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阈下我国网络文化的构建探讨

2017-03-29 11:09何正泷潘晓婷贾惠淇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党管舆论马克思主义

文/何正泷 潘晓婷 贾惠淇

习近平同志在“219”谈话中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①。”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个人和其他不具备新闻发布资格的机构成为了新闻的发生者和传播者,在缺乏党性支撑的情况下很难做出导向正确的宣传。故而,本文即对当前网络文化的构建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点与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开放性理论体系,在众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对媒体新闻行业的引导能力不断增强。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点

1.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新闻应该反映政党的执政方针与人民的利益诉求,揭露公权力的腐败现象,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新闻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工具,也是无产阶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新闻具有阶级性,是阶级意识形态的直观体现。不存在剥离政治属性的新闻,所有的新闻都在其阶级意识形态下对客观事实进行各种立场的解读。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新闻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而我国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1]。

3.新闻具有高效的传播能力

新闻能通过各种介质以最直观的样貌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能在最短时间内展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纲领。是塑造社会文化风气的重要手段。所以新闻不仅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工具,同时也是思想舆论的宣传武器。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就曾提出:“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国家之福,反之则为国家之祸。”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同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21世纪的伟大传承者与开拓者,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次重要会议和谈话上强调并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讲话内容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

1.意识形态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

习近平同志结合历史经验与当前国家发展形势,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出党建工作应以经济建设的和思想建设双向同步推进,而意识形态工作则是现阶段凝聚民族向心力,培植民族自信心的关键。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着力创建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2]。

2.宣传工作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面对不同时代发展特点与不同的宣传媒介和对象时,其思想宣传的根本任务不应改变,甚至还要针对性的予以强化。在新时期面对网络舆情在引导与监管上的困境,应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3.保持党性与人民性的协调一致

坚持党性的本质是为坚持人民性提供政治保障。习近平在谈话中指出:“党性与人民性的本质是统一的”,不能因时代发展和宣传方式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保持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从而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保障民众的根本利益[3]。

4.党管媒体是构建舆论文化的重要措施

新媒体时代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形成了多元意见参与的舆论格局,而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构建的党管媒体体系却局限在传统的新闻媒介中无法发挥有效、及时的引导作用。所以应扩大党管媒体的范围,坚持从政治层面对各类报刊、网站和网络论坛社区进行规范。

5.正面宣传是稳定社会团结民众的根本措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辩证的看待新闻事实,从多反面、多角度全面的解读客观事件。而在宣传领域则应该以主旋律、正能量为主,只有坚持正面宣传才能在新的历史斗争中团结社会力量,构筑良性的、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达到激励、鼓励的宣传目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政治原则,在舆论宣传过程中要强化主动性。

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行业的传播模式,借助于网络的便捷性和传播优势,信息由“点对面”的单向辐射传播逐渐过渡到“点对点”的网络状交互传播,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4]。而从新闻管理和文化宣传的层面来看,目前我国网络文化环境尚有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意识形态淡化

网络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发展始终是建立在商业逻辑之上,资本力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基于资本逐利的特性和商业文明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消解,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特征的交相作用,导致网络文化成为人性负面的宣泄场,致使网络文化种充斥着享乐主义、娱乐至上的观念,是非观念和意识形态都逐渐的淡化模糊。

2.低俗信息遍布

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容易受利益驱动而盲目追求点击量,所以各种低端、猎奇的信息充斥于网络,花边新闻之类的低俗信息更充当了网络新闻的重要内容,长期侵染下导致网络新闻呈现畸形化的态势。情色、淫秽、暴力等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充斥遍布,极容易瓦解人的意志、残害身心。

3.虚假信息泛滥

新闻类信息的真实性是其所应具有的基本属性,而在片面追求点击量的网络环境中,平淡真实的新闻不具有传播性,中正客观的意见难以发挥影响,新闻标题大都惊世骇俗,意见观点通常偏颇极端。谣言纷纷难以止消,这些虚假与片面的信息和观念裹挟着缺少思辨能力的民众形成力量巨大而方向有失的舆论风暴,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网络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

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法及内外因统一原理,结合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可知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党性原则体现的不够鲜明

新闻媒体应旗帜鲜明的体现党性原则,应坚守阶级立场,把握舆论宣传工作的主动权。而导致现如今网络文化的消极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对党性原则的坚持,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真正重视起来[5]。片面的以经济建设为主导而忽略了网络文化中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价值观念模糊,造成网络文化的颓化。

2.党管媒体执行的不够充分

党管媒体体制在传统的新闻传播领域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的舆情调控和舆论引导功能,在提升民众凝聚力、增强民众自信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新兴媒体所削弱,而党管媒体的方针却迟迟没有向网络环境推行,从而导致传统媒体中代表党的宣传被淹没和阻隔在网络新闻环境之外,引导力和指导性功能都无法确切发挥作用。

