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琳
(南通大学 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研究
保 琳
(南通大学 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转型期,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的具有较高理论文化素养,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趋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应当秉承 “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并结合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原则”、“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融合追求的原则”,通过将各类型创新创业的实战训练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以跨专业的联合教学来深化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以社会化的合作模式等途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融合.
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融合;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国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而需要更多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来共同建设.[1]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扎实理论知识的新型人才,因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素质教育及通识教育不同,而是更加注重实践性及专业性.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能够创造性的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就要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注重社会实践.[2]
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立足于学生的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培养和提升自身创新与创业能力.[3]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以其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和根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保证其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因而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培养.为了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基于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而,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价值观的提升,是与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专业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然而,[4]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追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是很难的,通常只是针对专业教育的模式进行相应的研究,而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此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很难实现创新创业价值的提升.鉴于此,高校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融合的追求,运用多种模式和手段,营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环境和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追求,从而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对于其后期的创业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与关键.[5]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学士能力及良好的创新创业品质,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高校应当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素质和品质,应当把握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应注重在校园文化方面的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创业人格及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往往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进行创新创业的心理辅导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问卷,把握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实事求是,实施个性化辅导.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品质,拓展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养成乐观进取的优秀品质.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其实践和运用能力,此时就要将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以及实践训练活动与学生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
2.2.1 促进创新创业相关内容与基础课程教学的融合.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所进行的基础知识学习,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大学的教育模式还不够熟悉,对大学生活还处于适应期,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思维比较活跃,求知与探索的欲望相对比较高涨,对新知识与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和兴趣,因而此时对他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比较合适的,在这一阶段对其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其积极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兴趣,使其逐渐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和习惯,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引导下进行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训练.
2.2.2 促进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知识课程教学相结合.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通识教育之后,具备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及针对性,其是一个理论化与系统化程度较高的内容体系,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循序渐进才能有所领悟.[6]学科性质与专业知识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必须与其专业课程相契合、相适应,只是取得最有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因而,在这一时期,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系统性与严谨性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指引学生能够以更高角度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实践活动中各项环节能够深入的分析;另外,还应当从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科的专业特点,在专业课程讲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施以相适合的创新创业实践与实战训练,通过实践与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于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科及专业,可以邀请与专业对口的行业相关企业中技术性人才来校讲学,直接参与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课程设计、创新创业项目的发起和倡导等活动,让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际相契合,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创新创业思维及实践能力.
[7]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在高中阶段开始实施文理分科,而在进入大学后又进一步将其细化,形成多个学科分支,这将导致学生仅仅是在本专业领域来获取知识,因而其学术视野与知识体系都相对比较狭窄,文科生在实证精神以及逻辑思维方面比较欠缺,而理科生则是在人文精神及感性思维方面比较欠缺.这将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活动的开展,因而需要通过跨专业的联合教学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打破专业领域的限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1 在学校内部实施跨专业的联合教学.校内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合教学主要是考虑某一学科及专业领域中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自身特征,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及实践能力为指引,然后在学校内部实施课程设计及相关的教学实践等.通过在校园内部进行跨专业教育和学习,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跨专业教学相结合,能够较好的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使得学生的专业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2.3.2 在学校之间进行跨专业联合教学.学校之间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合教学主要是通过个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甚至是不同国家高校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实施跨专业的联合培养,并对学生在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校际之间、国际之间的联合培养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料、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流动与共享.校际之间的跨专业联合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交流以及协作配合的能力,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分.
社会化的合作模式就是通过学校与各类型社会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整合各种有利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实际环境中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训练,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化.社会化的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际环境,通过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体验和训练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引导,以实际的成果作为评判的标准.社会化的合作模式对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最为直接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而社会化的合作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进行定期深入的合作,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将企业作为主导.企业将实际发展和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借助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及科研设备,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学校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企业则根据市场实际进行反馈,在相互之间的合作中实现双赢.
第二,将校方作为主导.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研究室,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及政策措施,然后给予一定的资金及物资支持,鼓励师生倡导创新创业项目,然后由校方向企业的经营者以及社会相关风险投资者进行评估与合作,实现成果的转化以及专业教育向现实价值的转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
为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必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使之符合创业教育的理念,确保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思维和意识,才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应当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与企业相合作,积极开展行业及企业相关实践活动,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期间能够将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动态融入进去,向学生传达行业中创新创业的元素,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另外,学校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可以在各学院中进行培养,同时也可以引进行业中具有创业经历及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在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来提升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完美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并不是将二者进行简单相加,而是采取适当的模式和途径保证其能有效的衔接,促进相应知识体系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多层次及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
〔1〕曾秋菊.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35-37.
〔2〕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84-87.
〔3〕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19-22.
〔4〕卢淑静.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184-187.
〔5〕TimmonsJA,SpinelliS,New VentureCreation:Entrepreneurship forthe 21stCentury,London:McGraw-Hill,2003.
〔6〕杨志学.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5(27):273.
〔7〕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G642.0
A
1673-260X(2017)10-0213-03
201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