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复强
(德州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效果分析
赵复强
(德州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以2010年为现状年,阐述了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综合措施,并对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了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类似地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德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措施;效果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海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市。当地水资源总量11.53亿m3,地表水2.91亿m3,地下水8.95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m3,仅为全国平均的10%;亩均占有量143m3,仅为全国平均的8%。全市2010年总供水量20.44亿m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60,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13 m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2%左右。
水利部2010年选择山东等7个省(直辖市)开展“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先行先试工作,山东省2013年启动对设市(区)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情况,制度建设与措施落实情况等。以2010年为现状年,阐述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综合措施,并对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目标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1.1 健全法规体系,提供制度支撑
(1)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德州市政府出台了《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25号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规范文件;逐级下达了规划期及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建立起市、县二级“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
(2)成立专职组织机构。德州市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水利、发改、环保、经信等部门为成员的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德州市水利局,负责统筹协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了联席会、碰头会等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全力控制“三条红线”。
(3)落实责任和考核制度。德州市把用水总量指标、用水效率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等10项指标,列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对工作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水资源保护、供水、生态等方面出现重大问题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实施约谈;对于连续2年没有完成考核指标的县市区,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将限制审批或者暂停审批。
1.2 完善工程体系,保障供水安全
(1)建设现代水网体系。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7万处,治理了马颊河、德惠新河、马减竖河及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支流河道152条,解决了漳卫新河沿岸高亢偏远地区13.33万hm2耕地的用水问题。全市已建成以“六纵三横”(六纵:南水北调干线、潘庄总干渠、李家岸总干渠、引位入德、引滨入庆、引济入乐;三横: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为骨架的大水网体系,打通了灌排“主脉络”,使全市53.33多万hm2耕地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水利部专题刊发简报介绍德州经验。
(2)建设安全供水工程。目前,全市建成平原水库18座,总库容达到3.0亿m3,平原水库、河道、沟网和坑塘总蓄水能力达7亿m3;建设机电井13.13万眼,配套9.39万眼,年供水量5.6亿m3;在主干河道内建成各类水闸199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24座、小型169座,可拦蓄地表水1.94亿m3;铺设农村供水管网54 200 km,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农村,工业和城乡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3)兴建潘庄、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潘庄、李家岸灌区是德州市供水的生命线。潘庄灌区渠道衬砌67.88 km、堤防修复89.17 km、渠系建筑物建设26座、测水量水设施兴建44座;李家岸灌区渠道衬砌43.88 km、渠系建筑物建设20座、测水量水设施兴建38座。潘庄、李家岸灌区改造新增灌溉面积1.47万hm2,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3万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67万hm2。
1.3 注重节水优先,提高用水效率
(1)注重农业节水。选育耐旱高产优质良种,采用轮灌制度,利用地膜、秸秆覆盖和深耕(深松)、耙耱、灌后锄耘、少耕、免耕等保墒措施减少蒸发量;改全程灌溉为补充灌溉等,推广小畦灌溉、细流沟灌、波涌灌溉,淘汰无畦漫灌。在果树种植、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中推广微喷灌与滴灌;提倡将微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水肥同步供给等农艺技术有机结合。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53万hm2,达到14.67万hm2;建成农业节水示范区27个,节水示范面积8万hm2;“小白龙”“小地龙”、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40万hm2。
(2)强化工业节水。全市限制高耗水行业项目,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对热电、化工、饮料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大力推广企业中水回用、废污水“零排放”等节水技术。对使用城市公共供水日用水量超过500 m3的企业安装远传自动计量水表,到2020年所有市属及县属工业企业安装远传自动计量水表。创建工业节水示范载体15家。
(3)推动生活节水。全市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推广洗车用水循环利用技术;普及公共建筑空调循环冷却技术;控制建设耗水量大的草坪绿地,严禁盲目扩大用于景观、娱乐的水域面积;进行生活用水器具更新改造;创建节水型社区11个、节水示范学校9个、节水示范宾馆7个。
1.4 推进治污减排,改善水生态环境
(1)加强水污染防治。全市要求所有废水排放的建设项目在提交环评报告时须同时出具污染物总量确认书,对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完善“治、用、保”治污体系,健全人工湿地、污泥处置、污水处理等治污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建成453个水污染防治工程;开展“环保五型企业”创建活动,着力抓好支流水质改善,境内5条主要河流、17条支流水质同比明显改善,实现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2)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对全市21处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进行核查登记,完成年度入河排污口核查登记报告。严格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新增入河排污口,重点水功能区、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律严禁设置入河排污口。全市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51 974 t,氨氮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2 260 t。
(3)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德州市基本建立起“点源+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河流”的流域治污体系,实施“千亩湿地工程”,建设人工湿地28处,构建起“三区五廊六带多点、河湖库塘沟渠相通”的良好水生态格局。全市共建成15个水利风景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1个。
2.1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9.05亿m3,比2010年下降5.27%,其中当地地表水量为1.04亿m3,比2010年下降46.99%;地下水量为6.84亿m3,比2010年下降2.29%;外调水量略有增加。
