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颖,张国强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校园体育联赛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以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为例
高文颖,张国强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高校体育包含体育教育、课余体育、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内容.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目前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高校开展校园体育联赛的积极影响进行归纳,并对二者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校园体育联赛促进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体育良性发展的理论根据和参考.
体育联赛;体育发展;高校
校园体育联赛是校园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弘扬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作为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体育运动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在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锻炼方面处在不断发展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开展校园体育联赛的优势来弥补校园体育的不足,进一步促进校园体育健康发展.
文献资料法:研究前期通过对中国知网相关文档进行阅读,并进行分类总结,为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访谈法:通过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教师和部分学生的访谈,了解校园体育发展的教学、课余体育的开展、校园文化等相关问题.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逻辑分析法:通过前期的研究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的体育开展现状和校园体育联赛开展的优势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分析校园体育联赛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体育良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体育不仅仅是体育教学,还包含课余体育运动、校园体育文化等一系列因素.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各因素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随着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高校体育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教学改革发展,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校园体育运动正稳步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化解这些问题,更好的促进学院体育教学、体育运动的发展是当务之急.目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体育运动的发展存在问题如下:
3.1 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不高
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较为低下.在体质测试中引体向上、800米、1000米、坐位体前屈几项检验学生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的测试中及格率偏低.尤其是引体向上,在所有测试项目中,及格率最低,约为27%.同时通过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的体育老师走访了解到,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基本技能的掌握也不容乐观.教学过程中面对的绝大多数同学在技能掌握方面无任何基础,教师只能从最基本的技术动作进行教授.
3.2 课余体育锻炼缺乏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课内外相结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一种体育教育方式.但是目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课余时间段,足球场上参与运动者寥寥,没有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甚至连足球友谊赛都很难见到;篮球场上虽然运动者很多,但仅有少数是在校学生,绝大多数运动者为周边社区居民;另外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课余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极其稀少,参与人群较为固定.由此可见,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参与热情不高.
3.3 体育校园文化缺失
思想性、物质性、行为性、感召性是校园体育文化所包含的四种特性.其包含了体育精神、校园体育设施和器材、课余体育运动、体育教学以及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感官上的刺激和交流等内容.目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在这些方面均存在不足.体育场地设施虽然在不断建设完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余健身运动,课余体育比赛开展和参与者都较少;体育相关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匮乏,体育运动受关注度较为低下.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3.4 体育联赛开展现状
目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校园体育联赛开展项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几种.开展种类较多,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开展的体育联赛均采用赛会制,即把所有比赛压缩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次性完成.篮球联赛将比赛赛程压缩至三周左右,羽毛球联赛赛程更短,仅仅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就把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比赛打完.同时由于受到短赛程的限制,参与比赛的队伍数量又必须进行控制.这样就导致了参与人数少,没能扩大参与人群,同时由于赛程较短,参与者在联赛中锻炼机会也很少,这样就背离了开展体育联赛的初衷.
4.1 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校园体育联赛是课堂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通过开展课余体育联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技术动作得到进一步练习,还可以提升学生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以及参与比赛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存在的不足进行反馈总结,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比赛的水平,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4.2 延长学生参与运动周期
通过体育运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通过一曝十寒的体育锻炼方式来提升身体素质是不现实的,提升身体素质的一个前提就是体育锻炼的持久性.通过开展校园体育联赛,以赛季制的形式科学合理的延长比赛周期,让学生在联赛过程中既得到锻炼,又让身体得到适度的恢复.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运动周期变长,而且还避免了因体能的过度透支而出现的伤病.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联赛的开展过程中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
4.3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包含四大特性.即思想性、物质性、行为性、感召性.开展校园体育联赛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同时校园体育联赛的开展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对参与者及观看者产生一定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群体的体育交流,加大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因此,校园联赛的开展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4.4 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参加体育运动存在着一些伤病风险、疲劳感等负面因素,很多学生觉得这些负面影响是始终伴随着体育运动而出现的,无视体育运动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良性影响便远离了体育运动.校园体育联赛的开展可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运动中展示了自我,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就感,逐渐感受到体育运动带给自身的良好变化,这样学生便会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运动.同时采用赛季制加长了联赛时间,把体育运动变成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对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校园体育联赛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以及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方面优势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绝非简单开展校园联赛就可以轻易凸显其优势.在开展校园联赛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5.1 增加参赛队伍,扩大参加人数
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式等均不同于竞技体育.校园体育联赛的开展主要目的不是挑选精英摘金夺银,而是为了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习惯的形成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因而在校园体育联赛开展中,要适度的增加参赛队伍,扩大参与人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校园联赛影响到更多的同学.
5.2 增加比赛场次,延长比赛赛程
体育运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短短的一次两次锻炼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通过校园联赛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不能简单的采用赛会制的形式把比赛压缩在某一时间段进行,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比赛,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恢复,疲劳的慢慢积累,容易引发运动伤病的出现,造成对身体的伤害,这样就违背了开展体育比赛的初衷.实现校园体育联赛的目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遵照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的开展校园联赛;增加比赛场次、将赛会制改成赛季制、让比赛融入到学生平常的校园生活中,让锻炼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的一部分.
5.3 加大激励措施,提升学生积极性
荣誉的获得在激励高校学生运动参与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加大对联赛的激励措施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同时应注意,加大激励措施不是简单的加重对获得优胜队伍的奖励,而是扩大奖励范围,让更多的人获得奖励,让更多的人通过努力就能获得奖项.这样可更为有效的激励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5.4 开展针对性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在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例如,某班级准备开展体育运动的友谊赛,在之前的体育课中,班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学习会更加积极.但伴随着比赛的结束,学习热情也逐渐淡了下来.通过开展赛季制,让学生在比赛中逐渐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的不足,以及发现比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带着对这些问题的疑惑再进行相关项目的学习,会较快的接受新理论、掌握新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开展校园体育联赛有益于校园体育的发展,对教学、课余体育运动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进一步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存在重要意义.
〔1〕高谊,霍焰,王玉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
〔2〕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8).
〔3〕黄彩虹,阳艺武.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影响因素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
〔4〕杨玲.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
〔5〕张勇,刘全.普通高校课外体育竞赛的目标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
〔6〕顾春先,邬红丽,肖波,何文涛.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8).
〔7〕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
G807
A
1673-260X(2017)03-0134-02
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