3.境外文化的强势渗透影响

当前的国际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军事、经济等领域,更体现在文化层面上。网络联通世界各国、各地区,成为新时期文化战争的前沿阵地。西方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始终致力于倾销资本主义民主文化,利用网络工具做政治宣传。而普通民众缺少政治经验和思辨能力,不足以抵御境外势力有意识的“和平演变”,从而产生对政府和执政党埋怨甚至抵制的情绪。导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秩序造成冲击。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网络文化构建策略

习近平同志强调:“宣传思想要从大局着眼,要顺势应时的找准切入点。”因此,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网络文化的内容监管

网络文化虽处于虚拟空间,但其客观真实的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并以指数级增长速度裹挟民众的价值观形成舆论和思想风暴。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真实性和思考的独立性都很难保持,所以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来看,一方面要强化网络新闻行业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创造丰富、有趣而且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内容。从而确保网络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属性,能够真实的反映民众的诉求,同时也能发挥舆论监督的正向职能。因此,首先要推行新闻发布的追责制,在自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能充当信息源头,而为了避免谣言、不实信息和错谬观念的传播,不给这些负面信息产生更大负面影响的机会,所以需要强化监管,追讨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责任。此外针对网络新闻的发布内容也应有相应的机构进行审核,对查实为虚假或具有不当引导性质的信息,应采取行政及技术手段阻遏其继续传播。当前我国相关法律已经逐步完善,实名制也已经在网络上普及,这对新闻内容的监管有着很大的助益。其次,在监管、限制的同时还应该丰富主流文化产品,加强正能量的新闻宣传,选择形式有趣、内容有益的新闻事实加以详细报道,鼓励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广泛传播。

(二)创新主流文化的宣传形式

党管媒体是我国新闻管理的重要方针,也是习近平同志在历次讲话中所坚持的新闻管理原则。而当前党管媒体却只局限在传统媒介如报刊、电视、广播之中,在网络这一开放性新闻信息平台上尚未占据有力的主导性地位,在网络环境中的影响力甚至于公信力都相对较弱。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探索党管媒体创新形式,强化互联网环境下党媒的宣传力度。在自媒体时代繁杂的信息、观念影响之下坚守舆论阵地。而当前网络文化的参与者、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一方面倾向于娱乐化和猎奇的信息,同时也开始反感虚假信息、错谬观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党媒则应该趁此趋势,逐渐深入网络之中,寻求新的新闻宣传方式,建构更加符合新时期群众接受特点的宣传话语体系。从而拉近主流媒体与网络新闻受众之间的联系。此外,也要加大辟谣力度,针对虚假不实信息要及时的辟谣,并对谣言的传播机制和深层原理进行剖析,提高民众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针对错谬观念也要选择其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内容加以针对性的剖析和批判。最后,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发布和文化宣传,可适当改变过去那种生硬的政治话语而代之以事实判断引导价值判断的宣传方式,避免民众反感。

(三)注重网络事件的对外宣传

境外文化的渗透影响是导致现如今我国网络文化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境外文化的影响途径大多是通过一些突发事件的网络宣传来实现的。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是宣传武器的认识,有必要强化对外宣传,提升对外来不利信息的反传播能力。新闻媒体应发挥其监督功能,对一些有争议、容易引发大规模讨论的事件进行针对性的甄别研究,在事件影响扩大之前掌握事件的有效证据,从而在后续抵制谣传和国际间的舆论战中占据优势。如2017年著名的“辱母案”,因网络讨论规模过大、时间过长而招致本国民众对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工作的质疑,同时也为西方国家的人权批判提供了理由。为避免此类事件继续发生,所以应抢占新闻话语权,对于争议事件的真实面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的方式,消除境外他国和本国民众对不实信息的盲从和对政府工作的不理解,树立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四)把握网络文化的建设规律

网络文化与传统媒体所酿生的舆论文化之间有着显著不同,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网络宣传的规律,才能切实有效的提升宣传效果。首先,要确保党性与人民性相一致。人民性与党性是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所报道的内容既要对人民负责,同时也要对当负责。其次,要充分重视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党的宣传话语体系在传统媒体中能够发挥其作用,但在网络文化下其宣传效果很容易被消解甚至引发反效果。这是由于网络文化娱乐性、商业性的特点所导致的,因此在强化党管媒体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一条高效的宣传路径。最后,网络文化环境下民众对政府的监督功能被大大提高,而过当的监管势必会削弱社会监督效果。所以既要坚持正面宣传,同时也要在信息真实的前提下,鼓励舆论斗争。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事业属于党和人民,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与政治目的。习近平同志强调:“宣传思想要从大局着眼,要顺势应时的找准切入点。”所以只有坚持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创新主流文化的宣传形式,顺应时代潮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注释:

①孟威.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当代传播(汉文版),2016(3):4-11.

[1]李霓.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评《网络境遇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问题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7(2):116

[2]南长森,白霞.融合发展、综合创新:2016年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述评[J].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19(1):106-124.

[3]孙愈中.对“无跟帖不新闻”现象的学理审视——兼论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反馈与修正[J].新闻窗,2017(1):77-79.

[4]徐华东,冯文华.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延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45(1):107-114.

[5]杨晶.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1(1):28-34.

猜你喜欢
党管舆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战略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声音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