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艳军
摘 要:呼包鄂经济圈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陆节点和向北开放的桥头堡,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在定性分析內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经济圈(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对呼包鄂地区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呼包鄂经济圈与我国北方发达城市的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定量说明了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结构和总体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规模,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important inland node of“The Belt,The Road”strategy and bridgehead of“open to the north”,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HuBaoE economic circles very important. So, 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logistics industr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ohhot-baotou-ordos economic circle(HuBaoE economic circle), this paper posted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HuBaoE economic circle by PCA & CA. And diagnosed discrepancy of logistics industry between package hubei economic circle and other economic circles in developed regions, quantitatively illustrate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overall level differences,and analyzesd the causes. Then, according to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scal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Key words: HuBaoE economic circle; logistics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countermeasures & suggestions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的物流产业无论从规模、结构还是从效益、区域经济贡献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物流产业的竞争力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是规模效应还是内涵发展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建立区域均衡的物流产业已成为相关业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强弱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物流产业已成为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内部化”活动演变为“社会化”活动的“中间环节”。因此,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会带动关联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物流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5、0.037和0.030[1],说明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均具有推动作用。同样,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发展水平,所以物流产业的竞争力的强弱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经济圈土地面积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11%,人口占全区的27.3%,GDP占全区的53.2%,人均GDP超过7 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 200元和6 100元,接近沿海发达城市水平[2-3]。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和“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的实施。呼包鄂经济圈的增长潜力逐渐显现,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中,内蒙古呼包鄂三市的竞争潜力名列前茅。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凭借资源与区位优势,物流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结构和产业总体竞争力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文章通过对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进行系统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找出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增长贡献力量。
1 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现状
呼包鄂作为重要的资源、能源输出和中转基地,大宗货物物流基本由企业自身组建的专业部门负责,如神华、伊泰等大型能源企业通过铁路运输,蒙牛、伊利等通过公路运输。除大型公司的自备物流体系之外,其它物流主要由第三方实现[4]。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内蒙古西部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物流公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蒙运物流、凯迪物流和新奥梦华物流等。这些物流公司组建较早,经过早期的原始资本积累,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在物流市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除大型物流企业自备物流公司外的主要市场主体。此外,呼包鄂经济圈的中小型物流公司达400余家,这些物流公司的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服务水平和质量也不如前两者,但它们很好地补充了大型物流公司留下的利润较小的市场空间。三类物流公司构成了呼包鄂经济圈的物流产业基本结构。
随着物流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呼包鄂经济圈及周围地区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等均规划和建立了物流产业园区,基本实现了一市一区。一些大型的专业物流公司在园区聚集,中小型物流公司也开始进入园区,规模效应初显。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总体看好。
但在规模效应的背后,呼包鄂地区的物流产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现代化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在现有体制下,物流要素的配置存在过多的政府干预、导致物流产业的整体效率不高;二是物流公司数量众多,但大型的物流公司少,质量不高,物流公司间的恶性竞争激烈,造成市场混乱,导致物流产业无法形成合力,整体服务水平偏低;三是物流产业园区虽已建立,但主要以租赁场地、提供水电暖等基本服务为主,没有实现产业园区的其它服务功能;四是物流产业的技术标准、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专业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缺乏,导致物流产业升级困难。
2 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程序
2.1 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依据产业竞争力研究范式,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1,5-8],将核心竞争力指标划分为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类。显性指标表征物流产业所体现的现实结果;隐性指标包括物流产业所体现的影响和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评价模型在参考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呼包鄂地区实际情况下构建(见表1)。
2.2 评价方法
建立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目标区域内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最关键因素并计算出综合得分,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对目标区域进行归类并与东南沿海发达经济圈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寻找到竞争力提升较大的机会,为呼包鄂区域物流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2.3 数据获取及处理
指标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经济社会调查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和《中国物流年鉴》等。补充数据来源于权威刊物、网络或依据往年的数据进行推断。
定性指标采用9级评分法;定量指标中,有些指标的数据难以获取且对结果影响较小,因此实际计算中剔除了X7、X23和X243项指标,保留了27项指标。
3 评价结果及分析
3.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的各类指标贡献值
运用Matlab软件对2011~2015年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经过运算,得到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6%,满足大于85%的要求。因此,本文以7个主成分对呼包鄂经济圈、北京、天津进行了分析。7项主成分的特征表现、特征值及贡献率见表2。
将7个主成分结合可以看出,二级指标中基础设施水平、区域经济实力对区域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最大,其次为相关产业指标。而定性指标中的区位优势、政策和管理水平等同样不可忽视。
三级指标分析中,基础设施水平下的6个指标对区域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都很大,其中以单位面积的公路里程数和单位面积的铁路里程数影响最大;经济指标中的影响大小排序中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区域GDP>人口总量;相关产业指标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物流产业发展指标中,以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最大。
3.2 2011~2015年区域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计算值(见表3)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2011~2015年,呼包鄂经济圈与北京、天津一样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在逐年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基本一致,但由于呼包鄂经济圈的物流产业基础差、底子薄,因此与京津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笔者认为将我国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类为6类比较合适。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上海的物流产业竞争力最强;其次为广东;北京、天津位于第四类,这得益于北京、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均GDP和人均纯收入均较高,同时北京、天津的政府政策和良好的智库支持等条件使其物流产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呼包鄂经济圈位于第五类,属于竞争力较弱,但发展潜力巨大型,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物流产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比例相对较低等原因。同时由于呼包鄂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以及作为内蒙古西部资源能源和蒙古国矿产资源向东部和南部发达经济圈输出的重要枢纽,发展势头良好。
4 对策及建议
以上研究成果为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从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出发,提供以下发展思路。
4.1 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有效利用
一方面,加大对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国际惯例,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由国有资产投资,但可以考虑以国有资产投资为主,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物流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布
局,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几个基础较好的物流企业,使之成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4.2 缩小呼包鄂经济圈城市之间的差距,推进交流与合作
呼包鄂经济圈内部各城市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以人才支持为例,呼包鄂经济圈共有高校33所,其中24所在呼和浩特市,7所在包头市,而鄂尔多斯市只有2所。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看,绝大多数去往呼包二市,去往鄂尔多斯的很少。人才是产业发展壮大的最终决定力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提高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4.3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2011年自治区政府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在随后的3年,呼包鄂经济圈物流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高层设计和监管。从长远发展考虑,可以成立统一的领导小组,协调和解决物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5 结束语
呼包鄂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同时又是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中转站,因此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解决好物流产业发展瓶颈,产业核心竞争力必将跨入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 陈蓉. 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张澳夫,包瑜.“呼包鄂”經济圈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全国商情,2009(8):52-54.
[3] 杨建林,张璞.“呼包鄂”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协调性评价[J]. 发展研究,2012(4):25-31.
[4] 谢晓燕,张晖,边恩敬. 呼包鄂地区物流业发展前景分析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2(1):78-81.
[5] 李玉民,马晓伟,高妞. 中西部地区航空物流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郑州、武汉、西安三市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6(8):43-46.
[6] 周世平. 物流服务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广东科技,2014(16):14-15.
[7] 吴健妮. 熵权法筛选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6):45-49.
[8] 谢如鹤,邱祝强,陈宝星. 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 工业工程,2008(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