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志超
为种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创新动力
莫志超
纵观我国民族种业及西方发达国家种业的发展历程,种业已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载体,创新注定是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新形势,种业如何通过创新趁势而上,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实现民族种业的突破?在“中国三农发展大会·种业创新论坛”上,与会代表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当前,全球种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新态势。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认为,种业的科技进步日益加快,各国种子创新能力都在提升,全球种业正从“小而散”的局面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在全球种业的竞争格局中,种子企业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种企日益成为现代种业创新的主体,种业运营的转型升级逐渐加快,品种研发、加工推广已不再是单个环节,“育繁推一体化”正成为种企共同的发展目标。由此,现代种业的功能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既要提高产量,解决供应问题,又要考虑节能增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还要实现种业与产业链上下游更好的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建设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种业发展有了重大制度性安排。新修订的《种子法》,为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但我国种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有一定差距,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种企的规模和竞争力稍显落后,我国种业在全球的话语权仍待提高。种业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必须转变思路,建设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和绿色发展的新型种业发展体系。
与会专家提出,要通过把现代种业建设纳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种业的重要位置,给予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要重点推进种业科技发展创新,瞄准需求侧和消费侧结构性变化,实现品种的功能性和适应性。科技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可以积极并购重组,将自身的先进经验更广地推向行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种企,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坚决“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同时,企业必须做好品种保护和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创新成果能够长久稳定地推广下去。
回顾中国种业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历史阶段,种业都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种业的改革、创新、发展都走在时代的前列。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种业必须不辱使命,争当先行者。”
中央提出要稳中求进,就是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要实现“稳粮于地”“稳粮于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育种更应该为高产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在抗病、广适、适宜机械化等方面下功夫,在高产的同时实现稳产,确保粮食安全。而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品种的选育必须突出“绿色”元素,在确保产量指标不大幅降低的前提下,鼓励科研单位多选育节水节肥的高效品种,提高我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会专家表示,未来,种业的发展必将更加贴合市场,一方面,品种研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单一的主粮品种向复合型优质专用品种迈进,选育高产、高蛋白品种,经济作物、饲用作物、特色作物将成为品种选育的重点,从而实现种业更好地与产业链衔接,形成种业发展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市场管理要能更加适应市场规律,本着“放管服”的原则,少设路障,多设路标,把品种的决定权交给企业,选择权交给市场,充分挖掘“小作物”中蕴含着的“大市场”“大商机”。
种业如何由大变强?许多省份开展了实践。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介绍了江苏在这一方面的举措。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江苏种业的发展卓有成效,但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增产不增收,优质不高效,种业距离农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还有一定空间。“江苏省提出要实现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由‘大’变‘强’,不是一两个指标的提高,而是总体能力的提升。”吴沛良表示。
为此,江苏省着力做好“两个支撑、三项改革、四个提升”。种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江苏省结合省内发展实际,制定了一批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落实专项资金,用政策和投资支撑起现代种业发展框架。在科研体制、人才和科技成果权益、品种审定制度方面,加快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江苏种业的企业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公众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目前,江苏种业的市场格局进一步明晰,种企数量由300多家减少到100多家,“小而散”的局面在逐步改善。今年,江苏省又投资1亿元,扩大南繁基地规模,并全部实现高标准农田、远程监控,推进育种基地现代化建设。在江北新区,一座投资5亿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园得到批复,种业科研创新有了“大本营”。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种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就种论种”,而是吸纳了更多的市场元素。金融和互联网,一个是种业的“入口”,为种业的发展提供资本动力,另一个是“出口”,让好品种能够得到更广的传播。
作为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内第一支具有政府背景、市场化运作的种业基金,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完成投资决策项目23个,投资规模12.78亿元,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据现代种业基金总经理刘军介绍,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今后将坚持产业整合,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重点关注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所需的非主要农作物种企的发展,为种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充足动力。
2016年,我国农村网民人数已达2.13亿,怎样将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村网民汇集起来,让农民在种植全环节更好地享受到互联网服务?“爱种网的思路是以‘种业+互联网’为根基,构建起包含化肥、农药、贷款在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户、种子企业和流通渠道服务。”爱种网CEO王伟文在发言时说。2016年,爱种网的上线企业达229家,平台交易额突破10.5亿元,互联网对于种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充分显现。未来,爱种网将在农作物保险领域进一步探索,为农民增收更好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