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审计局 王利红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问题的探析
重庆市永川区审计局 王利红
在新时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生变化,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家相继颁布了众多法律规定,其内容针对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报告、审计结果等进行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本文主要从相关理论入手,对事业单位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问题加以分析与概述。
事业单位 经济责任审计 责任审计界定
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相关审计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党政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的行为。从基本属性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有着区别,是严格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所制定的审计工作,包括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等,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责任界定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界定在全部职责范围内,简而言之便是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加以明确;其二则是管理者在经济责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严格按照权责一致的基本原则,按照规定的流程加以分析与考虑,比如是否签订文件、是否参与相关事项的管理等。
从某个角度分析,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下,国家政府对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十分关注,且为从根本上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而相继出台各项法律制度。除此之外,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保证财经秩序的稳定性,避免国有资产有所流失,对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角度分析,其中仍旧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
(一)缺乏经济责任界定标准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可以得知,管理者在履行经济责任中出现的问题,相关审计机关需要严格按照权责统一的基本原则,需要根据事项的基本情况,认定被审计对象需要承担的各项责任,且还需要对直接责任、主管责任进行区分,如果未对具体情形加以界定,那么则会导致审计人员做出比较笼统的审计结论,无法依据发展情况制定防范措施。
(二)先离后审无法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
从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较为常见的便是先离后审或者先任后审,这两种模式已经无法推动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呈现出滞后性,会在潜移默化中降低被审计单位以及离任人员对于审计的认识程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审计部门难度提升。
(一)制定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界定标准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仍旧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会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对文件内容以及政策要求加以细化,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能够让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能够实现国有监督管理考核体制的有效性与完善性,从而起到风险控制的作用。
(二)做好监督管理考核机制
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需要按照流程对出资人职责加以定位,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边界加以界定,针对性的制定监督管理权力清单以及责任清单,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资本的转化。还需要采取依法监督的方式,不断创新鉴定方式与手段,将行政化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对考核体系与考核办法进行规定,保证其科学性与完善性,真正为责任界定提供发展依据。
(三)明确行为的性质,分清责任
通常情况下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错误与故意的舞弊行为需要进行区分,主要是要对行为性质加以分析,并且经过分析确定行为发生是无意识,那么可定义为错误,如果行为发生是有意识的,那么则需要认定是经过策划与预谋的,属于舞弊问题。还需要对行为的结果加以分析,经过审计部门审核认定,虽然发生不应有的行为,但是却没有导致国有资产受到损失的可以判定为错误,相反如果让国有资产受到损失或者管理者利用职权以权谋私,那么则被认定为舞弊。只有经过认真分析与思考之后,才能对其责任加以划分,确定是直接责任、主管责任还是管理者责任。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尽可能减少国有资产流失。且通过研究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问题,能够对管理者履职情况有所掌握,对管理者的业务贡献公正评判,这对提高管理者责任意识,实现管理者廉洁自律而言起到推动作用。
[1]陈小林,廖康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中的责任界定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 2011,18:110-111
[2]高亮,丁智敏,万银苟,张光军.刍议行长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问题[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05:57-61
[3]肖莉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与评价[J].财经界(学术版),2012,01: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