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 熊晓静 严 军
利用“支架”写出童趣
■ 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 熊晓静 严 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对第一阶段写话提出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那么,对于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搭建从新知识学习到新知识运用的有效语言支架是十分关键的。但是,由于一些教师过于重视“支架”的作用,导致低段学生的写话失去了童趣本真。因此,要合理的运用“支架”,才能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童年的五彩生活,抒发自己真实、朴素的感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合理利用“支架”帮助学生写出童趣。
“支架”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他人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两人或多人合作解决问题时,通过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使能力稍差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里所说的他人的指导帮助或者能力较强同伴的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支架”。其实,教学设计中所说的“支架”不只这一些,还包括学生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辅助性材料和资源,可以是文本形式的,音像形式的,图片形式的,情景形式的,情感形式的,语言交流形式的,还可以是活动形式的。也就是说语言支架的形式很多,不仅仅是句型、语篇的框架结构。
小学低段的写话训练的支架应该是先说后写的语言支架,既有文本句型式的支架,又有图片语音式的支架。那么,写话训练要有阶段性,又要有一个具体的训练过程。低年段学生求知欲强,情感丰富,正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为了引导学生写出充满童趣本真的话,消除生搬硬套,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会口头表达,只要学生把话说得“有趣”,动手写话就水到渠成了。因此,首先要搭建好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语言支架。
搭建语言支架的内容大致分三个方面: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喜欢的故事;适合学生新学语言使用的内容。例如,鄂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口语交际《学会安慰》是小朋友很熟悉的生活场景,而二下语文课本中《我喜欢的卡通人物》选自小朋友耳熟能详又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有《语文乐园》中的“春风吹”能巧妙运用单元文本中的很多语言。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的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正面碰撞,教师在这样的碰撞中引导学生正确表达的方式。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或者童话故事作为说话的内容学生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故事的情节比较熟悉,这样的内容在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上有很大的作用。在教材的文本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给予学生巧妙使用新学词汇的天地,但是教师要选取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乐说”,这样学生在内化语言的同时才能兴致盎然地表达出童真童趣。
低年级的孩子语言模式尚未固定,处于语言的习得时期,这时候学什么像什么,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但是,如果教师过于注重示范引领,反而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语言发展,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那么,在说话和写话的教学时要保护学生的个性语言,保持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的童趣,必须由“放”到“扶”地来搭建语言支架。
1.先“粗”后“细”,说得“有趣”
在说话训练时,应该让学生首先充分交流。在倾听孩子的发言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孩子话语中的各种需要与情感体验,这是最真实的表达,也是儿童个性的表达。在激发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模式表达之后,再通过文本或教师的示范,在句式上和语言规范上进行具体地指导。例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我喜欢的卡通人物》时,先向学生提问“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引出话题,通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再研究教材文本中的三种句式来仿说。在仿说的过程中,我及时发现学生有不同的说法时,鼓励他们在三种句式上进行创新。于是,学生说的兴趣更大了,而且说的内容非常丰富,没有单一刻板地模仿。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先自由表达,老师再进行细致地指导,尽量保护学生的个性童真。
另外,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思维能力较弱,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提高。在指导学生进行说话时,要善于发现,拓开学生说话的语境,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学生说得有趣味,为写出童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整体到部分,写得“有趣”
写话是小朋友根据观察、想象或者交谈的内容,把口头语言通过内化整理形成书面文字,从而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过程。写话是说话的延续和提升。但是与低段的阅读教学不同的是,写话教学应该是先句子(整体)的指导,再是词语(部分)的推敲。而且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语言逻辑性弱的特点,在写话训练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句式结构并能进行仿写,在仿写过程中渐渐积累写作知识,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如教学鄂教版语文第三册《美丽的愿望》一课,我让学生仿照句子——“金色的小花,有个金色的愿望:春天来了,我要送给人们淡淡的清香……”进行创新写句子,有的学生换了句子中的一个要素,也有学生换句子中的两个要素,更有学生把三个要素全换,写出“可爱的孩子,有个可爱的愿望:我希望春天永远不要过去”等句子。
3.先虚后实,创造童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语文课标也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可见,想象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智力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那么,低段的写话教学更要鼓励学生去想象,而且是在虚构的想象中找到生活的真实,这样才能写出富有儿童情趣的话,而不是漫无边际的“童言无忌”。
例如,鄂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根据课文《青蛙卖泥塘》设计了帮青蛙写广告词的说写训练。我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青蛙改造后的池塘。学生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想象的内容虽不是写实,但所想象的往往是来自生活的真实。我让学生先说说生活的小区都有哪些地方你比较满意,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不满意的,你有什么想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梦想一下你希望的池塘的样子。并且给孩子们城市设计师的身份,让孩子们将自己想象中的生活环境用手中的彩笔画下来,然后介绍一下它们的布局和优点,最后提供几种优秀广告语给孩子们参考,让他们进行仿说和再创造,只要求学生把自己设想中的亮点说清楚即可,并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设计。在无拘无束的想象天地里,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用智慧而充满趣味的语言创造出新的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细致的指导,只会使学生过于依赖,失去语言的活力,变得千篇一律。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按照以下几步进行框架指导:
1.看图画或文本话题,说大意,旨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分析,说出故事的概要或话题主旨。
2.抓联系,说具体,旨在引导学生在想像的基础上说清故事的变化发展或者语境感悟及体验,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3.组要点,写完整,旨在引导学生抓住句式的特征和内容的要点,使其书面表达文通字顺。
1.把握学情特点
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来搭建语言支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和水平,如果分析不够准确,或是分析后采取的行动不够恰当,会导致搭建支架的梯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2.适时适量
搭建语言支架要适时适量,也就是把握好搭建支架的时机和数量,使学生顺利地展开语言的思维、加工、建构和输出等,并能较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实际上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设计之前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预设如何搭建、拆除语言支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成,及时调整预设,以便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悦。至于说到输出问题,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静等学生,静等他们在有足够输入的前提下,自然输出。
3.关注学生
面向学生的学习,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分析学习者的图式、能力、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需求、学习优势分析,搭建相应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实现从新知识学习向新知识运用的过渡,从而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低年级写话教学要尊重儿童的童心、童言和童趣,可以由浅入深,由仿到创地搭建好语言支架,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教给方法,广泛积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写话灵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责任编辑 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