡湖自然保护区北抵汪集镇,南邻长江,东至举水河,西界举水,海拔16.2~18 m,地理位置为东经114°38′46″~114°46′24″,北纬30°36′12″~30°40′43″。涨渡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降水量1242.3 mm,年平均降雪日7 d,年均无霜期为250 d,春季雨量占全年的14%~52%,夏季占26%~60%,秋季占6%~35%,冬季占2%~25%;月最高降水量为533.3 mm(1999年6月),最低为0 mm(1999年12月).保护区主要是举水、倒水和长江来水。举水年平均径流量为60.5 m3/s,年平均来水量19.1亿m3;倒水年均流量为25 m3/s,年平均来水量7.9亿m3;长江年均流量为2300 m3/s,年平均来水量7428亿m3。渡湖湿地属于我国湿地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草丛沼泽和浅水植物湿地区”中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浅水植物湿地亚区”,植被划分沼泽型组和浅水植物湿地组2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57个群系。
3 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采用样带法调查,设置样带长3 km,单侧宽25 m。每天5:30~7:30和17:00~19:00,利用双筒望远镜进行调查,记录样带范围内的鸟类种类、数量及生境、发现时间、地点、海拔及经纬度。
走访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当地近年来执法收缴和收容救护的鸟类记录资料以及周边农户在野外捡到的鸟类羽毛。
4 结果与分析
4.1 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采取实地调查和座谈访问调查的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160种[3~7],隶属于15目45科99属,占湖北省鸟类总种数的35.1%,见表1。其中,雀形目种类最多,有67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1.9%;其次为鸻形目,有28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17.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1种,其中Ⅰ级1种,即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Ⅱ级10种(表1),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13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39种,分别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6.9%、83.8%和24.4%。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鸟类8种,占该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列入附录Ⅰ的鸟类1种,为东方白鹳;列入附录Ⅱ的鸟类有7种,分别为鹗、黑冠鹃隼、普通鵟、红脚隼、红隼、斑头鸺鹠和画眉。
列入《中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的鸟类73种,列入《中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鸟类20种,分别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45.63%、12.5%。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8种,占该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6.3%。其中濒危种2种,为东方白鹳和棉凫;被列为近危种6种,为小天鹅、罗纹鸭、小鸦鹃、喜鹊、画眉和麻雀。
4.2 区系组成
东洋种43种、古北种71种、广布种46种,分别占保护区鸟类物种数的26.9%、44.4%和28.8%,古北种占优势,南北物种过渡混杂。
4.3 居留型
留鸟46种,占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28.75%;夏候鸟35种,占21.88%;冬候鸟59种,占36.87%,旅鸟20种,占12.5%。涨渡湖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鸟類的居留型与保护区所处自然地理位置和生境类型相一致。
4.4 生活型与生态分布
涉禽44种,占该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7.5%,其中鹳形目15种,鹤形目8种,鸻形目21种。主要在涨渡湖周边沼泽等浅水区域中活动。
游禽28种:占该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7.5%。目3种、鹈形目1种、雁形目17种和鸻形目7种,主要分布于水体中,周边的沼泽等水域附近也有分布。
陆禽4种,占该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5%。包括鸡形目1种,鸽形目3种。主要分布于林地、居民区、农田等生境活动。
攀禽11种,占该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6.9%。包括鹃形目3种,佛法僧目4种,戴胜目1种,鴷形目3种。保护区内分布广泛,在各种类型的针、阔叶林中,低矮的灌木林中都有它们的踪影,部分种类也偶尔到林缘、居民区及水域附近活动。
猛禽6种,占该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3.8%。在各生态类群的鸟类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鸣禽。包括鸮形目1种,隼形目5种。保护区猛禽种类不多,多是傍水型猛禽,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鸣禽67种,均为雀形目鸟类,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1.9%,是保护区内广泛分布鸟类,是优势类群。
4.5 分析讨论
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湖北省属于华中区,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南北相混杂的特征[9],东洋界成分应占优势。涨渡湖自然保护区动物地理区划特征应与湖北省相一致,但保护区内东洋种43种,仅占26.9%,古北种71种,占44.4%,古北种占明显优势。从居留型分析,繁殖鸟(包括留鸟和夏候鸟)81种,占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50.6%。在繁殖鸟中,东洋种41种,占50.6%,古北种9种,仅占11.1%,东洋种占绝对优势,也与湖北省动物地理区划相一致。这也是我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鸟类动物区划的特征。
保护区内迁徙鸟类(包括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有114种,占71.25%。迁徙鸟类中以冬候鸟居多。说明区域内候鸟迁徙过程中过境频繁,也反映了北方鸟类向南渗透极为活跃,是鸟类重要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参考文献:
[1]胡鸿兴,康洪莉,贡国栋 等.湖北湿地冬季水鸟多样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7):422~428.
[2]陈 勇.新洲涨渡湖新发现33种鸟[N].湖北日报,2006-05-17(6).
[3]胡鸿兴,万 晖.湖北鸟兽多样性及保护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4~105.
[4]湖北省林业厅,湖北省水产局,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谱[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6~196.
[5]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368.
[6]马敬能,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工作手册[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0:5~127.
[7]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3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