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APP技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

2017-03-29 00:34李兴远万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界面物质

李兴远,万剑

(1.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80)

基于移动互联APP技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

李兴远1,万剑2

(1.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8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本文通过移动互联APP技术,探讨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利用移动互联APP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基于移动互联APP技术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同时也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达到活态的、自觉的、积极的目的与作用.

移动互联;泥金彩漆;传承与保护

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的斗转星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人类文明的结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2014年2月,在北京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生存课题进行了探讨,“可再生传承保护”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途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以至交融统一、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传承创新只有将科学与文化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艺术手段并用,才能最大程度地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开发、传承与创新.

1 研究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展开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面临遭受冲击、加速消失的现实威胁,也面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机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并不断形成新的局面.目前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加强政策立法和机构建设;二是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统计和记录,建立清单制度;三是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四是中国文化部和教育部一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大学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定分类保护政策,保持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五是持续加大保护力度,着力支持传承实践;六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生态环境实施整体性保护:2007年以来,我国在17个省、区、市批准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些地方都具有遗产丰富的特点,设立专门的保护区,目的是将遗产和其得以孕育、滋养的文化生态环境一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于每个民族来说都是文化复兴的重要之处,都是国家文化繁荣与兴盛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根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据(2006年度)》报告,全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217项,传承人数为12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76项,传承人数有936人,拥有例如浙江剪纸、宁海平调、宁波三金一嵌、畲族婚俗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浙江的文化精神,是浙江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也是文化产业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这些年来,浙江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资金、机构、教育、场馆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资源进行了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成就的背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都是以保护、修缮、整理为主,在传播方面虽然也在中小学教育、文化部门进行了投入,但是仍然是力度不够,或者说是方法单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价值和受众需求缺少必要的认知.相关的企业也进行了不少的文化传播,但是传播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商业利益和产业价值方面,对于大众的传播需求仍然不能合理定位.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非常需要一种合适的载体,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物,若能和我们的生活工作相挂钩,广大受众才会真正地从思想上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企业才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的开发.随着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超过80%的人拥有手机,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每个人拥有快速智能的移动“小电脑”成为可能性.手机移动APP不仅迅速高效,而且其可个性化定制、操作、推送等特点符合人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因此在信息传播、知识传达的相关领域得到了非常巨大的应用.在全球大数据的背景下,开发手机APP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会成为一个新的传播战斗堡垒.APP的高普及率和用户黏度对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学习和教育,让广大受众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发性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去之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一件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意义的事情.

2 APP建设方法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本人总结了以下APP设计方法.第一,传承和创新始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原则,根据传承和创新的要求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本身的特征,归纳总体的设计原则.第二,建立并策划非物质文化遗产APP的交互方式及应用模式,预先整理信息架构体系和视觉表现方法,将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融入现代数字设计艺术,整合移动终端技术.第三,充分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特性、结合APP用户体验、手机界面视觉效果,深入体验受众的感觉,摆脱枯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堆叠,通过交互设计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第四,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APP的应用会根据用户的日常下载或者查询情况有针对性的推送相关资料,APP的开发必须本着人的特性、人的需求去建设和拓展,这样才能搭建真正有实效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新平台.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APP界面交互构思

目前,市场上有4个类型的APP界面,其中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非常少,为数不多的几种类型还存在这一些问题:第一,认为APP设计就是电脑小型应用程序;第二,图文资料简单堆砌,没有互动设置,信息架构及用户参与缺乏效度;第三,APP的功能过度,影响用户对于正常内容的浏览.

2.2 实景再现

实景再现式APP设计,以模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制作或应用场景为界面交互表现元素或手段,实景是虚拟现实的延伸和发展,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增加了真实环境,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体验.APP页面将还原资源设计制作的工艺流程、技艺展示和工作场景,营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景氛围.设计者必须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象的历史由来、工艺特征、风俗奇趣、作品与大师等知识的认识,来设计和重构来完成情景的重新构建,激发浏览者的情感和情绪,使之产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共鸣.

2.3 360°虚拟浏览

360°虚拟浏览是一种最接近实物的展示方式,主要应用于虚拟博物馆展品的展示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品展示中.360°虚拟展示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细节展示,让受众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现场,这也是俗称的虚拟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知识通过APP的展示具有了可视化、互动操作性,受众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参观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升.360°虚拟浏览提升了用户的全方位观摩体验感,避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的视角局限性.360°旋转展示技术可以实现div互动操作,受众可以拖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进行的不同角度的仔细查看,增强用户的感官体验和参与度,激发了用户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360°立体展示的部分功能可以放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局部内容,细节一览无余,事物的逼真性大幅度提高.

2.4 叙事与互动体验结合增加用户的操作黏度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介绍(叙事内容)如果平铺直叙,那么和传统媒体将没有区别,用户的体验性会大大降低.只有将叙事内容与互动体验进行相互结合,才能提高APP产品的可用性和生长性.对于APP产品,用户的黏度提升不仅仅是用户活跃度的标志,更是品牌价值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付费转化率.叙事与互动体验结合应有效地融入APP界面设计中,设置专门的用户参与和激励机制,提升了APP的黏度,提升APP的使用率.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APP界面信息架构

受众更快更好地找到所需要的APP界面信息是息架构的始终追求.信息架构就是将若干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类APP界面信息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的信息的层级、分类组织、信息的呈现等三个方面.需要将内容组织地更符合逻辑或者用户使用的习惯,通过标注让受众更快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构架其实就是一个通道,是建立在用户与信息的一个将信息快速呈现给目标客户的一个通道.因此,建立有效的APP界面信息架构能够提升信息的可用性和可寻性,使得客户能够尽快地提升浏览效度性.

