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杰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刘亚杰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新一轮深度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也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仍然不能有效地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和低质量的就业问题.本文根据当前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整合政府和行业、企业、高校、社会各方力量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并结合该路径进行实践.
跨境电商;产学合作;人才培养
供给侧改革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作为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对象,也是承担供给侧改革的主体之一,需要从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上主动适应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背景下,市场紧缺应用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各高校也需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合这种趋势变化的跨境电商人才.
辽宁省商务厅统计2016年前十个月,跨境电子商务清单数51.8万单,增长4.1倍;商品数量128.1万件,增长3.1倍;出口额819.3万美元,增长1.8倍.仅大连地区2016年以来跨境电商企业就发展到600多家,交易额超过1.7亿美元,位列新批综合试验区的前列.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发展,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对象除了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还应推广至传统外贸企业、市场经营者及潜在创业群体等,预计辽宁省整体电子商务行业未来三年的人才需求将达到千万人.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产业,人才供应不足.许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和招聘短缺的问题,很难聘请到熟悉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人才缺口巨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已成为阻碍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辽宁省要实施“电商换市”,培养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势在必行,只有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才能实现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的融合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既具备电子商务知识,又有国际贸易经验的应用型人才,人才需求层次较好,在短期内很难通过专业培训形成跨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跨境电子商务将随着服务平台的发展,物流、金融、通关模式转型升级等方面都要求跨境电商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辽宁省要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素质及能力层次培养,落实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供需平衡.
针对当前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跨境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应从教育、培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现突破创新和做法.这不但是高校的责任,还需要整合政府和行业、企业、高校、社会各方力量,以实现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战略目标,适应新常态下人才培养的发展变化.
各级政府应加快出台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鼓励政策,积极征求专家意见,出台相关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开发程序,系统规划跨境电子商务实训.整合现有人才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推动实施更加开放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及奖励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确保教育机构、资本投资、补贴和减税措施和政策的贯彻落实.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可由行业协会组织,联合国际贸易相关协会、企业、各高校等部门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标准调查组,深入各个企业调研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所需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并建立标准指导开发跨境电子商务统一考试教材,开发考试题库.制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育、用、评的标准,以此批准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认证机构,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进行标准化认证.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从现有骨干员工中培养熟悉企业产品、能直接上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训练,提升专业能力和人员素质.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后备军,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及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坚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习实践,完善自我实践能力.
各高校可联合成立跨境电子商务虚拟大学,去除公办和民办界限.届时邀请各类高校跨境电子商务教授进行网络授课,同时聘请跨境电子商务知名企业等专家、学者担当培训顾问,开展互联网培训,还可以举办跨境电子商务大讲堂、论坛等活动,为跨境电子商务培训、研究工作搭建新平台.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并不仅是行业和高校的任务,是需要社会各方全体力量配合,形成跨境电子商务社会化培养.针对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战略布局、操作实务及专项技能开展专题培训;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大数据库,加强政府、人才市场、企业、高校等之间的联系沟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招聘会,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灵活制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是在电子商务或国际贸易专业中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因此,各高校可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行业协会调查、与校内外专家访谈、网上信息收集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当前人才市场需求与岗位要求,并根据调研情况灵活制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市场需求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新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适合人才的先决条件.目前,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和应用研究,通过参加各类前瞻性的跨境电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活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引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向.一方面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运营和实践,掌握企业真实业务流程,参与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另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参加行业学会或其他跨境电子商务的学习及培训,返校后通过讲座和分享的方式进行专业交流;还可以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或和专业教师交流工作中的案例或项目运营思路,实现双方互赢.
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针对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调整课程体系,并针对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及对应学分.在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急需背景下,培养方案中应注重共享互补课程资源专业课群建设,如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物理管理》等.除此之外,在保留原有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还应将跨境电商类的课程纳入到核心课程里,如《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实务》、《产品拍摄和店铺装修》、《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不仅如此,还应将跨境电商相关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领域,如《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把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及关税等内容加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中增加小包邮递,国际专线物流等内容,丰富学生跨境电子商务的知识和完备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各高校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年级学生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实际运营中.大一,进行专业认知实践,学生通过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参观及实践,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具体任务及详细业务流程等;大二,进行专业实践,学生通过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将学习过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经验;大三,学生通过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展专业综合实践,真正的了解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项目运营,让学生通过对真实项目训练,如项目接单、制单、关税核定等项目训练,有效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大四学生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毕业集中实习,利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应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情境,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
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外贸接单、制单等综合项目实践.
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内校外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一方面“引进来”,吸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驻大学生创业园,依据真实企业背景,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利用网络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另一方面“走出去”,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牵线搭桥,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有机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搭建良好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实践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输送人才储备精英.
总之,新常态下的市场供给侧改革改革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全面改革,如何建立其整体供应改革立场和人才培养预期的决定性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作为人才供给侧的主动改革方,如何按照法律规定和社会期望,既保障高校改革良性发展,又保证人才培养在新常态下达到人才需求要求,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指引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是中小企业转变传统贸易方式、注入外贸增长新动力的重要选择路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政府和行业、企业、高校、社会各方资源优势,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合力突破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瓶颈.
〔1〕兰建平.从供给侧改革看经济转型[J].今日浙江,2015(12):32-33.
〔2〕项晓园.关于技师学院国际贸易转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研究[J].职业,2016(8):45-47.
〔3〕郑双双,李泽.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业,2016(2):53-54.
F724.6
A
1673-260X(2017)09-0127-02
2017-07-12
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 “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基于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GHYB160121);辽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网络创业者胜任能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JG16DB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