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的SWOT分析

2017-03-29 01:38徐先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大别山安徽

徐先海

(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安徽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的SWOT分析

徐先海

(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本文以安徽大别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大别山区发展扶贫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逐一分析,并通过SWOT分析指出为实现区域扶贫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安徽大别山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转化劣势和威胁,并提出旅游扶贫开发要与自身优势相结合、建立大别山生态资源保护区、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协调发展,培养新形式下的现代农民和提升农村旅游市场管理水平等扶贫旅游发展对策.

安徽大别山;旅游扶贫;SWOT分析

大别山区位于豫、鄂、皖三省交接处,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和张八岭,是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总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涵盖36个县(市、区).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等方面因素,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缓慢,成为了继秦岭大巴山区之后的中国第二大贫困区.

安徽省内一共有12个县位于大别山,分别是安庆市5个县,阜阳市3个县,六安市3个县,亳州1个县.除安庆的望江县外,其它都是国家扶贫县,面积近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金安区属于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区,金寨县、霍邱县、寿县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舒城县、裕安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

大别山区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本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并且大别山区农村有大量劳动力剩余,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劳动力.因此大别山区发展旅游扶贫潜力大且意义深远.

1 安徽大别山旅游扶贫的优势分析

1.1 具有类型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地质与地貌旅游资源.安徽大别山主要由前震旦纪地层和侵入岩构成,以花岗岩、片麻岩等为主,与其东、西两端的张八岭和桐柏山合称淮阳山脉.大别山地区岗峦起伏,群峰突起,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120余座,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中山面积约占全部山区15%,其余多为低山丘陵,地质地貌景观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典型.

水体旅游资源.大别山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属淮河流域的支流有史河与淠河等;属长江流域的支流有杭埠河、挂车河、皖水,长河和二郎河等.大小水库星罗棋布,有梅山、响洪甸、沸子岭、磨子潭、龙河口、花凉亭等六座大型水库,以及牯牛背、境主庙、毛尖山、高峰、红旗、长春、钓鱼台等七座中型水库,以及大量的塘坝工程,河流湖泊等水体旅游资源丰富.

动植物旅游资源.大别山地区有极为丰富野生动物资源,如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鲵、小灵猫、金钱豹、原麝等,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5种,占全省35种保护动物的14%,其中列为一、二类保护的有原麝、金钱豹、小灵猫、白冠长尾雉和大鲵.大别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区内有珍稀植物2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三级重点保护17种,这里有仅次于皖南的第二大的林茶基地,其中驰名省内外的有六安瓜片、桐城小花、岳西翠兰等.

1.2 具有丰富的文化古迹及红色旅游资源

大别山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还孕育了有特色的文化古迹及民俗风情.例如,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和古城史迹众多的六安,潜山薛家岗文化遗址、大型水利工程芍陂.大别山还是革命老区,六安、金寨被称为将军县.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建立了许多烈士陵园、博物馆等纪念性建筑,其中著名的有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和皖西烈士陵园.

1.3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充足

大别山位于三省交界处,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比如从合肥、南京、上海、西安、武汉、郑州有合武高速公路、商景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等路线构成的陆路干线.在安徽境内连接华东和华中的合武高铁的开通使合肥至六安的车程不足半小时,六安市和桐城市又是合肥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以东西方向的皖西人员流量大幅增加.

2 安徽大别山旅游扶贫的劣势分析

2.1 旅游扶贫开发以农民为主体

安徽大别山区人口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扶贫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民,但旅游扶贫开发的主体仍然是农民.由于农民所受知识有限,人数又多,而且在旅游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技术也不到位,导致他们的服务意识弱,服务水平又低,仅依靠农民自身力量是无法实现旅游扶贫的目标.

2.2 资金严重不足,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大别山区是国家级特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旅游开发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公路建设,通信电力建设,垃圾及污水处理,旅游宣传促销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巨额资金.

大别山旅游扶贫正处于旅游扶贫开发初期,需要大量管理人才和资金扶持,大别山区发展旅游业所需资金投入缺口大,导致很多的项目和修建设施停滞,同时引不进旅游专业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2.3 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弱

大别山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以小规模的农家乐、渔家乐等存在形式存在,旅游开发的重点放在赚钱而忽略了大别山文化资源,导致大别山红色文化旅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上,开发的起点低、内涵浅.

