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生态涵养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析

2017-03-29 15:26许辉霞张业顺高雪向可梅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开州区面源污染农业

许辉霞+张业顺+高雪+向可梅

摘 要 为加强对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战略,实施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清洁工程和禁限养区拆除治理等工程,通过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分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治理对象规模小数量多、治理投入不足等问题,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态涵养;面源污染;开州区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50

1 生态涵养与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开州区现有土地面积3 963 km2,2014年末耕地面积100 792 hm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全区形成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传统保供产业和水果、草食牲畜、生态渔业三大特色效益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投入品增加、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破坏了农业生态,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 种植业污染

1.1.1 化肥施用污染,土壤肥力退化和养分失衡

《开州区统计年鉴2015》数据显示,2014年全区化肥施用量(折纯)5.79万t,平均每hm2耕地施用量574.5 kg,远远超过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 kg/hm2化肥使用安全上限,超全国平均用量43%,超全市52%。从2015年开州区农委对农户用肥抽样调查看,45户农户化肥平均施用量达到1 189.95 kg/hm2,远超全区平均水平;从化肥历年施用情况看,化肥施用量连年增长,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8 000 t,比2006年增长15 770 t,增37.39%,平均每年增长4.15%。从化肥利用率来看,根據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年肥料利用率试验,全区肥料常规施用区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29.47%、15.77%、35.61%,氮磷钾综合流失率达到60%以上,全区土壤pH值比2008年土壤普查下降34.55%。化肥利用率低、流失量大,导致土壤酸化现象日趋严重。

1.1.2 农药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开州区农委2015年对农药污染抽样调查,45户农民平均每hm2耕地使用农药16.05 kg,较10年前增加1倍以上,个别种植大户平均使用量达到54.9 kg/hm2。从使用环节看,除草用药2次以上,用药量占总量的39.3%,病虫防治用药3次以上,用药量占60.7%。在农药使用上,不合理使用或超量使用现象普遍存在。有研究显示,农药施用的有效利用率喷施中只有10%~20%附着在植物体上,约有40%~60%降落于地面,5%~30%飘浮于空中,落于地面上的农药又会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而流入水域或下渗进入土壤。开州区2014年农药使用量达到813 t,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中。农药每年平均流失量4.8 kg/hm2,是全国平均用药流失水平的1.15倍。

1.1.3 秸秆农膜污染,资源化利用率低

根据开州区农委2015年对秸秆农膜污染抽样调查,45户农户共产生秸秆16.092万kg。其中:24.7%用作燃料,26.4%田间焚烧,10.4%丢弃,38.5%直接还田。秸秆焚烧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大气造成污染,秸秆四处堆放丢弃,在雨水的冲刷下使大量的渗滤液排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在农膜污染上,近年全区每年使用农膜1 000 t以上,但其回收利用不足20%,农田残膜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从抽样调查45户情况来看,45户农膜使用量达到421.45 kg,平均每hm2耕地14.55 kg,其中:59.28%直接丢弃,24.13%焚烧,16.59%回收。

2 开州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要成效

按照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开州区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战略,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大力实施农业生态、森林生态、城市生态、水生态四大生态治理。在农业生态治理上,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禁限养区规模养殖场拆除和污染治理、农村户用沼气和秸秆还田六大农业生态工程,重点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2.1 重点区域养殖污染有效治理

截止2015年8月底,全区完成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拆除(关闭)168家,禁养区年减少饲养生猪近10万头,汉丰湖、四面山等禁养区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5 500 t,为全区污染治理贡献3%;限养区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25家,推广“畜—沼—果(粮、菜)”等高效循环农业1万hm2,每家按年出栏生猪500头计算,每年减少粪污排放约4.6万t,

为全区污染治理贡献近0.6%。

2.2 配方施肥区肥料利用率有所提高

全区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对比试验,寻找适合万州区推广的配方方案,同时开展配方肥推广试点。全区累计化验土样700余个,开展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和柑橘等不同作物肥效试验8个,确定适合万州区配方肥方案8个,生产专用配方肥6 000 t,试点推广面积13 333 hm2。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监测化验并汇总分析,配方区N、P、K利用率比常规区分别提高4.45%、3.20%、4.97%,减少N、P、K综合施用量27.92万kg,增加粮食产量243万kg,实现节本增效692万元,财政资金投入300万元,试点投入产出比为1∶2.31。

2.3 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明显改善

2014年以来,全区推广低坝中稻-再生稻免耕还田、中高山稻草直接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和稻草覆盖秋马铃薯等秸秆腐熟技术2万余hm2,推广秸秆腐熟剂350多t,项目实施区域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秸秆利用率提高13%,耕地地力与耕地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

3 对策措施建议

3.1 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和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一是着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利用互联网+农业的大数据网络,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智慧施肥,覆盖面积要达到70%以上。二是着力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实施作物由水稻、柑橘等扩大到马铃薯、伏淡季水果等主要农作物,示范带动全区农民自觉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三是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重点推广蓄粪池、配套管网等沼液循环利用工程和对沼液沼渣利用给予适当补助,通过循环利用减少规模养殖场污染物直排水体。四是进一步加大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拆除和限养区污染治理。

3.2 加大农业生态建设宣传和培训力度

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种养结合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开展农业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农民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深入开展农业生态治理技术的普及和培训,掌握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真正把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开州区面源污染农业
举手
我是小小招生员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浅谈重庆市开州区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宁夏海原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调研
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制约因素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