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看零售

2017-03-29 06:55周勇
时代经贸 2016年8期
关键词:迷雾零售业商人

周勇

从1978年至今,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经历了五次跳跃式增长:1992年从千亿到万亿用了13年时间,2003年达到五万亿用了11年,2008年达到十万亿用了5年,2012年达到20万亿用了4年,2015年超越三十万亿用了3年。消费总量的升级,一次比一次能级大,一次比一次时间短,但供给侧的品质并没有同步提升,所以消费者不得不舍近求远外出购物。

近年来行业的变化与变革也是很频繁的,线上线下大家都都忙得像丟了魂似的!不管是有型的还是没型的,都忙碌在转型的道上,但似乎被围困在迷雾中,有点“鬼打墙”的感觉,困惑与困境并存。

其实,零售业供给侧的最基本问题有两个:第一,消费者对商人的信任指数在下滑;第二,商人们过多地炒作“概念”,未能深入到生活常态中去发现消费需求。第一点是心理需求,后一点是价值需求。这两点没有做好,零售就毫无前途可言。商人一旦失去了信任,就丧失了立业之本;消费一旦失去了信心,就丧失了品牌信仰。

近日微信群在传播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鱼塘开张,钓鱼费100元。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朋友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老板够意思!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说,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就没鱼。

人们把这种“钓鱼卖鸡”的方法叫做“去库存”!

供给侧改革确实包含“去库存”的意思,但我覺得:第一,有些“去库存”的运作是“抽血”行为,对零售是负效应。如最近的北上广房产,在迷雾中疯涨,且再也没有任何部门出来叫喊“房价过高”!消费者的“血”被抽干了,还能大胆消费吗?第二,“钓鱼卖鸡”是现代版的“挂羊头卖狗肉”,这样的伎俩迟早会被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看透。

零售的变革,既要满足需求,又要追求效率,如果不能养成追求效率的习惯,我国零售业是不可能走出迷雾的。

我国零售业的最初变革源于城市发展,唐朝中期市坊融合,便利了居民生活,对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宵禁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近代百货组织的引进是我国零售业的第二次变革,这次变革引领了时尚消费。建国以后建立起来的“一、二、三、零”流通体系,是我国零售业的第三次变革,基本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其效率不亚于当今的任何一种模式。连锁模式的广泛应用是我国零售的第四次变革,解决的是规模化快速复制问题。他们理应做得更好,但“因为成功,所以失败”的现象似乎十分普遍,一旦思维僵化,不能超越自我,企业就渐渐老化!

失落的消费者,就像“失恋者”,正当他们内心空虚的时候,电商来了,这是第五次变革。电商以技术开导,以温情安抚,以利益诱惑,这对心灵曾经遭受巨大创伤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没有任何抗拒的理由。所以,他们是有效的变革者。

但电商似乎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商人的悖论。时代变了,手段更强,尚德守法精神也更为重要。我国消费者实现信息化以后也越来越趋于理性,也越来越追求消费的品质、品味与品格,从这两点来看,未来的一切变革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诚信,二是价值。不同的商人都必须以诚信为本,不同的商人创造不同的价值,让给消费者的金钱来选举!

拨开迷雾看我国零售,有效变革才能引领未来。

“三步”+“三刀”:3月12日,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做客湖南卫视新闻联播,对消费行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三步走”的建议,即“精准减税-降低成本-拉动消费”。我以为:这“三步”要加上“三刀”才能落地:第一刀,大刀阔斧减官员,为减税提供条件,官员不减,税只会增不会减。这里有很多文章可做,如停止招聘公务员,所有公务员一律自行上班,不管什么级别的官,一律自己解决交通问题。压缩合并机构,大幅度减少文件尤其是政治宣传文件等等。第二刀,要砍向无良零售企业。要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营商环境,多个部门要合并为一个部门。第三刀,要砍向零售企业内部低效率的组织体系,要加大组织创新力度,老板不能超越自我,就要革自己的命,追求效率应该成为零售人的习惯。少来点不着边际与不靠谱的所谓“概念”。

猜你喜欢
迷雾零售业商人
言而无信的商人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的逐步回归分析
威尼斯商人
《迷雾》;《石皮晓》;《emoti on-沉》;《emotion-向》
追踪迷雾怪人
迷雾美英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数列迷雾不用怕 防微杜渐见奇效
Retail Therapy
商人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