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
(湖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高校英语教师人格魅力的潜在课程功能研究述评
王 妍
(湖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因其品德、教学素养以及性格气质而产生的吸引学生的能力.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由教师的学识渊博程度、性格和道德品质而产生的魅力.而教师的这些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即潜在课程功能.本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全新的视角寻求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及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校;英语教师;人格魅力;潜在课程
根据Weber的理论,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定义为: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教育教学能力、性格气质对大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其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品德魅力、学识魅力和个性魅力(王杰,2007;王艳萍,2009).
国外学者主要依靠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重点从教师的人格特征、职业品质、伦理准则等方面(Ian,20012;JuliaG.,2012;Sarah,2013;James,2013;Yolanda,2014)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总体上看,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步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师道德品行、个人修养的培养方面,而对于高校英语教师人格因素中影响教学效果的敏感性因素或关键性因素的研究还相对匮乏.
而纵观国内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重点:主要研究层面诸如教师人格魅力的定义以及特点、教师人格魅力的潜在功能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孙洪宇,2004;曹彩虹,2009;李香善,2009);(2)研究方法:主要从理论框架上描述了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主要表现形式等(陈爱忠,2009;牛明福,李翔,2010;赵建明,2007;潘涌,2004).此外,国内一位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张文翼(2012)通过对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潜在课程功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3)研究对象:当前教师个性魅力和道德品质魅力的研究主要针对城镇中小学教师展开(姚远,2006;陈娜,2012;田红磊,2011),而对高校教师的研究较少.
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是与显性课程相对,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它一般不在课程大纲和教学规划课程规划中反映,往往自然融入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与教师的情感共鸣,课堂行为及表现等方面有着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实现(Martin,1983;Vallance,1991;顾明远,1990).它具有潜隐性、广域性、持久性、差异性、愉悦性等特点,潜在课程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物质-空间类”、“组织-结构类”和“文化-心理类”(刘根平,黄松鹤,1992).
国外对于此方面研究主要运用结构功能主义、以新教育社会学为特征的现象学论观和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观来探讨潜在课程的积极意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整体上仍处于初步兴起阶段,研究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对潜在课程的概念、特征、重要作用以及建设、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何爱霞,李如密,1997;李复新,1998;马存芳,2002;冀学锋,2003;邓道宣,罗明礼,2005),这些研究都为本研究开拓了视野,提供了难得的理论基础.
总之,对于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多属于理论思辨型或经验总结型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实证型探索,尤其缺乏基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环境下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潜在课程功能的实施与成效研究.
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人师表!这样极具“魅力”的教师必定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与感召,因为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行动,最大的、最好的、最经常的榜样是教师自己.
为人师表,首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和教育学生.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的行为不但要对教师自己负责,更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只有不断传播正面的能量,不断激励和鼓舞学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才真正实现了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崇高的教师人格对于推动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无价的,教师人格魅力所具有的潜在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教学过程就是每个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反思、改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进行反思,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才能真正不断进步,并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但这一过程的实现,却是需要教师从理论上不断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指导自己的实践,然后通过实践检验后,再不断反思,自我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
(1)以往国内外关于教师人格魅力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从众多的教师之中,先择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教师,对这些典型的优秀教师加以研究和分析,从他们身上体现的师德师风,个人性格特征及魅力,学识魅力等方面对所教授学生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出发,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学习发展,学习效果实现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也为教师的自身发展指出了新的发展途径,从而为以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较高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2)教师面对的是国家的未来.从潜在课程功能角度来分析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作用,在国际交往如此频繁的今天,为了最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祖国的未来一代真正适应日新月异的国际竞争,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真正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因此,本研究在不断提高教师个人魅力,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并不断丰富潜在课程理论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创造性地为教师人格塑造、潜在课程理论研究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前瞻性地从“文化”“精神”层面对高校英语潜在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理论依据.当然先从理论出发,在建立理论框架后,还会进一步从实证的角度来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更加全面的揭示这一不可忽视的潜在课程资源.
本研究旨在丰富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大学英语对于很多中国学生而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怎样才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呢?以前主要从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来进行探讨,而本研究则从教师本身的因素出发,从高校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相关理论和研究出发,从潜在课程功能的视角出发,以全新的角度找出了一条适合教师寻求自我提升要求,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曹彩虹.论现代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特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陈爱忠.试论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邓道宣、罗明礼.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4〕何爱霞,李如密.潜在课程理论研究述评[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5〕李复新.20世纪潜在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上)[J].课程·教材·教法,1998(10).
〔6〕李香善.高校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7〕刘根平,黄松鹤.潜课程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130.
〔8〕马存芳.隐性课程研究述评[J].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2(6).
〔10〕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1.
〔11〕牛明福,李翔.高校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J].高教视窗,2010(3).
G645;H319
A
1673-260X(2017)10-0186-02
2017-07-13
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教研项目项目“基于蓝鸽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