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阳志高
摘 要 对经过简单预处理的生活燃料废弃物煤渣进行红外光谱、TG表征,探究其结构及热稳定性;将其用于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蜂窝煤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和稳定的催化性能。
关键词 煤渣;酯化反应;乙酸正丁酯;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35-02
1 前言
酯化反应是中学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酯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乙酸正丁酯是具有愉快水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作为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在纺织、制革、制塑等工业领域用途广泛;乙酸正丁酯还是国家允许的食用香精,可以调制出香蕉、菠萝、梨子等多种香味。将结果简单处理过的生活燃料废弃物[1-2]用于对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并与几种常见酯化反应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蜂窝煤渣对乙酸正丁酯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2 实验过程
煤渣的预处理 将取自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北门餐馆的蜂窝煤渣粉碎,用蒸馏水浸泡48 h;干燥,在坩埚中灼烧一定时间;领取干燥后的煤渣,用0.1 mol/L的盐酸溶液浸泡24 h,洗涤,干燥,充分灼烧,冷却备用。
煤渣的表征 采用AVATAR 370 FT-IR、Y-2000型X射线衍射仪、NETZSCH STA409 PC/PG差热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煤渣原料和经酸浸样品进行分析。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在洁净的25 mL圆底烧瓶中加入9.3 g正丁醇、7.5 g冰醋酸与一定质量的蜂窝煤渣(不需要加沸石);按图1组装仪器,小火加热保持体系微沸状态,反应至分水器中水层高度不再变化,约35 min。待体系冷却充分后,将分水器中酯层倒入圆底烧瓶,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煤渣催化剂;滤液分别用15 mL水、15 mL10%碳酸钠、15 mL水溶液洗,分去水层,酯层用无水硫酸镁干
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对滤液常压蒸馏,收集125~127 ℃
的馏分,称量,计算产率。
3 实验结果分析
煤渣的表征 在红外光谱(见图2)中出现的1085 cm-1、
798 cm-1、557 cm-1为硅铝酸盐类的特征骨架振动红外吸收峰。1085 cm-1、557 cm-1分别属于Si—O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同时灼烧时间长短(B、C、D、E、F)和酸蝕(G、H)对煤渣结构影响不大。煤渣原料、酸蚀样品的热重分析图见图3、图4;煤渣原料在550 ℃焙烧后不能将残留炭除去,只除去约3%。经酸蚀后的样品的失重率相对于原料增加约5%,是由于酸蚀造成一些新的孔道,而有利于550 ℃焙烧除炭。实验结果表明,煤渣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酸稳定性,但煤渣的骨架结构所属类别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煤渣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取用酸蚀后焙烧2 h的样品进行实验,考察煤渣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煤渣与其他典型酸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比较,煤渣催化性能的稳定性,结果列入表1;煤渣的加入对酯产率的提高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当煤渣使用量达到3.0 g时,继续增加用量,酯产率增加不明显,且由于煤渣密度较小,煤渣用量较大时不利于反应体系沸腾和后续物质分离。
在醇与酸的有机溶剂体系中,煤渣重复使用3次,酯收率依然能够达到67.5%;尽管与经典质子酸催化剂浓硫
酸、磺酸树脂、硫酸氢钠等相比,煤渣的催化效果有较大的差距,但作为一种生活废弃物,在化学演示实验中应用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带给学生不仅仅是实验结果本身,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魅力,是对自然探索的热情。
4 结论
本实验对作为生活废弃物的煤渣进行酸蚀、焙烧等前处理,并对煤渣进行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探索煤渣的结构和热稳定性、酸稳定性;将其用于乙酸丁酯的合成实验
中,尽管酯收率相对于经典质子酸较低,在中学演示实验的范畴中煤渣也有其特有的优点:煤渣粉在微沸状态下与反应物混合均匀,不需要搅拌;后处理简单,简单过滤洗涤后,煤渣就能重复使用;作为生活垃圾,煤渣在农村随处可见,没有经济成本;重要的是实验探索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穷魅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杨震,金立忠.粉煤灰在沸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114.
[2]郭亚文,孙秀君,等.粉煤灰活化及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3,26(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