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卑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2017-03-30 16:39刘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自卑感大学生

刘萍

摘 要 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自卑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状况,旨在了解大学生自卑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自卑感对挫折应对方式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大学生自卑感在性别、年级、学科类型上无显著差异。(2)挫折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帮助”类型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无显著的年级、学科类型差异。(3)大学生自卑感与挫折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卑感 挫折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自卑感(feeling of inferiority)可以说是一种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差,做任何努力都无法赶上超越他人。自卑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对自己不认同,主要表现为过低的估计自身能力,认为自己各方面能力都不出众,长期以往对自己丧失信心,不愿尝试新事物,不愿挑战。自卑感也可视为一种性格上不足,多表现在对自身的技能、品格评价过低,还会有相应的的情绪上体现,如怕羞、窘迫、犹豫、胆小、消沉。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指个体如何对待挫折、消除压力、并且以何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又可将它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以往学者在研究释放压力问题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不同的概念模式:自我心理学模式(ego psychology model)和应激的关联模式(relation psychology model)。其中,在心理发展相关研究论述中,以自我心理防御的概念为基础把应对方式视为人格的一个方面;个人在处理自身和外界需求时不断的考虑和作出行为的动态过程视为应激的关联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或策略解决问题。

1对象和方法

对象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来自安徽、上海、湖南、北京等省市的138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问卷”,本测验共15个问题,每个问题有A,B,C三种选择答案,总分在15--75分之间,可以得出自卑心理的总体情况,根据不同的得分,可以分为四种自卑类型:环境变化造成自卑、动机与期望过高引起自卑、过期断定不行造成的自卑、性格怯懦造成自卑。应对方式量表。本研究采用经肖计划编制的“应方式问卷”简易版,有2个分量表,一个是“指向问题的应对”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3个因子;另一个是“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4个因子。

2 结果

通过对“大学生自卑心理检测问卷”统计分析,将被试按等级划分自卑类型。大学生环境变化造成自卑(类型1)的人数为22人,占样本总数的15.9%。动机与期望过高引起自卑(类型2)的人数为116人,占样本总数的84.1%。过期断定不行造成的自卑(类型3)与性格怯懦造成自卑(类型4)人数均为0人,占样本总数的0%。运用差异检验对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学科类型进行分析,在7种不同类型的挫折应对方式中,其中“问题解决”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30<0.05),“需求社会支持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6<0.01),其余类型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分析表明7种不同类型的挫折应对方式无显著的年级、学科类型差异。将大学生自卑感与挫折应对方式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所得结果如表1 所示:大学生自卑感与挫折应对的7种方式无显著相关。

3 分析与讨论

自卑感量表将自卑水平分为“很自卑”、“自信程度较低,有些自卑”、“自信程度正常,无自卑”、“自信程度较高过于自信”。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38名大学生被试中,大多数人处于有些自卑,自信程度正常,没有被试处于很自卑和极度自信。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接受教育的人口比例着年增加,教育是塑造自信,消除自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国家基础义务教育普及以及高校的扩招,都一定程度增强了学生群体自信心。国家早年独生子女政策的颁布与施行使得以往的多子女,大家庭的家庭结构模式得到改善,父母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子女的教育,使得子女的家庭教育趋于完善,在自信心的树立以及自卑感的消除上都有明显的益处。

根据应对方式的问卷结果表明在7种挫折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地合理化的解释”“忍耐”、“逃避”、“幻想、否认”等方法都在不同程度被用到,指向问题型应对方式比指向情绪型应对方式应用的更多占总数的97.5%。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更倾向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较少依据个人情感去处理问题。根据遇到的挫折、问题的不同从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得到发展发展,个人以往的经验,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自卑感与挫折应对方式没有明显的相关,即自卑感得分高低与使用哪种挫折应对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自卑感低即相对自信的人不一定会一直采取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自卑感高即低自信的人也不一定一直采取消极的挫折应对的方式。面对挫折时采取哪种方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个人的气质类型,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挫折应对方式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同龄伙伴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德)阿德勒,吴杰.自卑与超越[M].郭本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 何二毛.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与自卑感的性别差异[J].教育與教学研究,2014.28(5):44-46.

[3] 王笑禹.新时期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法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94-96.

[4] 陶能祥.自卑感与补偿[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5):115-120.

[5] 张菁菁.中职生自卑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30):174-175.

[6] 翁小霞.研究生自卑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自卑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你的自卑感,从何而来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