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29 18:3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王 婷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 婷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明确认知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利与弊,在探索与实践中,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动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

健康素质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根本,而大学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的摇篮,在社会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发展下,应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不断挖掘大学生心里潜能,在探索实践中构建网络健康教育积极模式,从而弥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盲区,在与时俱进发展中发挥自身教育功能,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挑战

目前,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生产中,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日渐提升,而网络环境中多元化信息与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

1.1 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必备的一种社会能力,是自我意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全球化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了提升.而网络虽然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具体体现提供了平台,但其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大学生自我意识发生了偏差.一方面,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过度的放纵自我,将内心深处的不满、矛盾以及不被社会认可的观念与意愿尽情抒发.长此以往,大学生对虚拟的网络环境产生依赖,不愿回到现实社会中,从而迷失自我,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发生混淆,形成人格异化问题.此外,由于长期沉浸在虚拟环境中,缺乏实践沟通,致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出现严格的沟通障碍,进而变得孤僻、自我[1].

1.2 思维发展产生偏差.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获取与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是复杂的、大数量的,其中包含着大量有价值学术信息、无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而在垃圾信息中不解避免的携带不良思想.这对信息辨别能力不高、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其思维、思想、观念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信息整合能力下降、缺乏独立思考意识从而人云亦云;产生极端、悲观的思想等等.

1.3 道德意识会急剧弱化.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的心理模式与生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所处空间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多数人会表现出与自身本质性格不同的行为.而网络心理而是人在虚拟网络环境下,受环境氛围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性格特征.通常情况下,由于大学生求知欲、探索精神较强,因此其对可不断延伸的网络环境充满好奇与留恋.但是从大学生生理发展规律开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等观念以及心理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加之深灰经验缺乏、信息辨识能力不高,从而易受网络复杂环境的影响[2].例如,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现实主义、颓废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性,导致道德意识弱化,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迎来的机遇

由上述分析可知,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性,因此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不仅是对传统心理教育的补充,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2.1 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无可避免的.因此,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的必然需求.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多,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借助网络环境下多元化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网络与现实的有效连接,有利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性,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实现传统心理教育的完善与补充.

2.2 创新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主体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思想的灌输者,而是思想的引导者、信息的组织传播者以及监控者.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组织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实现上述角色的转变,淡化教育教学中“教”与“被教”的关系,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心理服务[4].

2.3 提升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率.通过组织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信息化网络咨询与服务平台,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工作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消除学生心理负担,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指导.与此同时,以媒介为载体心理健康咨询与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避免了“面对面沟通”的尴尬,形成平等的教学关系,有利于教育工作者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指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

3 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的策略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已成为新形势下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对此,高校应以心理学相关理论,如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教育模式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拓展教学平台,辅以高素质教育团队,完善自主体系,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3.1 以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构建积极模式.传统基于消极心理学理念下构建的“消除心理障碍”、“学生被动参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的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教学理念的反思与完善成为心理教育改革重点内容.在网络时代下,要想保证网络心理教育开展的顺利进行,需注重与时俱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科学教育观念,完善网络心理教育理论体系.积极心理学理念作为心理学理论新思潮,倡导人们用欣赏、赞美、开放的眼观看待人的能力与动机.注重人所有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发展.因此,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大学生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大学生潜在能力与优秀品质的开发与培养,推动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与思维对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与阻碍,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发现性教育、互动性教育、预防性教育、人性化教育.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生态心理学以其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如结构整合性、横纵向交互性等,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利用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的渗透,实现了教育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拓宽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涵盖范围,不仅实现了学校内部与外部的有机联合,也促进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有效渗透.

3.2 拓展教学平台,完善积极模式.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长期、综合、系统工作.因此,在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时,需从全方位角度出发,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教学平台,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发挥.一方面,组建“三级”教育网络,包括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学校级教育网络,实现学校部门各组织部门以及学校与校外心理专家、医院的有效连接,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以“心理咨询辅导站”为主体的学院级教育网络,通过不断强化学院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在信息交流与共享中,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变化情况,为学院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以“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为主体的学生级教育网络,通过学生代表进行信息收集与宣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用以实现学生心理潜能的激发与心理问题的及时预防.另一方面,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心理辅导”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强化.

3.3 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开展以及其积极模式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高校应注重高素质、专业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构建.首先,高校可通过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教育专业以及医师,组织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其次,高校可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公开课评选、兄弟院校交流、开展课题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实现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入.此外,在资源整合下与著名心理咨询室、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组织多元化教育活动,如宣传活动、团体活动、专题讲座、在线咨询等,用以提升教育质量.

3.4 健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体系.自助体系的完善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实现学生心理潜能激发,调动学生动机的重要手段.对此,教育工作者,应采用科学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实现学生角色的转换.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具有趣味性的网络课程,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自主参与性,强化学生自信心.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开放性网络环境下,高校应明确认知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影响.并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形成系统、科学、全面的教育体系.

〔1〕吴煜轩.探讨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241+244.

〔2〕朱琳.浅析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55-56.

〔3〕陆建兰,李宪伦.网络话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探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1):69-71.

〔4〕邓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0:41-42.

B84;G64

A

1673-260X(2017)10-0080-02

2017-07-09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