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建港中学 李 莉
历史学科分层教学初探
■ 武汉市建港中学 李 莉
“分层教学”是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根据教学总目标,将不同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征、智力水平、潜在能力等)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训练方法和测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因材施教”要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分层教学即是古代“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现实运用。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出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其再发展的潜力,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善于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恰当契机,让全体学生均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分层教学不失为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全体学生进步的选择。
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不同;而同一个层次的班级中,由于学科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同,因而,教师开展分层教学首要的是贴近学生、了解学生。老师要掌握班级整体特点,还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有真正关爱他们、了解他们,才能较好地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日常细节观察、交流谈心、作业批改等渠道,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和思想动态,甚至个性特征。只有在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优势学生更优,使弱生的弱势得到有效的弥补。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步骤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容量应有不同量的要求;针对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巩固练习上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总之,教师在备课时心中要有学生、有目标、有方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别学生,每一节课中既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又要有开放型问题以拓展学生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吃得下”或“吃得饱”。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同,而进行弹性调节:对高层次的学生侧重于适当点拔引导、以拓展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对低层次的学生要“低起点、缓坡度”,循序渐进,以教给基本方法、鼓励信心为主。通过对个体的充分关注、鼓励上进、增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勇气,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作业是课堂效果的反馈。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尽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习题讲解课会做到心中有数。在实践中,对学生的作业实行分层对待:低层次的学生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高层次的学习除完成常规作业,适当增加要求较高的思考题;同时也会根据情况,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做一点更高思维性的题目。批改作业过程中,对不同学生侧重关注的问题不同,如有的学生选择题的正确率不高,平时批改作业着重检查他们的选择题,给他们批注错误的地方在哪里,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问题所在及对重难点知识的再关注。如有的同学历史基础好、思维能力强,选择题正确率高,对这类同学着重批阅他们的主观题,在答题习惯、技巧、文字阐述上予以点拔,以利他们更大提高。总之,对作业的不同层次的要求,适合不同学生能力需要,分层次批改作业,也利于老师更具体地了解学生学情,并为课堂回馈提供依据。
在平时教学中,测试的分层主要是在试卷的命制上体现。教师会精心命制每一次试卷,围绕“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培养能力”为主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出多样化的命题。
试题的层次一般按基础题、提高题和能力题或拓展题三个层次来设置,既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也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适应高考试题的趋势,使学生在每一阶段的检测中各有所获。
教师批改试卷的后期工作也很重要,如分不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将学生得分点作统计,将错题作统计,加以比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书面或个别辅导学生。
关爱每一位学生,促使每一位学生发展是分层教学的本质。在分层教学中,并不是区别对待学生,而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只有心里装满爱、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和特点,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在愉悦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环境中领悟道理,在情感交流中获得心理平衡,只有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他们才可能乐意努力,进而能体验成功快乐。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氛围融洽,师生互动和谐。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分层教学有一定效果,但还需改进。总之,分层教学的实践还需不断修正总结,力求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的程序与方法,以逐步缩小各层次差距,最后达到层而无层,优生更优,全面进步的教育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