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张丽丽
摘要:“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低碳发展目标,为此国家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作为非化石能源的太阳能由于其能量巨大、持久、环保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光热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光热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备的专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促进我国光热产业走上一条创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光热发电;光热产业;政策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00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3.001
1 中国光热产业的发展前景
2016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国家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作为非化石能源的太阳能由于其能量巨大、持久、环保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
太阳能发电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太阳能光发电;二是太阳能热发电。后者的最大优势是可以通过廉价的储热、补燃装置,实现电站的无间断运行,并持续为用户供电。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光伏产业,光热产业则处于起步阶段。光热发电相对于光伏发电,还具有对原有用电设备损伤小、易并入城市电网等优点。光热产业则处于期待市场真正启动后带来发展机遇的阶段。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其中光热发电总装机规模500万千瓦。
就现状来看,在我国发展光热是非常有前景的,这是因为我们国内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例如:中国的许多商品房没有热水供应,仅此一项就是一个很大的太阳能热利用的市场空间。光热低温技术市场发展的同时,高温发电技术也在逐步推进。2016年9月14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20个入选中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名单,总装机约1.35GW,其中河北省张家口市有三个光热发电项目。
2 光热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国家对光伏产业有政策支持,但对太阳热能利用还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出台。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太阳能资源适宜地区应在2015年前出台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的强制性推广政策及技术标准,普及太阳能热水利用,积极推进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各地的太阳能强制安装政策犹如一把柴火,使工程市场迅速升温,光热利用市场财富也强势升级。但是这种强制政策的出台,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光热市场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政策毕竟不是法律法规,法律位阶低,缺乏稳定性;其次,该种政策只是一种指导性的文件,各省市未完全制定配套的完善的政策法规;最后,该项政策只惠及了光热产业的部分低温利用市场。
2.2 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律的缺失
技术的创新一定要伴随着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没有专门的光热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法。光伏、光热技术的保护主要依据是专利法,而专利法涉及方方面面,所以针对性不强。各地方都是从专利的角度进行保护。例如北京先后制定了《北京市专利行政委托执法办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行政处罚裁量权规定(试行)》等一系列保护专利技术的地方法规,同时北京市出台了促进知识产权技术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北京每年的光热技术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一。河北省只在2016年先后发布了《专利权作价出资入股补贴(试行)办法》《2016年度专利资助办法》,这些政策性文件对于保护各类专利技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光热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针对性不强。
3 政策扶持的重要性
我国光伏企业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例证,正是由于国家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使得我国的光伏企业在近20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相对于光伏企业,对光热企业国家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优惠政策。光热产业,尤其是高温发电方面,面临的主要困境首先是高成本、前期投资巨大,例如:一个50兆瓦的光热发电项目前期投资达20亿元,是光伏产业的三倍。我国对光伏产业有前期投资的贷款优惠政策,而各大国有银行目前仍缺少对光热产业的贷款扶持力度,这是光热产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
光热上网电价的问题,上网电价低无法激励企业对于光热项目的投资。2016年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全国统一的太阳能热发电(含4小时以上储热功能)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对于光热产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必然会激励企业对光热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国际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激励本国的光热技术产业。例如:美国先后颁布了两个激励政策:一个是30%的投资税收抵免;另一个是贷款担保政策。2015年12月下旬,美国国会通过一项2016年政府预算案,增加对2019年之前及其以后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补贴。
4 光热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4.1 有利于保护光热产业的合法权益
对于光热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的法律依据是《专利法》。《专利法》的实施对于我国的专利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光热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方式,同时还涉及到制造与安装技术,仅仅依靠《专利法》的保护,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所以制定针对光热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4.2 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光热发电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国内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市场的垄断就是技术的垄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在光热市场的话语权。随着今后国际市场的逐渐扩大,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河北的光熱企业的数量、专利的申请量在全国处于中档水平,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河北每年申请的专利中有80%是实用新型专利,只有20%是发明专利(全国也差不多这个比例)。而国外的企业的发明专利则占80%,实用新型专利权占20%。实用新型专利的特点是授权快、创造性不高,形成不了核心技术。光热产业的发展必然要走一条以高精技术为龙头的战略模式。而高精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健康有序发展才能成为永恒。今后企业的市场竞争并不是产能的竞争,而是技术的竞争。企业没有知识产权在未来很难生存,过去发展靠机遇,以后拼技术。
4.3 有利于调动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融资
未来我国光热产业发展的核心就是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企业将进一步优化组合,只有加大对光热技术的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增强企业(个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专利权质押的方式抵押贷款,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
我国向来缺少对于无形资产的财产属性的认识,正是由于这种对于无形资产的漠视,导致我国曾一度盗版横行、知识产权侵权成为常态。这不仅是由于民众对于知识产权的轻视,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的私利,目光短浅。这种现象的负面影响是打击了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也就失去了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一项新的技术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仿制一项科技产品成本却低得多。如果不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力度,行业创新发展便无从谈起。
我国是专利申请量大国,每年的專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位。但这些专利申请中有80%是实用新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企业的短视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申请专利大多是为了满足行政部门的要求或者为获得政府补贴,是外因而不是内因推动,从这一点也说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势在必行。政府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才能调动企业高科技开发、创新的积极性,内因才是根本。
5 解决问题的方式
5.1 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大对光热企业的扶持
在国家没有正式的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河北省在权限范围内制定自己的扶持政策。促进地方银行对于光热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在审批企业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等,但要尽量避免通过单一的补贴退税的方式。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在扶持的政策运用上要慎重,以免被认定倾销、补贴,因为我们的热能企业最终要走向国际市场。
2015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局裁决,认定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反倾销和补贴行为。前几年,欧盟也做出了同样的裁决。政府在扶持光热企业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再发生类似光伏企业的事件,可以借鉴美国的方法,如投资税收抵免、贷款担保政策。
5.2 制定专项地方性法规,加大光热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河北省可以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制定自己的地方性法规。可以借鉴北京市、上海市的成功模式制定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各地方市级人大,如秦皇岛市、唐山市、石家庄市等可以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适用于地方的专项光热技术保护办法。
5.3 建立完善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机制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个没有惩罚措施的法律不能称其为法律。省市人大在制定知识产权地方条例的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建立相应的专门的处理机构,才能使得法律法规具有生命力,也才能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深入人心,才能促进光热产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光热产业的发展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具有充分活力和前途的产业。国家、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光热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更要建立完备的专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促进我国光热产业走上一条创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韩雪冰,魏秀东,卢振武,等.太阳能热发电聚光系
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11,4(3).
[2] 先知策划博客: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光热行业继续向前
发展.2014.
[3] 2014年全球光热发电市场现状情况.中国产业洞察
网,2014-07-02.
作者简介:王超(1971-),男,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律师,研究生;张丽丽,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营销管理。
(责任编辑:黄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