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工程的应用技术大学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

2017-03-29 15:11潘文昊
物流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

潘文昊

摘 要: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凸显服务地方和行业特色。以物流工程为视角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优化,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尝试找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并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单位钦州学院为例,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物流工程;应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ommun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im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highlight the functions of serving local society and some certain industries. The action of optimizing practical teaching try to find out sally port from curriculum provision, laboratory room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spects from the view point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Took Qinzhou University which is the director of the leagu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or example and give more reference to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by optimizing practical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Key words: logistic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0 引 言

我国的物流学科建设比国外起步较晚,目前,高校的物流类专业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管理学科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偏重于运用理论对流程体系的管理整合;另一类是工科类的物流工程专业,注重实际的系统操作及物流技术应用。

物流專业人才的相对缺乏,使得国家对“物流”及“物流工程”的发展非常重视,现全国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其中170多所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30多所为“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物流工程专业除了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素质之外,更加突出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掌握物流工程项目、物流装备设计和物流系统运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承担物流工程教学及科研的基本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契合点,特别是物流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以及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的关键要素,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高校的转型发展,必须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将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相融合,构建以工科为背景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尝试。

1 相关研究动态

纵观针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虽然略显混乱,但从文章对文献的梳理不难看出,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朱洪前(2006)、冯春(2007)、庞燕等(2008)、马乐等(2011)、段满珍(2012)和肖生苓(2015)[1-6]等学者虽然研究的切入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对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并针对性地给出了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体现了课程设置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马乐(2011)、张莹莹(2011)和罗建锋(2011)[7-9]等学者对物流工程实验、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张明会(2007)、邵新建(2012)、林兆花(2013)、覃玉荣(2014)和吕品(2015)[10-14]等学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其中物流工程与地方高校发展定位相结合的研究也不时涌现,代表研究有程明等(2006)、周凌云(2009)和陈利民等(2014)等[15-17]。

总体上看,各高校的层次、环境和特色不同,在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时必然要考虑专业的服务方向、师资情况和实验室条件等因素。同时,为了避免专业人才培养的千篇一律,学校必须在考虑地方需求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特点来制定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办学特色。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在吸取成熟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研究基础之上,以地方高校发展定位为导向,以物流工程硕士点专业建设为背景,从物流工程的角度对原有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为拓宽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提高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2 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分析

将物流工程人才实践教学的理念融入到物流管理专业中,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出发点,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为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点的培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结合对文献的研究和理论的参考,提出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来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

2.1 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研究

从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出,物流工程的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物流工程专业主要偏重研究物流系统规范、物流机械、物流设施、物流自动化等领域,我们可以结合物流工程课程设置的特点,来找到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出发点。

经调查分析,现有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的三方面问题:一是实践环节学时差别较大,形式略显单一,现有的实践环节学时还相对偏低,课程设计和专业实验的学时较少;二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资料相对缺乏,无论是实习、实训、实验,还是课程任务设计都很难紧紧围绕着学校及学科的发展定位,多是临时应付,针对性较弱,无法体现出地方的办学特色;三是实习形式单一化,内容简单化,这体现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通病,调查发现,专业实习、就业实习大多数为参观的形式,与企业深层接触的机会较少。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造成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缺乏,短期内难于适应岗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物流工程类人才培养的角度,通过更新内容、优化体系、调整结构、精简学时等具体措施,对现拥有的物流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精心优化,解决现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具备物流工程专业的特色,使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学校的定位保持一致。

2.2 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内涵

课程实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物流实验室是否能够满足地方性大学的教学需求,不仅在于它的硬件设备是否齐全、实验软环境是否完备,更在于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实验项目及其与教学课程设计的融合和渗透。基于物流工程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实验室建设的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实验室建设要具备必须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有条件对物流教学所涉及的硬件设备有较深感性认识,以此激发学生对操作方式、方法的深入学习;二是实验室建设应在满足教学实验需要的同时,突出以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基础,可以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开发;三是实验室建设应具备现代化的信息特征,运用计算机云计算、虚拟仿真、信息管理与决策等技术手段,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实验室。

要体现出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物流工程的发展方向、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应重新进行调整,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及层次性。首先是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其次是专业综合设计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自主性项目综合训练,该层次的开放是对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深层次锻炼;最后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实验训练,学生与导师一起确定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初步培养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性的科研能力。

2.3 制定具有物流工程特点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践教学课程优化和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之上,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修订,才能最终将基于物流工程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能够进行企业物流网络分析与规划,能够熟练进行物流工程技术操作的应用型物流技术人才,如图1所示。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实践—修订—实践的完善,最终将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定位达到一致。

3 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优化——以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钦州学院地处北部湾顶端的钦州市,是教育部首批应用型大学联盟理事高校,2014年成为广西新建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学校确立“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办学方向定位,着力打造“区域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重点建设海洋科学与管理类、海洋运输与工程类、石油与化工类等三大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于2007年获批招生,专业建设主动服务于学校的转型发展,打造地方特色,寻求以物流工程为指导的实践教学优化,努力探索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径,在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三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3.1 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优化

