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针刺、语言训练治疗运动性失语症

2017-03-29 00:04肖建华王立峰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失语症缺血性针刺

肖建华 王立峰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语言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运动性失语症为主[2]。据研究报道,运动性失语症是由左侧额下回后部及相邻区域病变引起的非流利性失语,患者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文字理解及构思能力相对完整,但是运用言语文字表达能力发生障碍[3]。虽然近几年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对于运动性失语症的发病机制、病变部位等研究逐渐深入,目前主要依赖语言康复训练重建患者言语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本研究以我院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神经肌肉刺激配合针刺刺激咽、舌相关穴位,辅助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该失语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85例,采用单盲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6±4.7岁;观察组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0.3±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及《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的诊断标准[5]。依据患者口语表达、听理解、朗读和复述等方面的语言功能变化评定患者有无失语。纳入标准:参照上述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失语症的诊断,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所有患者神志正常,病程在半年内且均为第一次发病。排除标准:发病前合并视听、记忆及智力障碍患者;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疾病患者;患有其他神经功能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每天进行30 min语言康复训练,包括语音、听理解、口语表达、命名、描述训练等。完成语言康复训练,随后进行针刺治疗:所有患者张口,舌尖抵上颚,用三菱针点刺舌系带部位的金津、玉液穴,使出血1~2 ml。采用75 mm针灸针沿喉结方向震颤刺入风池、完骨、翳风穴位,徐入2~2.5寸,行1 min小频率高幅度捻转,直至喉头、神经有酸胀感位置。同样采用75 mm针灸针刺入舌根廉泉、旁廉泉穴,进针2~2.5寸,行1 min提插捻转,直至喉头部有酸重感,每天1次,连续治疗20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连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将两组小电极片置于旁廉泉穴,电极输出强度以引起相应肌群缓慢剪短收缩为主,设置治疗仪参数:50 Hz频率,通断电比1∶1,波升/波降=2 s/1 s,脉冲宽度为0.05~100 ms。每天进行1次,连续治疗20天。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记录患者朗读、复述、表达以及命名等4项言语功能评分;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SHH)[7]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测验(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test,CADL-T)[8]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级标准(自拟):显效:CADL-T评分提高90%以上;有效:CADL-T评分提高30%~90%;无效:治疗前后患者CADL-T评分无明显改善,甚至退步。采用旋转流变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定数据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语言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经治疗受语言功能包括朗读、复述、表达、命名等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ADL-T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血液流变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近期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的比较(±s)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朗读 37.82±8.67 47.57±11.03* 38.13±8.92 54.72±10.87*#复述 41.27±11.32 49.39±12.08* 41.62±11.57 58.37±12.15*#表达 28.67±10.52 38.57±11.51* 29.14±11.37 48.63±12.71*#命名 29.37±7.86 41.37±9.86* 30.21±7.61 50.07±11.3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CADL-T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CADL-T评分的比较(±s)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NIHSS评分 10.07±1.87 6.65±1.36* 9.32±2.06 5.57±1.76*#CADL-T评分 65.17±9.87 94.35±12.31* 66.13±10.06 105.32±14.79*#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s)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mPa s) 19.16±2.96 17.21±3.57* 19.32±3.12 15.96±3.34*#全血高切黏度(mPa s) 3.87±0.57 3.56±0.82* 3.91±0.63 3.08±2.52*#血浆黏度(mPa s) 1.88±0.81 1.42±0.61* 1.89±0.77 1.28±0.52*#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存活患者中50%~70%伴发严重的合并症、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9]。脑卒中患者除了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之外,言语障碍是其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其中以运动性失语症较为常见。临床研究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是由于脑部发生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大脑语言功能及相关控制区域损害,从而引起患者发生语言功能障碍综合征[2~3]。

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基础疗法以语言训练康复治疗为主,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与家属通过听说读写及沟通练习,可促进脑细胞代偿活动及损害部位的功能恢复,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受损神经功能、大脑皮质潜能神经细胞活性的恢复,进而重建患者的言语功能[10]。虽然患者通过语言训练可一定程度缓解语言交流障碍,但是总体疗效有限,很难满足患者正常的言语沟通需求。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属于中医学“暗痱、舌强、舌暗、语言謇涩、不语”等范畴,患者主要表现为语义不畅,词不达意,识声而不知其意,识意而难以表达,认为舌脉瘀阻是患者出现失语症的直接原因[11]。诸多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失语症状。临床常用于针刺的针有舌针、头针、体针和头针。由于中风后失语患者常表现出舌强直而不语,而舌为重要的构音器官,又与全身经脉和人体内脏关系密切,故针刺舌根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和舌的灵动性。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何扬子等学者认为舌体神经密集,通过刺激舌体神经,使其反射上传,再进一步投射至高级中枢,如此可促进构音、舌肌运动和吞咽功能的恢复[12]。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低频脉冲电刺激,可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神经、肌肉、肌群,使其发生节律性收缩从而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及神经传导兴奋功能的恢复,目前该技术广泛用于治疗吞咽障碍,有研究报道,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刺激感觉传入纤维,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建,有利于恢复、重建相关神经联系[13]。现代医学认为针刺能促进各种神经营养素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也更有利于轴突的生长和髓鞘形成,以达到神经网络更好的构建。

本研究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朗读、复述、表达及命名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语言功能,这可能与电刺激改善舌体活动灵动性及局部血液循环有关。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缺损恢复较好,这可能与电刺激舌体神经,促进神经重建有关。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ADL-T评分的提高提示语言功能的恢复以及舌体缺损神经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研究及相关实验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学基础。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辅助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利于脑部血液供给,促进舌体血液循环。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针刺、语言训练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舌体神经及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重建言语功能。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失语症状,有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怀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解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1):949-954.

[2]Erdur H,Scheitz JF,Ebinger M,et al.In-hospital stroke recurrence and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J].Stroke,2015,46(4):1031-1037.

[3]Levin J,Bak TH,Rominger A,et al.The association of aphasia and right-sided motor impairment in corticobasal syndrome[J].Journal of Neurology,2015,262(10):2241-2246.

[4]Mohr B,Macgregor LJ,Difrancesco S,et al.Hemispheric contributions to language reorganisation:An MEG study of neuroplasticity in chronic post stroke aphasia[J].Neuropsychologia,2016,93(Pt B):413-424.

[5]陈睿,孙苏闻,周睿娴,等.养阴通络汤联合舌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阴虚风动证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0):148-152.

[6]江钟立,于美霞,单春雷,等.三种汉语失语症检查方法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9):661-663.

[7]Zhang XY.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Different Ag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J].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Practice,2012,18(1):73-76.

[8]刘小北,俞进.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失语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4):315-317.

[9]王兰英,满都拉.床边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2014,34(15):4316-4317.

[10]王传尊,崔友祥,段洪波,等.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现代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338-339.

[11]龙娜,魏艳.中风后失语辨治3则[J].广西中医药,2010, 33(1):42-43.

[12]何扬子,韩冰,胡静,等.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J].新中医,2005,37(1):58-60.

[13]廖曼霞,王俊,廖麟荣.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4(5):376-376.

猜你喜欢
失语症缺血性针刺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失语症
清明的雨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