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拓展对生命的崭新认识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专家央视励志开讲
什么是精准医学?
詹院士给出了既专业又易懂的回答:“精准医学是给老百姓提供个性化的量身定做的健康医疗方案。”
精准医学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更是疾病的预防,通过科技让我们更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疾病地雷”,从而达到将疾病防范于未然的目标。
《开讲啦》邀请詹启敏院士,为我们带来关于精准医学与未来医学的分享。
为什么要谈精准呢?精准治疗,应该是医学追求的一个目标,是医学发展的一个要求,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对西北的年轻夫妇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小时候很健康,但是10年前,她就停止了生长,开始出现衰老。去年我看见她的时候她15岁,但是她面部展示出来的表情却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她这种病就是遗传性的早衰症。在6岁之前,能够进行正常的交往和学习,现在她的智力是比较低下的。她很喜欢画画,这是她的代表作,她特别希望和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样,能够正常地成长、学习、享受美好的人生,但是由于这种疾病,她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她的父母还希望有一个孩子,但是又担心再生一个孩子会不会还是这样的情况,于是找到我们北医三院的专家。专家对他们的胚胎做了精准的诊断和分析,最后认为这个胚胎是健康的,经过精准的筛选的方法帮助这一对夫妇找到了他们的希望,重新生了个男孩,我们都为之高兴。到现在,我们还在做科学研究,用这个男孩的脐带血看看能不能对他的姐姐提供一点救治,或者减缓她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精准医疗。
健康是一个国家发达、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天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也把健康当做我们生活中最大的追求目标,老百姓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希望不生病、少生病、生小病、晚生病,生了病之后能够看好病,这就是老百姓对我们健康的需求。过去,谈健康的话是以疾病为中心,即使在今天,如果我问一个朋友,你健康吗?他可能会告诉我,我已经5年没有去医院了。我5年没有看过医生了。基本上这个概念还是以看不看病、进不进医院、看不看医生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健康的概念应该从“以疾病防治为中心”转移到“以健康促进”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国家健康的问题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这里有一组数据,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全民关注健康,而且健康要从我做起。中国目前每年新发肿瘤病例380万,每年由于肿瘤导致死亡的人数是260万,包括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这4种肿瘤,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我国高血压患者有2.7亿,高血脂人群1.6亿,1.1亿的糖尿病,还有1.5亿的人处在糖尿病的前期,慢性肾病也超过了1亿。另外还有一个比较严峻的疾病,我们叫先天性缺陷性疾病,每年出生的先天性缺陷性小孩有90万,其中有1/3在5岁之前可能就会死亡。每一个疾病给家庭、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精神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除了这些慢性病,还有传染性疾病和很多心理的、精神类疾病,解决这些疾病的任务也非常严峻。人类在十几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导致了很多疾病,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病人感到不舒服了来告诉医生,也是通过病人自身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和检查指标进行诊断,其中大部分的检查手段是基于组织器官病变。比较可惜的是,当发现组织器官病变的时候,很多的疾病都已经是中晚期了。
今天的科学,就是要把这些问题讲清楚。尽管我们的科学家很努力,但是生命有它的复杂性,对于生命的奥秘我们了解得还是非常不够,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今天的科学,让我们更多地认识到我们自己,比如人的免疫体系什么样,免疫战斗力怎么样,基因组是否完整,有没有携带一些疾病的易感基因,有没有基因突变等。我们未来的精准医学,它一定是前沿的医学生物学技术,包括了大数据、基因组、分子影像、分子病理,结合病人的病情、临床信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制定个性化、量体裁衣的一个治疗方案。
健康的概念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治疗,它还包括了对未来疾病精准地预测、预警、预防,这是健康概念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精准地诊断和分类;第三个层面是精准地治疗;第四层面是精准地判断它的预后或者说疾病的转归。
还有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大数据。医疗是个特别大的数据,应该是地球上最大的数据了,里面包括我们的内因、基因组数据、蛋白质组学数据、免疫数据、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疾病康复、治疗、养老,这个数据从个人到家庭、到社区、到国家、到民族,数据量非常大。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大家可能比较关心人工智能,这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前沿,人工智能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智慧医学。为什么要有智慧医学?如果一个医生从医60年就要活80多岁,如果从医80年就要活到100多岁。尽管我们的医术很高超,医德也很好,看过很多病人,但是在整个疾病人群里,任何一个个体的医生看过的病例都是有限的,而大数据可以把成千上万的病例都放到里面。医生给一个疑难杂症的病人看病,我们解决的办法是会诊,调动多个专家的知识库进行分析,进图书馆,上网查资料,从知识库里的数据中找到这个病的基本信息,比如在什么地方被诊断过,这个病对什么药比较敏感,什么药有副作用等。
补充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千手观音》,大家对那个舞蹈都是赞叹不已,因为里面相当一部分演员耳聋,而事实上这些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耳聋,是在小时候发烧,由于医疗上的需求,打了一针链霉素或者庆大毒素导致的耳聋。为什么?他身上有耳聋基因。目前,耳聋基因已经在北京、在成都、在重庆、在新疆、在杭州、在很多地方进行了免费筛查。如果小孩有耳聋基因,就会告诉你,以后你不能用这种药物,这个药物会导致耳聋……
医疗的基本模式是医生和病人,因为病情的瞬间变化是要靠人来捕捉的,而且在医疗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医学人文。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永远安慰,这是医学的定义,人文是医学的另外一只翅膀,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医学人文。健康一定是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我们可以齐手携力,大家共同创造和建设一个健康的环境。
李雪源据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