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铁岭市中心支行 潘迎春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原因及对策
——以某商业银行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铁岭市中心支行 潘迎春
本文选取的某商业银行位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形势决定着金融的发展状况,信用风险情况具有典型性。从商业银行自身加强风险管控、监管部门正向引导商业银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及其他有关部门推进其他软环境建设及正确处理小微企业贷款等提出几点建议防控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防控 原因及对策
一是地区经济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某地区企业从类型上划分主要为小微企业,且大部分处于制造业产业链末端,受上游企业影响,现金回流困难,还款能力出现障碍,形成不良贷款。截至2016年末,某商业银行存量不良贷款按企业类型划分小微企业占比为86.31%,68.77%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为抵质押方式。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中,小微企业占比为66.14%。由此存量不良贷款及隐性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
二是某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的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控制受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多,信用资产结构不尽合理,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较高。截至2016年末,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0亿元;不良率2.18%,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超过监管指标36.34个百分点。某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10.87亿元,关注类贷款率7.16%,位于全省第1位。逾期贷款15.84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为10.44%。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为13.38亿元,同比增加5.78亿元,增幅76.05%,与不良贷款比例远远超过100%,为405.45%。逾期90天以上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看,有10.13亿元为正常贷款,所占比例为75.71%,说明该行隐性不良贷款较多。
三是某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意识不是很强,在经济上行期急剧扩张资产业务,使其在目前经济的下行通道中集中爆发。之前发放的一些贷款流入了收益率比较低、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领域和行业,而在经济转型特别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产业务中投资业务增长较快,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在信用资产中占比较高。这部分资产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转变成了不良贷款。截至2016年末,某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同比增加56.80亿元,增幅94.49%。投资占各项资产的比例32.28%,同比增加13.04个百分点,而各项贷款占各项资产的比例为41.89%,同比下降16.81个百分点。投资的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43.79亿元,与信用资产总额比例为12.85%。而某商业银行所在地区的债务比率已经超过100%,目前该债券的在计入信用资产时风险权重仅为20%,债券到期有一定偿付风险。
四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例如故意违约、借钱不还、拖欠、欺骗等失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导致信用缺失,增加了信贷市场的交易成本,且失信惩罚成本较低,也间接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一是加强信用风险防控意识,严格控制增量不良贷款。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做实贷前调查、做严贷时审查、做细贷后检查,并提高贷后检查频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关注第一还款来源情况,在贷前、贷时、贷后检查时实时监测。严格外部评估机构管理,把好押品评估关,审慎使用中介机构评估报告。强化押品动态监控,对重点风险客户应适当提高押品检查和评估频率,发现押品价值无法完全覆盖风险时,及时要求借款人增加担保措施,确保押品有效、足值。进一步加强贷款担保管理,综合运用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担保方式,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二是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提高股本比重,减少地方政府的过多干预,强化预算约束。让商业银行真正回归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存量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完善不良贷款处置程序和流程,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效率。灵活采用重组、追偿、资产置换等手段,积极盘活不良资产。按照有关规定探索开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抓紧完成债权人委员会组建工作,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信贷风险。
三是根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合理确定地方债券投资规模及与信用加权资产的比例,并实时监测,作为高管层掌握经营管理及风险情况的一个指标。
一是调整存贷比的下限。目前的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之一,已经取消了75%的监管红线。在经济下行期,某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保持了11.25%的增幅,该行调整资产结构,增加投资业务,存贷比徘徊在52%左右。商业银行作为地方企业资金融通的中介,建议设定存贷比下限,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避免发展成投行。
二是将投资的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在计入信用加权资产时调高风险权重比例,并设定与信用加权资产的比例。目前,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权重比例为20%,贷款的风险权重为100%,商业银行更愿意利用债券置换贷款,这样信用加权资产数值将下降,资本补充的压力将降低。建议监管部门针对部分地区债务率较高超过100%地区的商业银行调高风险权重比例,同时设定商业银行持有的地方政府债券与信用加权资产的比例。
一是加快建立全社会的信息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和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让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企业发展时能够更便利获得企业的信息。
二是国家要打造良好的司法、信用环境。在当前的执法环境下,加之财产权概念模糊、有关抵押品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收难度很大,清收和处置效率低。同时,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地方法院等机构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大多优先偿付自然人原告,对银行债权重视程度不够。另外,由于诉讼流程繁琐、进程缓慢,部分债务人转移资产的问题时有发生,逃废债务的现象经常存在。对此,应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限制借款人高消费等方式打造执行力高效的司法环境和人人守信的信用环境,国家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优化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和法律执行环境。
三是正确对待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近几年,国务院、银监会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年度考核目标,同时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以内(含)的,不作为商业银行内部对小微企业业务主办部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也不作为监管部门对该银行监管评级的扣分因素。商业银行大部分定位为服务小微企业,某商业银行在服务地方小微企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社会需正确认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在企业类型集中于小微企业地区,贷款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不良率会高于其他地区。在处置不良贷款时,司法机关等部门应积极配合,为商业银行维护债权提供便利条件。
[1]李健旋.不良贷款的成因与防控[J].中国金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