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婷,刘 丽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工程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例
戴 婷,刘 丽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工程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问题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陈旧单一、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薄弱,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本文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例,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措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实效
目前,全国有几百所本科院校已实现向应用技术型或职业教育型转变,我校——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也位列其中.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其中指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统领教育改革发展,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以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本文旨在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立足于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研究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希望能为相关院校提供有益参考.
1998年,经济学中的“土地管理”专业与工学中的“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合并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目前隶属于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学科.现在,全国共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仔细解读国家近期的教育政策,我们会发现,本科院校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和明智之选.对于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要实现向应用型转变,首先就必须分析该专业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有些院校并没有进行专业定位,在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照搬相关院校的做法,没有体现本校特色;有些院校虽然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但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又无法清晰地体现出来.譬如,我院房地产与土地资源管理系,开设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由于师资在两个专业基本是共享的,两个专业本身在学科上就存在一些交叉,所以在早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学生也常常把这两个专业混淆.单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说,有些课程的内容是有重复的,比如地籍管理与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行政管理学与土地管理学等,其中相关章节的内容重复度高,如果教师之间没有联系和协调好,会造成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耽误学习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各大院校基本上普及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和条件也均有改善,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却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与教学方法和形式有很大关系.尽管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可是课件制作水平不高,教学内容不够新颖,较少引入学科前沿和动态,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师本身畏难抵触情绪等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在理论课堂教学上,采取“说教”“灌输”的机械、呆板的授课方法,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这种缺乏师生互动、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肯定是提不起兴趣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会理想了.
目前,大多数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比重大于实践课程,对于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形式大于内容.我院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部分,校内实训主要就是实验室软件操作和校内实地测量,但是校内实践还存在许多局限性,比如指导教学来源单一,有些青年教师毕业之后直接任教,自身行业实践经验不足,而其他具备丰富业内实践经验的人员又无法轻易进入高校,导致学生对许多软件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表面,动手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提高;还有就是缺乏优质的实践指导教材,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指导配套资料;另外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表现出对于陈旧简陋的实验室和功能不全的软件有些不满.校外实习的形式大于内容,主要表现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量不重质.各院校纷纷响应上级政策,积极联系并挂牌成立多个校企合作基地,但是根据学校计划,学生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但大多数同学在这段时间忙于毕业论文和公务员、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根本没有时间真正去到实习基地,最后撰写的实习报告,也有很多是杜撰的,种种现实表明,校外实习基地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奠定基础的目的.这也反映了学校的实践教学考核和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考试其实也是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传统的考试方式与教学基本是脱节的.多数课程都是期末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只要及格就能拿到学分.许多学生就产生了敷衍应付的心理,心思根本不在课堂上,等到临近考试期间就挑灯夜战,强记硬背,一旦考试过后,就什么都忘了.这样的考试制度学生连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没有掌握,更别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了.
放眼当下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在于教育的水平和实力的高低.国家政策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育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测制度,构筑质量保障体系.”的指导方针.可见,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和要求.
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学科实力的比拼,所以学科建设成为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已是共识.学科建设关键是形成一些具有院校自身特色和享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势学科,同时,学科建设也十分注重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特别对于刚成立的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学科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快各项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才能使该专业的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才能顺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在固定的学习场所(如教室、实验室),主要通过看和听接受知识和事实.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学生通过读,能记住10%;听,能记住20%;看,能记住30%;既看又听,能记住50%;和别人讨论,能记住70%,实践,能记住80%,教授他人,能记住95%.那么由此得出,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的、互动的、新颖的,只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认知、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科学研究等多种能力.所以,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师生的角色,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协调者或建议者,学生则是主动学习的探索者、思考者、实践者.
首先,各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符合该学科体系本身的特点,根据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院校发展特色,进行明确的定位.然后,在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制订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反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虽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综合交叉学科,但是开设的课程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应该做到“有所侧重,凸显特色”.比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财经类院校,可加大管理、经济、规划、法律等的课程比例,如土地管理学、地籍管理、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法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等;如果是侧重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院校,那有关资源类、原理性的课程就必不可少,如土壤学原理、地质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生态学等;如果是侧重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院校,那么遥感原理与应用、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就是核心课程.另外,要注意尽量避免课程间的重复和不衔接.开设课程间如有内容重复,相关教师要提前做好协调和安排,避免浪费教学资源和时间.
提高教学实效,要从关注理论教学开始,只有扎实了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和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运用得当.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中,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早已普及,而在我国高校的应用还不够普遍,虽然部分院校已开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3].
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形式有很多,比如课题研讨、案例分析、网络平台交流等.本人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了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比如课题研讨,主要由“资料收集准备——小组分工合作——集中成果汇报——教师总结评价”四个环节构成[4].在课题研讨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如熟练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为撰写论文和科学研究打下很好的基础.小组分工合作,常常能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发散思维.集中成果汇报阶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师的总结和评价,是指引学生不断修正和进步的必要环节;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网络等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资源,在课外,建设网络课程和搭建起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提升教学效果.
只有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配套完善,学生才可能真正深入理解和掌握技能,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目前,我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虽然有专门的房地产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水平还很低,设备已陈旧,配置比较低,软件有待更新升级,要想收获良好的实践教学的效果,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是必须的,现在学校已将其纳入长远规划.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能重量不重质,不能只为了应付上级政策要求而任务式地完成,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提高实践能力,助力今后的就业与工作.
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还与实践指导的师资力量有关.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部分硕士毕业直接入学任教的老师也被安排到了实践教学的岗位,有些教师虽然任教时间长,理论经验丰富,但是由于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较少,也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在实践教学上也表现得相对较弱.究其原因,目前多数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还是以课时工作量为主,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降低了师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热情.因为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要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往往需要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建议高校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应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的比重.
另外,学生在课余参加的实习或实践项目,参与课题或比赛等,可纳入课程考核成绩,或者计入创新学分.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科学考虑、合理安排,在课程开设学期和学时的设置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不要在大四最后一年安排太多课程,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备考、参与科研课题或从事校外实习等活动.
想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充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源头上断绝学生敷衍拖沓的不良习惯,端正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为了考试而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我们要勇于打破原有的教考制度和模式,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法,引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放在期末.
在这方面我校已经进行了改革,做法是改变原有统一闭卷考试的制度,规定每学期每个专业只有一门课程设为闭卷考试,其余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考核方案,考核成绩至少由四项组成.拿我来说,我在土地经济学的课程考核中,采用的是考勤(占20%)、作业(占15%)、案例分析(占25%)、研讨课题(40%)四项构成最后综合成绩;而在土地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等偏重实践和技术型的课程中,我采用的是考勤(占20%)、作业(占15%)、实验报告(占25%)、操作成果(40%)构成考核总成绩.
其实还有诸多的形式可供选择,如开卷考试、撰写论文、调研报告、口试等等.实践证明,改革考试制度后,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主动性提高了,通过多种教学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这也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目的.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 〔2017〕4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2〕罗财喜.提升我院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路径与载体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6(18):64-68.
〔3〕陈银蓉,梅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伍光磊.基于能力培养的本科会计专业研讨式教学及其策略选择[J].商业会计,2015(18).
G642.0
A
1673-260X(2017)10-0200-03
2017-07-2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XJK016CJ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