2013—2015年德州市实际用水总量均低于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年均用水总量是目标值的95.31%,其中当地地表水用水量不足目标值的50%、地下水用水量是目标值的98.84%、外调水量是目标值的101.13%并超出目标值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地地表水缺乏、可利用量较少,地下水用量接近目标值,外调水量按黄河水、长江水分配计划取用并略超目标值,总体上全市用水总量没有超出控制“红线”。
(2)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完成情况。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5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2 m3,比2010年下降52.31%。2013—2015年度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低于目标值,年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目标值下降47.2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红线”之内。②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15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25 9,比2010年提高4.32%。2013—2015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高于目标值,年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目标值提高0.059 4%,完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红线”。
(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完成情况。2010年全市列入国家、省考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不足10%。2015年列入国家、省考核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77.8%、66.7%,比2010年分别提高约70%、60%。
2013年全市列入国家、省考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均不达标,2014—2015年全市列入省考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均达标,列入国家考核的均不达标,主要是漳卫南运河的卫运河鲁冀缓冲区和漳卫新河德州饮用水源区不达标。主要原因有:一是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执行不同的排污标准;二是卫运河、漳卫新河上游是聊城市,上游来水常年为劣V类,既少又差,加之又是山东、河北两省界河,即便是德州段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也无法控制上游和左岸河北省的污水排入,更无法保障卫运河和漳卫新河水质长期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导致漳卫南运河的卫运河鲁冀缓冲区和漳卫新河德州饮用水源区达不到Ⅲ类水质目标;三是2015年国家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德州市偏高,聊城、滨州、菏泽、济南和全省平均分别为53.8%、33.3%、66.7%、 25%和60%,德州市控制目标为88.9%,明显高于相邻市,且高于全省均值。
2.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指标对比
分析
为分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目标效果,设立了23项定量指标,见表1。根据德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公开发布的有效数据,对指标值进行了科学测算。将2010年的指标值和2015年的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水总量基本持平,GDP用水量从2010年的113 m3/万元下降到70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0年的13 m3/万元下降至6.2 m3/万元,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从2010年的84%提高到92%,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10年的0.60提高到0.625 9,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从2010年的18%下降至14%,污水处理回用率从2010年的30%提高到70%,主要入河污染物从2010年的29 936 t下降至15 228 t,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0年的12%提高至78%,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良好效果。
表1 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目标对比
3.1 存在主要问题
(1)公众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认识不足。当前,公众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认识不足,认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仅是政府工作,和自身关系不大,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2)农业节水技术有待提高。德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农业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以上。由于田间节水灌溉设施普及率不高、灌溉方式相对粗放,农业用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水资源保护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德州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水资源保护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投入。受工作经费、投入机制、管理体制等制约,水资源保护在计量监测设施建设、部门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4)水权、水市场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水权交易仅是在部分县市区间试点探索,水权交易规则、交易程序、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3.2 对策
(1)提高公众参与管水的意识。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扩大公益性宣传范围;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倡导节约用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立公众参与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氛围。
(2)做好农业节水工作。积极发展耐旱作物,改善灌溉制度,优化输水、灌水方式,通过开展土壤墒情监测,科学制定灌水方案,重点推广应用“小白龙”输水、“小地龙”喷灌、长畦改短畦等技术模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
(3)强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保护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资源保护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资金支持,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工作经费;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内容完整、方式高效的跨部门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重点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监测计量设施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等工作,开展水资源保护深层次的问题研究。
(4)完善水权、水市场交易制度。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和引导地区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积极培育水市场,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平台。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活、生态等用水类型,完善水资源使用权用途管制制度,保障公益性用水的基本需求。
[1]吕淑英,李楠,张倩.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和思考[J].海河水利,2016(2):23-25.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3.
[3]吕淑英,赵复强.德州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措施与成效[J].水利发展研究,2014(7):53-56.
[4]德州市统计局.德州统计年鉴[R].德州:德州市统计局,2010-2015.
[5]德州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德州水资源公报[R].德州:德州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2010-2015.
[6]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各设区市2013-2015年度水资源管理目标的通知[R].济南:山东省水利厅,2013-2015.
TV213.4
:A
:1004-7328(2017)01-0014-04
10.3969/j.issn.1004-7328.2017.01.004
2016—11—08
赵复强(1969—),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