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环境影响的原因分析

2017-03-30 17:29龚辰滢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环境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龚辰滢

摘 要: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国际经济交流趋向频繁,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会对一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此,从国际产业转移的机理入手结合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对外商直接投资造成环境影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传统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导致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过分追求引资规模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于是在较低的环境标准下,外商投资者具有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倾向,进而导致环境效率的下降。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3.02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国际流动日趋频繁,直接投资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本生产要素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迅猛发展,FDI在弥补资本形成不足、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在充分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外商直接投资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由此极大的促进了国内产业发展和出口扩张,但是由此导致的副产品——污染排放也为我国的环境承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 国际产业转移的机理和原因分析

从近代经济史来看,人类社会共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其中最近一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这次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而中国巨大的成本优势和潜在的庞大市场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

1.1 低廉的劳动成本

一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阶段,最初,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化纤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抢占国际市场,而本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给发达国家的企业造成了很大困境。与此同时,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最初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城市中涌入大量从农村走出来的低成本劳动力。由于产业转移的重点是低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操作简单机械,不需要很高的教育程度和知识积累,因此一般的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低廉的勞动力成本是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宽松的政策环境

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本推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多地利用外资,弥补我国资本形成不足的缺口,我国为外商投资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各省市也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例如,免交土地使用费,减免企业所得税等。在环境管制方面,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标准。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日益严格,从事污染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企业要承担高昂的治污成本,特别是石油加工、造纸、金属冶炼等行业,污染控制费用已经占到企业总成本的30%左右。因此,为了节约成本,许多跨国公司都将这些高污染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了在国际产业转入国和转出国生产执行不同的双重环境标准。据悉,日本已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美国也转移了40%以上。

1.3 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庞大市场

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后恢复和其后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后,发达国家开始将国内已经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里的边际产业可以是指在投资国已经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也可以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生产环节,如研发、加工、营销、售后等属于边际性生产环节。由于投资国在技术、资本上的领先优势,这些“边际产业”对于投资国来说是即将被淘汰的夕阳产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则是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企业更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发达国家通过将“边际产业”依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保留发展尖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而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得到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随着上世纪末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2.1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和产业特点

在投资区域方面,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如表1所示,从2010年到2015年间东部地区集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接受外商投资较少,几乎不足10%,中部地区外商投资额有所增加,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在产业分布上,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表2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底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有442249个,占所有FDI项目的7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788.68万美元,占全部FDI金额的62%。由此可知,制造业是我国FDI的主要投资对象。而事实上,工业是被公认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第一、三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比较少,因此,为了探究FDI是否由于大量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而带来环境污染的转移效应,下面将继续观察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情况。

2.2 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分布

在参考夏友富(1999)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严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引进外资的实际情况,可计算出在各个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包括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外资的投资比例。在我国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份额都达到了40%以上。其中,在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的投资份额达到52.58%,在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投资份额达到44.17%,这两个行业属于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其生产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污染防治困难,环境成本很高。平均来说,在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外商投资份额已经超过30%。另外,从2006年到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显示,除了个别行业外,大多数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外资投资份额呈明显增加趋势,总体投资份额提高了5.08%,部分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总的来说,FDI在我国污染型产业中的投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

3 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环境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通过污染性投资给中国的环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外商直接投资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其传导机制和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3.1 过分追求GDP增长而忽视环境质量

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告诉我们,污染一旦形成,治理成本很高。FDI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带来的经济增长。目前在评价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是GDP。作为总量核算的核心指标,GDP在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并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危及到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近年来,有关专家和学者提出GDP是“灰色”GDP,因为它只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创造了GDP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同样惊人,据中国科学院统计,每年新增的GDP中至少有13%是通过生态环境透支实现的。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然而传统的GDP核算在衡量经济增长时,忽视了污染所导致的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对人类健康、财富的影响,甚至于有时用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费用也被当成国民收入、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加入核算,但事实上,这些费用只应当成为社会成本的增加。只有扣除生态环境损失之后的“绿色”GDP才是真实的GDP,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使我们在引进外资时,过分的追求GDP的数字,而忽视了环境质量。地方政府为了创造政绩,往往给外商直接投资方很多优惠的政策待遇,其中自然也包括对环境质量下降的容忍:一方面对污染工程不重视,不给予积极的治理;一方面盲目发展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这时一种政府的短视现象,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许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往往为了短期形式上经济增长的目的,而牺牲了长期的环境利益。

3.2 过于宽松的环境标准引致污染性投资

根据环境比较优势理论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标准低的国家会成为污染避难所。首先,若将低环境标准看作一种生产所需的要素,一般的,假如有国家A和国家B,国家A的环境标准相对低,则国家A具有低环境标准比较優势,将生产和出口低环境标准要素密集型产品,而国家B将生产和出口非低环境标准要素密集型产品。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污染产业的FDI会从环境管制严厉的国家转移到管制宽松的国家。面对发达国家越来越严厉的环境管制,污染密集型的生产正在成为其陷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对较低,这就吸引发达国家将污染性产业转移出去。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在相对宽松的环境要求下,FDI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型投资,制造业吸收了60%以上的投资,其中大多属于技术含量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对于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很少。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资料,2013年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30582家,占全部外资企业的40%,其中投资于高度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17740家,占一般污染性投资的一半以上。这组数据说明FDI对于污染密集产业,特别是高度污染密集产业有较大的投资偏好。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则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有害生命健康,促使环境恶化,影响生态质量,并且污染防治较为困难,需大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来建立合理的污染防治和处理系统,营运成本较高。事实上,中国目前已出现了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畸形生产结构,即中国进口原料(如石油、铁矿石)经加工后出口成品(如化纤服饰、化工和电子产品),污染性的生产过程则基本在中国进行,中国从事的是生产链底端的“边际环节”,也是经济附加值最低的部分,被喻为“世界工厂”。中国只赚取一点菲薄的加工费,而这些加工费与治理污染所需费用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3.3 对外资企业生产的环境污染监管不力

在污染发生后,地方政府对环境监管的执行不到位也是促使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首先,我国缺乏一套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的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难以进行监控和测度。其次,缺乏合理的企业环境污染披露机制,当环境破坏发生时,往往难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企业,最后不了了之。最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综合性环境规制体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对短期经济业绩的追求,地方政府往往对中央的环境政策非完全执行,对所辖的外资企业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往往惩罚不力。

综合看来,传统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导致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过分追求引资规模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于是在较低的环境标准下,外商投资者具有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倾向,进而导致环境效率的下降。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改善FDI造成的环境成本。

参考文献

[1]Amdreoni,J&Levinson.The simple an alyties of the environmen talK

uznets curve[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6739,1998.

[2]Gentry,B.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Boon or Ban for the Environment[J].Pollution Management discussion note:InFocus,2000,(09).

[3]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3):109-123.

[4]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04):19-26.

[5]刘美玲.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环境污染的关系及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94-95.

[6]李真.国际产业转移机理与衍生效应研究——一个基于贸易角度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06).

猜你喜欢
环境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河流廊道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矿山环境效应遥感研究
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文献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