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马灯

2017-03-29 13:48竹风
红蜻蜓·低年级 2017年1期
关键词:戏文戏班子台子

竹风

竹 风 原名钟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小学语文教师,现任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图书编辑部主任。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文学少年》《科学启蒙》《知心姐姐》《民族文学》《北京文学》《北方文学》等文学报刊发表作品70余万字,编著出版历史人物传记三部。现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小说和儿童散文创作。

〓〓马灯挂在马棚里,被夜风吹得东摇西晃,浅浅的一簇火苗,像一簇暗夜中依旧鲜活的星辰。它是喂马人在夜色里最亲密的伙伴,有了它,一个人独处的生活便不再孤寂。过去由于每个生产队都养着几十匹马,用来犁地、打垄、送粪、碾场、拉秋庄稼,为此,对马的饲养非常重视,每年秋天不但要储存足够的谷草,还要特意辟出一块地,种上高粱和荞麦,作为马匹长膘与守膘的饲料。负责喂马的人大多是年岁老的人,少了家口,人又有精力,便被安排承擔起喂马的职责。

我们队里喂马的人是老十头,姓彭,村里人都叫他彭老十。彭老十是我们四队的人,安排他负责喂队里的马匹也是有原因的。一是他年轻时就死了媳妇,没有再娶,儿子和姑娘都已成了生产队的壮劳力,不用再操心家里的事情;二是他身体硬朗,别看他都六十多岁了,除头发不争气有些秃顶之外,很少生大病小灾。彭老十喂马很精心,一年下来,生产队的马就被他喂得膘肥体壮,队长便没有再找人替换他。

马灯是给生产队喂夜马时必备的灯具。小的时候我很喜欢这物件,想自家要是也有这样一盏明亮的灯就好了,我晚上做习题时,往屋顶上一挂,就不怕不懂事的三弟总跟我抢灯用了。也是因为马棚里有马灯,所以只要三弟晚上一搅闹,我就拿着书跑到大队院子里,在马棚晃动的灯下,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其实我这时读的都是闲书,《呼延庆打擂》《狭义风月传》《杨家将》,还有《东周列国志》《红楼梦》《西游记》等一些儿连环画……总之,只要是故事书,我基本上都是在生产队的马灯下读完的。

当然马灯还有另一种功用,那就是村子里唱野台子戏时照明。野台子戏大多都是农闲时候的晚上唱。戏班子有外乡来的,也有会唱戏的村里人组成的戏班子。戏台就搭在马棚的后面,台板由两辆平板马车拼在一起,车辕下摞了跟车辕一样高的土坯,车后再用几根木桩支好固定住,任唱戏的人在上面怎样踩踏,都不用担心车翻人倒。最后,就是悬挂马灯了。这时马灯已被喜欢看戏的村人从马棚里移过来,取下玻璃罩子点亮了,而且已不是一盏,还把生产队仓库里备用的另一盏马灯也拿来了。两盏马灯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凝视着黑黑的夜,也凝视着看戏的人。逢上这时候,听不懂戏文的小孩子们就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两个一伙儿,三个一串儿地追闹。不小心撞到了谁,就有人骂一嗓儿,说疯个啥,这么好的戏不看,要闹回家闹去。遭了别人的骂,小孩子也不计较,依然玩耍如常。

夜深了,戏散了,马灯便又挂在了原来的地方。喂马的老十头刚才也是看了戏的,此刻好像余兴未尽,边给马添着夜草边咿咿呀呀地哼唱:“王二姐我独坐北楼,眼泪汪汪啊,回想起张郎独自去科考,怎不叫我牵挂愁肠……”

在我们这一带的村落里,能唱上这么几段戏文的人有很多,可在马灯下独自哼唱的可能也就老十头了。

如今马灯已在村落里消失了,马也早就没有了。静静的夜里,只有天空的星辰依然眨着眼,抬头望一眼,似乎还能让人回忆起昔日马灯晃动的情景。

猜你喜欢
戏文戏班子台子
搭好台更要 配好“戏班子”
明万历《荔枝记》戏文新解
朝阳袁台子墓地燕文化墓葬分期再研究
华天骅手捏戏文泥塑作品
喻湘涟手捏戏文泥塑作品
台子
中国农村戏班子正在消失
监狱里的戏班子
”草根“戏班子”唱响“好日子”
从北昆《白兔记-咬脐郎》看再造旧戏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