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逼”这个词不知是谁炮制出来的,感觉很是不雅甚至低俗。不过,用它来代指一些企业之间的竞争、攻讦倒也贴切。
“撕逼”式竞争的案例太多,几乎数不胜数:
几年前,京东对标苏宁,主动发起挑战,成立了“打苏指挥部”,号称“3年零毛利”、“加1块钱就要辞退”;去年双11前,苏宁发起“平京战役”,反攻京东。这些年,二者你来我往回合不少,火药味十足。
去年,格力燃起空调价格战,董明珠将其命名为“清场行动”,并在内部讲话中对各主要竞争对手逐一点评,任意臧否,攻击美的“虚假宣传”,评论志高是“没出息的企业”,宣称“全球70亿人,不买格力空调的都是脑子有病”,并表示“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
稍早前,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董明珠先是讥讽小米在印度被禁售,随即话题一转,说小米与美的的合作是“两个骗子在一起了,成了小偷集团”。雷军倒未恶语相向,但被攻击“友商”随即采取行动,由苏宁牵头、美的、海尔、长虹、智高、海信、奥克斯共同参与的“破格行动”,形成“7打1”的格局。这种局面,不仅“前无古人”,抑或“后无来者”。
我国最大的两家电商——阿里与京东,也似结怨甚深,攻讦不断,淘宝的假货历来是京东攻击的标靶,在吹嘘“京东品质”的同时,也总不忘提及自家的物流快。但马云不这么看,他吐槽说“京东就是个悲剧”,还傲娇地告诫阿里人“不要碰京东”。有人据此“脑补”了后半句:不碰它都要死,不必惹一身骚。
更早以前,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之间的争斗,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的官司战,国美与苏宁之间的争霸赛,其兵不厌诈、“狼性”之盛,恐怕足以演绎出一部“新36计”、“新孫子兵法”而有余。
不知何时,这样的竞争又蔓延到了线上,3Q大战,阿里与腾讯之间的封杀与反封杀,阿里刚宣布天猫国际取得重大突破,刘强东就爆料说“国内卖到国际的包裹80%是假货和山寨货”,各种“撕逼”从老板攻击到老板娘,几无幸免,不仅没收敛,反而大有发扬光大、青胜于蓝之势。
虽然巨头们嘴里高喊着“友商”,鼓吹着“开放合作”,憧憬着建立“共荣生态”,但在行动上,往往欲置“友商”于死地而后快,欲独自垄断市场而心甘,伴之而来的是各种抹黑、各种水军、各种负面宣传,狗血式、无厘头“撕逼”似成新常态。
有评论认为,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多是“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式的缠斗,习惯于以分出胜负的战争思维来应对商业竞争,这种狭隘的竞争往往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看重的是穷追猛打、赶尽杀绝,这实质上是一种可怕的“零和博弈”,是一种兵连祸结的恶斗,在这种竞争思维的指导之下,“撕逼”势成必然。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有竞争才有活力,才有进步;但它同时也是规则经济,竞争也要谨守一定的规则、底线,老笑以为,在对待“友商”或者说对待竞争,应该做到四个层次:
首先是不能违法
这应该是底线,但事实上,不少企业已经突破了这一底线。
比如,有些企业为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出售假冒伪劣、盗版侵权、高仿山寨,这并非个案。这种涉嫌违法的竞争,虽可能取得一时优势,最终必伤及自身。
又如,有些企业热衷于“烧钱”扩大竞争优势,抬高竞争成本、行业门槛。这种手段本也无可厚非,但一旦超过必要限度,就变成了低价倾销,就涉嫌违法。像快消品3.3折、3块8吃饭、9块9包邮等,很多就有低价倾销之嫌。
再如,有些企业很具攻击性,攻击“友商”针针见血、刀刀见骨,极尽夸张甚至虚构事实的,也不罕见,还有的栽赃陷害,这样的“撕逼”也必为法律所不容。
其次是不能侵害用户权益
因竞争或打击对手而侵害用户、消费者权益的案例也非常多,比如天猫、京东每年双11前都会爆出逼迫品牌“二选一”,前几年QQ、360要求用户删除对方的应用,微信屏蔽支付宝、封杀虾米音乐、网易音乐,小米手机对360手机卫士有诸多限度等等,都不能程度地侵害了用户、消费者权益。淘宝切断微信链接,京东不接受支付宝,支付宝生活圈链接不能正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听说美团也将拒绝支付宝,这些都是“我的地盘我作主”的观念作祟,都是无视于用户、消费者权益的表现,很多都令人反感。