按照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分析,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首先,在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限选模块中,增加课程的实践教学学分,例如在《物流学》的课程中,增加物流岗位见习与之相对应,《物流信息系统》中有1个学分的物流信息實验,《港口物流》中有1个学分的港口物流实验等,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环节形式略显单一,课程设计和专业实验的学时较少问题。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中以能力为支撑,重点考核学生知识点所对应的能力,例如《物流学》,考核其是否具备领悟物流的概念内涵与作用的能力;《物流工程》,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初步设计的能力等。将能力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导向相结合,与学校办学定位相结合,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第三,以专业认知为基础,专业综合实践为提升,实行梯度式实践教学设置,通过认知——调查——实习——综合实践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教学体系中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具备一定的工程类理论知识,获得了更多实践教学的机会,能力提升的空间比一般的实践课程设置要大很多。

3.2 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

根据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内涵,体现出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类的特点,具备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实验室建设的要求,钦州学院基于物流工程的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层次清晰、目标定位明确。实验教学中心是以港口物流、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多学科资源共享的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计划建设成为北部湾人才培训认证、跨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基础培训、海洋经济研究等功能一体的实验教学中心。其次是形成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分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做到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地进行教学。例如钦州市现代港口物流重点实验室,拥有货物进出港口装船设备、自动叉车、手动叉车、托盘、堆高机等现代化物流工程设备,可通过《港口物流学》和《物流工程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港口物流硬件实验室,拥有立体化仓库、自动分拣设备、叉车、堆高机、自动扫描设备、包装机、传感器、起重机、桥吊、岸吊等设备,为学生专业认知见习、物流管理实训等提供保障,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三,实验室紧紧围绕“以应用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为地方服务”的办学宗旨,有企业运营沙盘实验室+新商战沙盘,承担了《认知学习》、《开发实验课程》的综合性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室,可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案例讨论教学,同时承担开放性实验课程。实验室能够让学生对物流的硬件设备有很深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项目的开发,对操作流程也能深入了解,极大地满足了具有物流工程特点的教学实验需要,具备了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条件。

3.3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践课程优化和实验条件充裕的前提下,钦州学院形成了以能力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程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理念、工程方法运用以及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物流工程岗位要求,确定了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能力、物流运营管理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物流成本管理能力、物流工程分析能力和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等六大能力,并匹配了能力与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物流工程分析能力,包括掌握物流设施选择的方法、具备物流设施布置和设计的能力、具备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能力、具备仓库布置设计和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能力、具备物流系统总体规划能力等;并以能力为基础构建公共必修模块、专业必修模块、公共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等四个模块。同时开设6个学分的第二课程:科研成果、科研能力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学术讲座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至少选三项),按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获得相应学分,其中听4次讲座可获得1个学分。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学分可占到总学分的31.05%。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工程方法在物流领域中的运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实际运作等方面的能力。

4 结束语

选择物流工程的角度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优化进行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在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中,找到实践教学优化的三个支撑点:实践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钦州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应用型大学联盟理事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任,本文以前期理论分析为基础,重点分析了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等三个方面与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相融合的一些做法,为地方高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朱洪前,桂卫华,邓旻涯. 物流工程课程体系探讨[J]. 物流科技,2006(1):38-39.

[2] 冯春. 物流工程专业实验课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82-183.

[3] 庞燕,王忠伟. 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中国市场,2008(23):153-154.

[4] 马乐,李楠,张莹莹,等. 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21-323,394.

[5] 段满珍,米雪玉,贾红梅. 普通高校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研[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7-99.

[6] 肖生苓,杨慧敏,李洋,等. 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15(13):303-305.

[7] 马乐,黄勤,郑璐,等. 浅谈开放实验室对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養[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378-379,402.

[8] 张莹莹,王春,郑璐,等. 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367-370.

[9] 罗建锋,周凌云,喻小贤. 物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方案的优化设计[J]. 物流科技,2011(9):129-131.

[10] 张明会,唐四元.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市场,2007(45):123-124.

[11] 邵新建,李文锋. 物流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与培养体系探索[J]. 物流技术,2012(3):152-155.

[12] 林兆花,燕珍,蔡晓丽. 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物流技术,2013(2):285-288.

[13] 覃玉荣. 物流工程实践型人才能力结构需求及其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J]. 物流技术,2014(17):474-476.

[14] 吕品,曹静雅,林瑛. 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职教论坛,2014(5):93-96.

[15] 程明,张兆同. 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原则——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 物流科技,2006(11):121-123.

[16] 周凌云. 应用型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构建——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 物流科技,2009(10):121-123.

[17] 陈利民,杜金涛,王冬良.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工程专业为例[J]. 物流技术,2014(5):473-47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应用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