3 安徽大别山旅游扶贫的机遇分析

3.1 国家和地方扶贫政策的扶持

大别山区既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最大增长点,《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政策,安徽六安“5+1”项目,安徽政府“雨露计划”等国家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安徽大别山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保证了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

3.2 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大自然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工作紧张感越来越强,想要享受自然的需求也愈加明显,大别山原生态的乡村风光和生态环境既能满足游客享受自然的需求,又符合游客的经济能力,发展生态旅游是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

3.3 新一轮新农村建设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外部环境,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者增加,这样农民工返乡留守与返乡创业不仅能促进消费,让他们先富再带动其他当地居民后富,还刺激旅游相关联产业及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4 安徽大别山旅游扶贫的威胁分析

4.1 生态环境的保护难度加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变多,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一方面给景区带来了商机、增加当地人们收入,但是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游客随地消费自带的食物以及加工食品产生的生活垃圾很难能及时有效处理,增加了景区维护生态环境的成本;同时在旅游扶贫开发初期,有效的旅游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当地各级部门会因资金不足而疏于环境保护.

4.2 农业与旅游业的矛盾

大别山区不仅是革民老区,也是农业老区,在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容易导致农民因为旅游收入持续增加而开始轻视农业,导致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转化,出现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这两种经营活动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也会影响旅游发展的未来,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失去了大别山原有的自然生态.

4.3 旅游产品特色少

大别山旅游开发处于初期,发展旅游产品缺少经验,在旅游产品内容上效仿性强,多是路边卖纪念品、爬山、游水等活动,没有与大别山区文化、地域特色结合起来,缺乏文化特色和趣味性,加大了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的难度.

4.4 与其他同类旅游景点竞争旅游客源

安徽大别山区的旅游资源与周边湖北省、河南省具有较大的同质性,不仅拥有较为类似的自然资源,甚至文化资源也比较接近.另外,大别山旅游发展还受到其他省区生态旅游区替代性竞争的压力与挑战,如红色旅游方面,江西井冈山、山西延安、河北西柏坡、贵州遵义和江西瑞金等革命圣地.

5 对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的建议

5.1 旅游扶贫开发要与自身优势相结合

一方面是要处理好旅游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文化保护的关系,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是要把握住政策机遇,着力发展当地交通和基础设施,优化当地空间开发格局.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和扶贫政策,解决制约大别山区旅游扶贫开发的瓶颈问题;又能抓住生态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准确找到方向,完善有利于区域开发和扶贫的体制机制.

5.2 建立大别山生态资源保护区

大别山区具有保存相对完整的地质地貌,水文,动植物和气候等生态资源,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建立生态资源保护区,保护区域生态资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例如制定生态补偿政策,设立生态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明确实施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主要领域、补偿办法,确定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等.

5.3 培养新形式下的现代农民

大别山是重要的农业区,不能因为发展旅游业能而放弃农业.要使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增加收入,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市场农业、特色农业,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现场指导、远程培训、阳光工程等多种手段,对重点人群开展实用技术、就业能力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5.4 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协调发展

大别山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展旅游业,这既可以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又可以吸引更多农民直接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中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带动整个大别山区域的发展,还可以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加速当地交通、通信、卫生等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5.5 提升农村旅游市场管理水平

大别山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确保这些资源能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扶贫快速有序发展,必须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我们要积极培养和吸引一批属于大别山区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参与到旅游开发的项目中来,尤其是对正在从事当地旅游工作的居民要加强旅游经营管理培训,引导大别山区居民按章经营、合法经营,从而使他们在统一的管理下走出贫困.

〔1〕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33.

〔2〕柯珍堂,徐丹.大别山乡村旅游市场营销SWOT分析及策略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5):1212-1213.

〔3〕彭玉婷.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3(10):53-54.

〔4〕毛赞.安徽省岳西县扶贫问题研究[J].农村与区域发展,2014.28-29.

〔5〕谌静.大别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77-6578.

〔6〕陶伟,戴光全.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4):29-33.

F592.7

A

1673-260X(2017)10-0139-02

2017-07-29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一般项目(KJ2010B095)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大别山安徽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再见了,大别山
基于微观视角下旅游发展对农户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