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春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张小春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高校辅导员的作用不可或缺.明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角色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是实现强国梦的建设者,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轻生事件频发,在给学生家庭带来重创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国内各个高校和社会各界开始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等作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有作用,营造安全、和谐的高校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近几年来,人们从新闻、网络等渠道可以了解到,大学生自杀或凶杀等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退学、休学的现象也在日益增多,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包括恋爱情感关系、家庭情感关系、培养情感关系等,具体表现在失恋、家庭情感缺失、自卑孤僻等方面.
(2)学习方面的问题.大学在学习方式方面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成绩不佳,使其在心理产生焦虑、挫败等消极情绪.
(3)就业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总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曾经炙手可热的大学生如今面临着尴尬的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然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候会产生忧虑、焦灼等负面情绪,甚至有大学生产生绝望心理.
不少的实际案例表明,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自备、抑郁、敏感、攀比心理也会在无形当中增加其心理负担,造成心理负面情绪的增长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当前我国各个高校都建立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在这个队伍里面既有专职心理教师,也有兼职心理教师和辅导员,他们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要骨干,互相配合相互补充.辅导员也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当着与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不同的教育角色,履行与其不同的工作职责.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通力进行合作.所以,为了能够顺利并高效地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明确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从高校辅导员的多重角色来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如下:“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实施者,辅导员应当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可见,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从当前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来看,其所担任的角色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高校辅导员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不同角色予以正确区分,有利于明确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从而为其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人生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处于心理结构固定之前的那段不稳定时期,在其心理发展的历程中,会遭遇自我认知、情绪调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课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独立人格体系,因此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并引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意识,完成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第一,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并引导大学生对其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等有一个清楚和正确的认识,学会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引导大学生认清心理因素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了解何为心理健康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弄清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以及如何预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第二,高校辅导员还应端正大学生对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等的认识,消除大学生的误解,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卫生机构设立的目的意义以及服务内容等.通过正确引导大学生,使其提高正确认识心理疾病、挖掘自身内在潜力的意识,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主动并敢于寻求帮助.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在于开展当下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除了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进行整体指导,还需要根据个体大学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第一,高校辅导员要从思想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组织并指导大学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新生入学之后,高校辅导员就要开始着手组织进行新生心理普查,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尽量做到及早预防和及早干预.组织各个班级选出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各班的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引导并鼓励大学生积极选修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提升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第二,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各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和班干部主动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其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力量.除了要知道学生进行朋辈心理辅导之外,高校辅导员还应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沙龙、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班会以及拓展训练等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三,高校辅导员应根据不同大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大学生在其大学生涯中难免会遇到诸如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或困惑,不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据此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
当发现有大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高校辅导员必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因人因材予以施教.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入到大学生当中去,贴近大学生生活,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重点干预的对象必须进行时刻关注,积极运用自身在心理学、教育学、访谈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等与大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帮助大学生排遣内心的烦躁、苦闷等负面情绪,引导其及时进行情绪的疏通和发泄,努力进行自我调适,帮助大学生解决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恢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还需要评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若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已经超出辅导员所能处理的范围就要及时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个重要力量,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当中的角色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者、心理危机事件的协助处理者以及心理危机后期干预的关注者.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其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的非正常行为,对可能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一些潜在因素或突发事件等能够及时进行摸排.高校辅导员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问题时,一定要与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及时联系,切忌盲目做出判断和处理,导致延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好时机.当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号发出或者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高校辅导员必须及时出现在现场,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综合运用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和方法,尽最大努力降低心理危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专业人员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辅导员还应当主动帮助专业人员收集心理危机当事人的主要信息,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并做好安抚工作,为危机当事人提供多种渠道的心理援助,履行好其作为专业人员重要助手这一角色的职责.
第一,高校辅导员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应当做好有关教育工作,引导新生及早适应大学环境,转变自身角色.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很多往往还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因此在生活上往往会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加上学习方面,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能否适应学习也是新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此外,新生还面临人际关系处理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如若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组织班级活动,邀请学长学姐对新生开展座谈等方式,对新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新生及早融入大学环境.
第二,高校辅导员应当培养大学生的自强精神、责任感以及独立意识等,努力将大学生塑造成为高情商的人才.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多人在生活上自理能力较差,并且不擅于与人进行交往,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很好的处理,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必须培养大学生学会自立,树立起自强的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成为高情商的人才.
第三,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邀请心理教育方面的知名专家来校开讲座,向大学生普及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供有关心理救助的渠道.邀请职业规划老师来校指导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范,组织往届优秀校友回校与学弟学妹们进行就业方面的交流,组织校园招聘会等,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焦灼的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帮助其从根源上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1〕何丽英,王宏英.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8-169.
〔2〕陈新星.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3〕陈涛.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08-109.
B844.2
A
1673-260X(2017)09-0143-02
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