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晋中030801)
“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王帅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晋中030801)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水平直接影响了全国经济发展情况,维护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针对“长三角”地区中小微企业数量较多的情况,产业链金融在此地迅速兴起.本文通过阐述产业链金融的内涵结合“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相应的对策.
长三角;产业链金融;现状;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从内部纵向一体化转向产业链深度合作方向的发展.产业链金融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形成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剖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为壮大产业链金融提出对策,希望能引起另一角度的思考.
“长三角”地区是指长江如海而形成的扇形冲击平原,主要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地区,共同组成一个城市带.“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其拥有我国经济百强县中的大部分,经济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长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发展繁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此问题在“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长三角”地区兴起了众多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形式逐渐增加.产业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融资难问题,提高了金融的效率,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目前,“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链金融尚处于萌芽极端,并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产业链金融服务.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产业链金融服务中引入更多的龙头企业,帮助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对传统金融进行拓展.
1.1 横向产业集群金融形式
横向型产业链金融模式是同类企业之间的互相融资,是对有较高关联度、有相似财务结构的同类企业提供整体金融服务的模式.金融机构会针对他们的特点,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对他们批量提供金融服务.横向产业集群金融模式的代表性案例是杭州市的科技企业贷款,将该市银行中涉及科技型企业的贷款项目集中到科技支行,进行集中管理.成立科技支行可以集中将各项目与对应的科技平台进行合作,互相分享资源,借助现已成立的经济技术园区等,提升服务、吸引资金进入.
1.2 纵向产业集群金融形式
纵向产业集群金融模式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这种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供产销供应链.企业间分享资源,形成互利局面,带动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提供信用优势,担任融资方的核心职能.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将原材料和商品进行分配,将各个中小企业连城链条,将供应链整体增值.纵向产业集群金融形势的典型代表是浙江网新集团提供的信息服务供应,网新集团是注明的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国内大部分的软件出口业务和电子信息服务.该公司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联系,获得流动资金贷款和保险等授信产品,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的涉外业务二获得国际结算支持.
1.3 网络金融平台形式
网络金融平台模式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的,杭州是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阿里巴巴是国内最大的网上商城平台.“长三角”地区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优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大型网商平台共同建设融资平台,在互联网上进行融资行为.这一金融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阿里小贷公司,该公司为在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所有程序均在线完成.这一模式填补了产业链金融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空白,同时极具可复制性,能够带动电商行业的发展.
2.1 企业参与度不高
产业链金融的概念在“长三角”地区尚未普及,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对新型的融资模式缺乏尝试的意愿.在纵向产业集群模式中,龙头企业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但这些企业并没有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的意愿.一方面由于未企业企业提供担保需要面临一定的资金风险,另一方面提供担保也要经历金融机构一连串的信用考核程序和配套监管,政府这尚未为提供担保的企业提供经营上的便利和优惠,所以企业参与的意愿不强.缺乏核心企业的参与,就无法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2.2 银企信息不对称
产业链金融的正常有序开展,需要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能够完全匹配,并将信息完全被银行掌握.但在目前的监管条件下,银行系统很难获得企业的具体经营信息,银行对企业综合信用考核的难度较大.这种局面制约了银行在产业链金融服务上的拓展.造成信息获取困难的首要原因是在“长三角”地区缺少统一公共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各地多数银行仍未开展相关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的顺畅程度.
2.3 风险控制难
由于“长三角”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公共金融信息平台,商业银行的产业链金融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纵向产业集群金融形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依靠龙头企业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但这一形式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龙头企业在提供担保的过程中,将承担其产业链客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一旦上下游企业经营失败,龙头企业的担保风险发生,将面临巨大损失,自己还有可能被拉垮.产业链金融将风险快速传递,形成扩散趋势,难以控制.
2.4 监管难度大
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得到第三方物流的监管,金融机构想要降低经营风险,必须要与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进行合作.目前“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符合标准的大型物流企业仍然缺少.目前也尚未完全建成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平台和银行信息的对接机制,业务开展仍以来银行自身创造,银行收集信息的成本较高.缺少物流监管,会在成银行管理的漏洞,不利于银行利益的维护.
2.5 政策不匹配
产业链金融服务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相关政策约束和扶持较少,产业政策中缺少金融支持相关内容.目前,杭州市仅在政府层面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类政府主办的融资服务平台缺少针对产业链金融的特点服务设计.政策匹配不到位会使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执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时缺乏参考依据,增加了信息的交流成本.
3.1 扩大宣传,增加参与度
在“长三角”地区应扩大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的宣传力度,增加企业的参与度.首先,在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册,实时宣传产业链金融的概念和内涵.让产业链金融的理念深入人心,减少人们的观望情绪.其次,由市政府领导带头,走访龙头企业,给予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政策辅导和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到产业链金融的担保职责中.最后,有政府牵头,组织产业链金融工作的动员会议.要求本市内各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本地区开展产业链金融的具体方式和办法.让供需双发了解各自的需求,加速信息的传递.
3.2 完善信息监管
由政府牵头,建立统一公共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将本区域内各企业的信息录入到平台中,由系统自动完成信息的整合分类.在发生信用担保、贷款发放业务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调取企业的信用数据,方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信息系统要形成监管机制,对于存在严重信用问题的企业要建立强制监控条件,组织企业相关融资行为的开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信度和强制性.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要由专人负责,通知要保证回避牵制制度,保证信息录入的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控制.
3.3 完善政策
政府出台产业链金融的相关政策,为具体执行提供政策依据.政策制定的基本框架可以参考国外优秀的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将框架加以完善.首先,要召开全部参与者的意见征求会议,由各方代表共同草拟政策草案.其次,将制定出来的政策草案拿到当地人大会议商讨,得到通过后再正式出台.最后,制定政策的同时要制定出具体解释文件,方便执行中进行参照.
3.4 强化风险控制
对于处于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风险控制尤为重要.产业链金融模式将全部企业纳入到一条链条中,利益共享,相应的应该形成风险共摊机制.应由参与企业出资,形成风险控制基金,一旦出现经营失败,由风险控制基金对相应龙头企业进行资金补偿.另外,也应加速形成风险控制机制,在统一的信息系统上设置风险防范参数.在对每笔资金进行融入前,要有信息系统根据贷款企业信息计算出相应的风险值,根据风险值来制定相应的贷款担保费用,维护担保企业利益.只有将担保的风险降到最低,龙头企业才能加大参与力度,共同促进产业链金融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产业链金融的服务模式,但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一定时期的探索.想要完善“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的整体情况,必须从意识、监管、政策、风险控制四方面入手.着力改造产业链金融的基础环境,迎来更加可观的局面,为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陈通明.“长三角”产业链金融的SWOT分析—基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角度[J].经济与管理,2015(9).
〔2〕章和杰.“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经济与管理,2015(10).
〔3〕陈莉.长三角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风险控制探究[J].实务,2010(10).
〔4〕赵红岩.长三角层级式产业链构筑的路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2).
F83
:A
:1673-260X(2017)03-0075-02
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