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3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将终结贫困?中国的统计数据中,被引用最多的可能是过去30多年来已令多少人脱贫。7亿是个庞大数字,亦是非凡壮举。那剩下那些尚未脱贫的人呢?中国政府正努力完成这项重任,决心到2020年令农村人口全部脱贫。但践行承诺——如今需要改善几乎相当于苏丹总人口的约4500万人的生活水平——意味着重大成本。
减贫受制于收益递减法则。就像为手表上发条:越到最后阻力越大。减贫,最先受益的大多是最有条件改善的贫困人口。等到仅剩下少数人时,减贫会变得困难得多。中国的经历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改革开放前7年,每年约有1.1亿中国人脱贫。接下来从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间,年均数字大幅降低至2600万。2000年至2015年进一步降至略超2200万。如今,中国的减贫目标是每年1000万人。
随着减贫速度逐渐放缓,其成本与日俱增。2000年中国央行为脱贫群体人均支出近48美元。到2010年达到150美元。如今中国正努力让那些不通公路、没电或无清洁水源的最偏远人口受惠,人均支出已超过200美元。
这并非说中国无法实现目标。相反,北京的计划贯彻一如既往地坚决。其实,去年中国已超计划完成减贫目标,令1240万农村人口脱贫。
但随着中国的减贫进程变得日益艰难且成本高昂,政府亦不应忽视更广泛的挑战。比如,迅猛城市化在为减贫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使更多城市居民面临贫困风险。▲
(作者芮婉洁曾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