3.1 信息分类组织

信息传递是指人们通过声音、文字或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相互沟通消息的意思,APP作为一个信息承载传播的工具,需要进行信息的分类,才能更快更方便地让客户进行信息甄别.信息的分类组织法有字母排列顺序法、位置组织法、时间组织法、类别组织法、层次组织法等等.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APP的常用组织法是时间组织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来进行APP的信息分类.类别组织法可以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种类进行组织,比如美术类、故事类、工艺类等等.

3.2 信息的层级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APP界面信息层级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处理的是两种层级结构:一种是树状结构,一种是并列结构.信息架构有层次,或者任务之间有从属关系,或者任务流程存在着一定的前后关系,叫树状结构.这种树状结构非常适合任务操作体验式的APP架构.并列机构也叫扁平层级,即所属功能属于并列关系,功能上属于同一层级的应用主要在于APP的栏目数量不能太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架构过程中,利用树状结构来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程是非常合适的.

3.3 信息的呈现

APP界面信息的呈现方式重点要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性,同时必须考虑信息在屏幕的交叉呈现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寻找一种在功能板块间相互快速切换的方法,信息层级必须保持清晰的结构,方便用户的快速寻找,增加体验速度与愉悦感.设计师在设计时一定会遇到信息纵向排列和横向排列的问题,需要把用户经常使用的板块放置在首选位置.我国用户的阅读习惯为横扫描,因此信息单元以横线为主,而在横向信息呈现中,最后一个元素则必须有跃升原理.在设计师,纵列信息必须始终保持简单的递减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信息架构设计中,如出现竖排文字,应注意到竖排信息最后一个信息重要程度的跃升,而确定重要信息的呈现位置,方便用户的浏览进行下面一个环节或者界面.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APP界面视觉设计

4.1 中国传统美学版式

APP界面版式设计一定要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界面设计一定要借鉴中国传统美学和形式美法则,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APP的艺术是特色,可以利用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印章等传统中国美术的编排.例如,可以借鉴中国画的布局方式,中国画的留白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类APP界面版式中,不仅可以协调各种关系,而且具有中国风情,使得构图更加自然轻松,此类布局也会让界面变得更加具有中国传统的韵味,浏览起来意味深长.也可以利用中国的建筑布局,进行界面编排,例如用中国式大门,从两边打开进入浏览信息界面.也可以利用中国书画的装裱方式——卷轴装,进行从上往下的展示和显现内容.受众会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度.

4.2 传统色彩的应用

APP的色彩设计必须有传播力.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是与众不同的,红色代表热情,黄色代表富贵,蓝色代表宁静,绿色代表和谐……红、黄、蓝、绿、青、紫等色彩是可以协调使用在设计当中.中国画的水墨黑、白、灰都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APP界面色彩设计提供借鉴.色彩与色彩间的搭配一定要注意协调和有韵味.例如不同明度、纯度的绿色与黑白灰的搭配传递出庄重、贵族的气质;不能纯度的红色与蓝色的搭配传递出一种沉稳的感觉,不同明度的茶色作为一种中性色可与纯度、明度较高的色彩进行搭配,更是显示高雅的色彩视觉冲击力.

4.3 传统具象元素的应用

中国传统图形有非常多的种类,比如剪纸、漆艺、泥塑等,这些类别里面就有非常丰富的具象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APP界面设计可以选择这些传统图形来完善界面,从所要展示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中的原料、工具、主要工艺、图案、纹饰、质感中提取相关内容.例如,泥金彩漆的APP建设可以采用流程来进行元素提取,在堆泥、上金、扫金这些环节中,可以直接提炼图形语言来进行过程性说明,加强画面感,让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兴趣,这些元素为非物质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语言,让页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例如,在浙江剪纸的APP建设中,可以直接采用剪纸成品来作为装饰,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创意的活动,受众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5 结语

在整个APP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渗入中国的吉祥文化,自然而然地流露中国艺术风格,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也是中国设计的始终追求.文化的力量源于生命的精魂,历史的丰盈源于蓬勃的血脉.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民间手工技艺的真实反映,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类APP的建设与开发更好地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创新和研究,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余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9):7—20.

〔2〕王琳.品牌传播新媒介——品牌APP界面视觉设计[D].上海:东华大学,2014.

〔3〕陈愚熹.展馆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情景还原”[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4〕孟凡超.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展示艺术中的应用[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2):76.

〔5〕万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的艺术特色与生产性保护[J].装饰,2012(6):123.

〔6〕万剑.宁波泥金彩漆工艺及其开发保护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7〕韩雪琳,蒋晓.基于激励理论的网站用户黏度增强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12):134—138.

〔8〕李熠琦.基于用户黏度的社交休闲游戏交互设计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TP311.52

A

1673-260X(2017)11-0028-03

2017-08-22

浙江省文化厅2014-2015厅级文化科研项目:基于移动互联APP技术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传承与保护创新研究(ZW 2015062)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界面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