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日韩自贸区第十一轮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日本外务省外务审议官片上庆一、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助理李相珍分别率各方代表团出席。
这是自2016年10月29日中日韓经贸部长会议后进行的首次谈判,距上一轮谈判启动时间间隔已经超过9个月。在本轮谈判中,三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重要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王受文在谈判中表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情形之下,中日韩自贸协定一旦达成,将通过拓宽市场准入、降低贸易成本等方式挖掘提升区域市场潜力,并将促进东亚地区整合,为推进全球化进程释放积极信号。
互补互惠共同繁荣
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在柬埔寨举行经贸部长会议,正式宣布启动三方自贸谈判,目前已进行至第十一轮。在本轮谈判中,三国就关税、原产地规定、货物贸易方针、服务贸易自由化方式等核心问题及详细落实方案进行集中讨论。三国还将正式启动有关金融、通信等领域的磋商。
目前,中日韩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6万亿美元,占全球20%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1.9%;外汇储备占全球的47%;对外贸易总额和对外投资总额均占全球20%。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形成,将出现一个人口超过15亿、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不仅会在此基础上推动整个东亚区域形成自贸区,也将影响全球的贸易自由化格局。
当前,中国为日、韩第一大贸易伙伴,日、韩分别为中国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据《中日韩贸易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在各个领域建立了协商合作机制,包括17个部长级会议和多种交流和对话机制。三国积极参与自贸区谈判,并将其视为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补充路径。
业内专家指出,中日韩三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有着密切的合作,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反映了三国经贸合作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如果中日韩三国能尽早达成自贸协定,不仅将推动三国贸易增长,还将为三国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经济效益。
弥合分歧加速推进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助理李相珍在谈判中指出,中日韩三国合作潜力巨大,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东亚地区团结。然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相珍指出。
本轮谈判与2016年4月在韩国首尔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第十轮谈判间隔已经超过9个月,谈判节奏出现放缓迹象。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西亚非洲所所长张建平指出,目前,三国之间围绕地缘政治因素、安全问题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巨型自贸区的谈判都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也会对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产生一些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中日韩三国现在都充分认识到了自贸区建设的关键性与重要性。在谈判中,三方均认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提升三国贸易投资水平的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这符合三国整体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三方高层也在积极推进自贸区谈判进程。2015年11月,三国领导人曾发表联合宣言,重申将进一步努力加速三国自贸区谈判,最终缔结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自贸协定。2016年10月召开的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也承诺要加紧推进谈判,寻求三国自贸区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