巨头们虽然都鼓吹“生态”,但它们热衷的生态其实是割裂的、封闭的、自己主导的生态,不是完整的、开放的、完全共享的生态,这伤害的是用户、消费者的权益和体验,也使这些企业自身丧失了很多生意机会,基本上属“杀敌1000自损800”的“自残式竞争”,得罪用户、消费者,与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背道而驰。
再次是保持对“友商”的应有尊重甚至是欣赏
一家企业能在市场上立足,必有它存在的理由。企业如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都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即使是失败的地方,也可以让“友商”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理想的状态之下,一个企业应获得对手应有的尊重,哪怕有些企业不是那么令人尊敬。
最近看到的一个案例就非常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宝马百年华诞,奔驰发广告祝福“没有你的30年后好孤独”。老笑觉得,这既表达了奔驰的历史更悠久,也传递出奔驰对宝马的尊重与欣赏之意,这个广告,就非常有情怀、有高度、有格局,比起指责宝马技术的不足、营销的缺陷或员工的不满要强得多,百年企业到底不是浪得虚名!
在这方面,华为的做法同样令人欣赏。近年,任正非提出“开放合作,坚持被集成战略”,提出“善搭各种车”理论,他说,“合作伙伴越多越好,如果我们去集成,就树立了一大堆敌人,就要去颠覆这个世界。谁要颠覆这个世界,那最后他自己灭亡了。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利用盟军的力量,我只要搭你的船,能挣点钱就够了,我为什么要独霸这个世界呢。我们走向被集成,就要建立多种伙伴群,用伙伴群把产品卖给客户。我说我们要成为战略伙伴关系,我们永远不进入它的领域,开始合作了,我们就有机会。”没有“撕逼”,没有自我吹嘘和借机打压对手,展现的却是大视野、大智慧、大格局。
智能时代,资源共享、开放合作是基本的价值取向,但如果缺乏对对手的应有尊重,如果总想侵入“友商”的地盘,甚至前面打得伤痕累累,即使今后能达成合作,多少也会造成合作上的一些障碍和困难。
最后是不应违反社会公序良俗
如今,商界竞争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话题性、故事性,谁更会操作话题,谁讲的故事更精彩,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机会。
于是,炒作成了企业一项重要能力,有很多企业为了吸引眼球,各种炒作无节制、无底线,比如,迪蒙科技公司微信公众号在没有任何真实数据支撑的情况,宣称“阿里十年逃税5万亿”。“顶尖企业家思维”微信公众号冒用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名义发表发布了题为“王健林: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活了电商,死了实体,日本孙正义坐收渔翁之利”的文章,耸人听闻。也有企业微信公众号虚构拐卖儿童的重大新闻骗取公众关注、转发,兜售其营销内容,还有的围绕“老板与老板娘”大做文章,在低俗与违法之间大打擦边球,搞得商界与娱乐圈几无二致,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任何一个商业游戏,发展是前提,共赢是基础,乐趣是条件,如果局中之人都咬牙切齿、形同死仇,那么竞争本身就味同嚼蜡,失去了君子之姿、商业之美。围绕着“老板与老板娘”的撕逼大战已到了让人倒胃的低劣地步。
随着我国电商发展、市场竞争日趋规范、成熟,种种令人反感、破坏公平、自由、保护用户和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有望逐步减少直到完全消除。近期老笑看两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一是格力、苏宁握手言和,二是董明珠与雷军相谈甚欢,这至少比看到双方互相诋毁甚至叫骂要好得多。不过,全国“两会”期间,格力与美的的爆料与反爆料还在继续,小米与华为“第一”之争如火如荼,这或许说明,我国商业竞争的“去撕逼化”还为时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