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雨 晨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谈弹性城市及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
郑 雨 晨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解释了弹性城市与海绵城市的概念,结合国内外弹性城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实例,分析了两者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城市生态建设的建议,以正确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发展前景,基础设施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人类自身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问题都十分重视。无论是西方的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1],还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及风水观点,都反映出人们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理想型城市的渴望日益增加,一直在探索和追求如何建设理想的生活住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生态城市、弹性城市以及海绵城市一系列相关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被相继提出。
2.1 弹性城市概念
弹性城市,又称韧性城市、包容城市或者活力城市。这个理念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学家Holling在1973年提出。他认为弹性是指系统能较快地恢复到原有状态,并保持系统结构、功能不变的能力。其规划方法主要是依据城市外部环境,识别不同城市的发展动力,从而构建不同的冲击情景,来调整或优化其发展动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应对冲击的能力[2]。
2.2 海绵城市概念及建设重点
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弹性”,下雨时蓄水、净水,等到需要时再将水释放加以利用[3]。
2)海绵城市建设重点。
海绵城市重点在于“海绵体”的建设。“海绵体”既包括河、湖等水系,也包括绿地、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可以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储存、净化最终回用,最后剩余部分的径流通过管网等外排,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3.1 哈尔滨群力雨水公园实例——雨水弹性城市
群力城市湿地公园是由北大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主持修建的。公园的特色在于研究出一种利用景观设计解决城市洪涝问题的新方法:通过建立城市的“绿色海绵”,使雨水资源化,具体包括:补充地下水、建设湿地、建设独特的城市市民休闲绿地等。项目中有许多创新的设计战略:
1)保留现有湿地中的大部分区域以作为自然演替区。
2)通过沿四周挖填土方的技术,形成一系列高低深浅不同的水坑和土丘(如图1所示),作为核心的雨水过滤及净化的缓冲区域。
3)在山丘间设计了高架栈桥(如图2所示);设置多个观光平台,如五个亭子以及两个观光塔。在山丘上由空中走廊进行连接。
通过这样的场地设计,湿地的多种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雨水公园的设计改善和恢复了昔日湿地的功能,使生物多样性得以保存,也为当地的居民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3.2 德国海绵城市建设实例
德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依靠其发达的地下管网建设、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合理规划的城市绿地建设。
首先是良好的地下管网建设与排污能力。以柏林为例,分布在市中心的管道大多为混合管道系统,能同时处理雨水和污水。好处在于节省了地下空间,没有妨碍地铁和其他地下管线的设置、运行。在郊区,采用了分离管道系统,雨水和污水分别通过不同管道进行处理,提高了水处理的针对性,以提高效率。
其次是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城市主要的雨水利用方式包括3种:屋面雨水蓄存系统;雨水渗透与截污系统;小区生态雨水利用系统。
另外还依靠其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城市公园对于调节局部气候、保持水土及地下水蓄积起重要作用。而在德国,许多城市中心都设计了较大的城市公园。并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逐步显现,提倡设置更多的“绿色屋顶”,不仅能通过水蒸发控制温度升高,且可吸收更多雨水,来减轻城市管道压力[4]。
4.1 弹性城市建设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前国际上对弹性城市的研究重点之一是构建指标测度,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弹性城市指标体系;
2)弹性能力指数;
3)弹性城市全球化标准指标;
4)应对气候变化弹性指标体系等。
当前弹性城市的评测方法、工具开发主要在国外,实际应用的相当有限。因此开发出适合我国城市需求的测度方法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等问题造成的城市灾害现象极大地冲击了城市抵抗能力,城市弹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弹性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但其建设过程仍需要一定时间。我国低碳城市、绿色建筑及智慧城市等建设,由于政府的参与和大力宣传,已经被绝大多数城市所接受,但是对以城市安全为核心的弹性城市概念,人们的认知、接受尚需时间。
4.2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实例已经较为丰富,相应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主要经验包括地下管网系统的建设、雨水工程建设、城市绿地建设等。
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也在较快进行。2015年4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包括:迁安、嘉兴、厦门、武汉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包括大方针、标准指南、财政支持、地方政策等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可行性,海绵城市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
目前试点城市项目推进速度较快,且部分已完成的项目对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环境等已经起到一定作用。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近日北京通州首次提出建设“弹性城市”,这对于我国弹性城市建设来说有着良好的影响意义。前期理论准备已经开始逐步转化为具体实践,利于人们对于弹性城市概念的认知、接受,对于今后其他城市开展弹性城市建设也打下了基础。
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在加快进行,2016年杭州举办的海绵城市高峰论坛针对杭州这样一个水系发达的城市制定了具体的“一芯、三轴、四片、多节点”的海绵城市空间格局。而其他试点城市如武汉,也针对自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道路重复开挖、管线事故频发、城市内涝等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我认为,在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建设经验的同时,中国应该针对自身城市空间结构尚有较大可塑性的特点,不仅对已有城市进行生态改造,还要对新兴城市进行生态规划设计。
同时,我认为生态城市、弹性城市及海绵城市建设应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互配合,就像现代城市规划学创始人霍华德指出的:城市和农村必须结为夫妇,这样一种令人欣喜的结合将会萌生新的希望,焕发新的生机,孕育新的文明。农村与城市必然要协同发展,单单只建设一座生态城市、弹性城市或海绵城市而不顾周边城市、乡村的建设是不可能的,必然会受到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未来乡村建设前景良好,如最近提出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我们更应该利用这样的条件,将城市生态建设与乡村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麦克哈格曾说,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心灵的城市,我们需要选择自然和城市,缺一不可[5]。因此怎样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范围、能源消耗总量等还在上升,气候变化、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的城市灾害现象极大地冲击了城市抵抗能力,因此,城市弹性问题成为目前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城市在洪涝、空气污染、雨雪灾害、公共安全等方面暴露出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北京721水灾、雾霾和北京延庆52年来最大暴雪等。可以说,建设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黄晓军,黄 馨.弹性城市及其规划框架初探[J].城市规划,2015,39(2):88-89.
[3] 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70-72.
[4] DietmarHahlweg.德国生态城市Er langen[J].规划师,2003,19(1):29-30.
[5] J.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astic city and sponge city
Zheng Yuchen
(UrbanDesignSchool,WuhanUniversity,Wuhan430000,China)
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concept of elastic city and sponge city,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exampl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lastic city and sponge city, analyzed both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future cit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nature.
flexible city,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prospect, infrastructure
1009-6825(2017)05-0021-02
2016-12-03
郑雨晨(1996- ),女,在读本科生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