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窦银强(特级教师)
选词炼句增文采 语不惊人死不休
——谈谈选词和炼句
四川 窦银强(特级教师)
“选词与炼句”是近几年高考“语言运用”中的难点题型之一,属于修辞综合运用范畴,散见于教材,集中于试题,是理解、运用语言的基础,涉及题型多、范围广,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在论述类、实用文类、文学类阅读题,语言运用类题中交替出现。
1. 关注词语在句中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2016·江苏卷)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答案】B
【解析】解答这类题,一是要理解近义词语的含义和区别,二是理解句子的语境,要依据语境选择词语。区别近义词,除了要注意构成语素的不同之外,还要注意词语在使用范围、表达程度以及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不同之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2. 关键是锤炼动词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的选择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效果。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解析】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语段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语句,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让月光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3. 选词要求:准确、生动
准确,即精当,唯一。生动,即新颖,形象。如: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① 不要依赖译文。__② 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 肯动脑筋,__④ 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A /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此类题要注意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故答案为A。
1. 语句要做到简洁、连贯。所谓简洁,是用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所谓连贯,即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
简洁,主要在“多与少”和“加与减”上做文章,其要义之一便是“言去而意留”,言简意丰。如: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 嘴巴下留着一把花白胡子。——杨朔《雪浪花》
【解析】“留着一把花白胡子”与前面“老”重复啰唆,不简洁,删去。
简洁要义之二,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如: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解析】“一株是”“一株也是”与“两株”重复是为了强调,不能删。
2.连贯即要求语句前后气势贯通,文脉相连,内容和形式前后对应,主要在内容“衔接”和结构“照应”上下功夫。其要义之一是,话题(主语)前后一致。如:
可是,现在有人却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分是非,把一切外来的文化都视为珍品,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看作海外奇珍,竟五体投地地顶礼膜拜。
连贯的要义之二,角度一致,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如: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连贯要义之三,并列的语句中,在对几个并列的方面分别进行申说阐述时,句式结构上要求大体整齐匀称。如:
(2016·山东卷)18.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级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和_____。
【答案】极高 一定(或务必)
【解析】可从三个角度思考:①语句中是否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如有,删掉重复的部分;②语句中是否有可用可不用的一些词语,特别是一些虚词,如有,要删掉;③语句中是否有能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如有,要替代。本题中“盛誉”是指极大的声誉,极力称赞,或好的口碑的意思;“极高”与“盛”重复,去掉“极高”。“务必”指一定,必需的意思;“一定”“务必”重复,保留一个即可。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和_____。
【答案】奉送 拨冗
【名师点睛】语境辨析选词属于常规题,主要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本题中两处不得体的词语都涉及了谦敬失当,也就是不看对象,失了分寸,其中“拨冗”还涉及了不合语体。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即在选词和炼句的基础上,综合选择运用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使语言表达简洁而准确,深刻连贯而有文采。
1.长句与短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2.肯定句与否定句。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双重否定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3.疑问句。有两种特殊句式:设问句和反问句。设问句,吸引读者的注意,显得亲切自然;反问句,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
4.变式句。首先,关注成分位置的变化:①突出重点;②连贯;③长句化为短句,协调语音和节奏。其次,看语气和色彩的变化。如:“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显得生硬、训诫);“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委婉的提醒、劝告)。
5.整句与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其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强调意义、情感,增强语势。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其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无单调、呆板之感。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人,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