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母对子女期望的调查分析

2017-03-28 08:28冯喜珍葛鑫鑫
社科纵横 2017年3期
关键词:子女大学农村

冯喜珍 葛鑫鑫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农村父母对子女期望的调查分析

冯喜珍 葛鑫鑫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父母期望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心理投资,影响着子女的发展。本文借助文献查阅、半结构化问卷的方式,以农村父母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上大学和找工作是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和怎样发展的期望;(2)具有优秀品质和良好品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子女将来成为什么样人的期望;(3)为实现期望,农村父母尽最大努力给予子女学习、经济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4)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子女的年龄等因素对父母期望具有一定的影响。

农村父母 子女 期望

一、问题提出

父母期望是指父母根据自己的经验、学识和思考,为孩子的将来做出的构想、规划和设计(Buck,Doris)。[1]父母期望包括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学业期望、道德品质期望及身心素质期望等,它从总体上体现着家长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家长的人才观。[2]父母良好的期望会转化为子女的成就动机,增强其自信心。[3]目前父母期望已成为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对父母期望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影响父母期望的因素及父母期望的作用上,一致认同父母合理或不合理期望对子女成长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从研究对象来说,既有关于初中生父母期望及其影响的研究,[4]也有关于幼儿父母期望及其影响的研究。[5]已有研究多以城市的父母为研究对象,[6][7]而对农村父母期望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拟以农村父母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上大学要缴费、毕业不分配、就业压力大以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下,农村父母对子女有何期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实现期望父母又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为孩子提供何种支持?研究这些问题对认识农村父母的教育观以及父母的期望行为,促进农村孩子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农村地区151位父母。其中父亲53位,母亲98位。86.1%的父母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73.9%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6.6%的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26.5%的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到3万元之间,29.8%的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15.9%的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到8万元之间,15.9%的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5.3%未填写。

(二)调查内容

在查阅文献和对农村父母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农村父母对子女期望的半结构访谈提纲。提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父母和子女的基本情况;二是访谈的内容,包括四个问题:(1)期望子女将来怎样发展;(2)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3)期望子女接受教育的程度;(4)家长为子女的发展(或为实现期望)所做的努力。

(三)数据处理

研究者对农村父母回答的内容进行浏览、归类,形成编码框架。如对期望子女怎样发展这一问题,在浏览过所有的问卷后,根据不同父母的不同描述,研究者对所涉及到的内容提取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归类整理。例如,有的提到学画画,有的提到学舞蹈,有的提到学特长等,研究者将类似的回答均记作发展特长。根据不同的关键词,研究者将该回答整理为“全面发展,根据特长优势发展,考上大学并找到好工作,有技术找工作,能找到工作,好好学习长大成才,走出农村,生活稳定,顺其自然”九大类。并依次编码为1—9,根据每类回答出现的次数计算该项目的频数。然后根据每一项目出现的频数从多到少依次排列。由于此题中“考大学找工作、学技术找工作、能找到工作”都可以归为找工作,故又将此三个归为“找工作”一类。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1.农村父母对子女如何发展的期望

表1 期望子女如何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期望子女如何发展这一问题上,农村父母表现出对子女多方面的期望。其中,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子女如何发展的期望是找工作,如有39.7%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能够考上大学从而找到一份好工作;12.6%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能够找到一份工作;3.3%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从而找到工作。另外,19.2%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顺其自然地成长,9.9%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能够好好学习长大成才,还有少数农村父母期望子女能够全面发展、根据优势特长发展、走出农村、生活稳定。

在访谈中,有少数的家长(25次,17.6%)能具体到期望孩子未来从事的职业,提到的职业主要是教师、医生、公务员、商人、专业技术人员。

2.农村父母对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期望

表2 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上,尽管农村父母的回答不尽相同,但都表现出积极的期望。33.2%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成为具有“优秀品质,良好品德”的人,在此提到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品德包括诚实守信、脚踏实地、有责任心、有上进心、孝顺父母等方面;30.8%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10.9%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成为有文化的人。还有少数农村父母期望子女将来能够事业有成、全面发展、适应环境、拥有良好的性格。

3.农村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期望

表3 期望子女的受教育程度

从表3可以看出,农村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期望有具体的,也有模糊的,但是大多数农村父母期望子女能够上大学。如有55.6%的农村父母期望子女上大学,12.6%的农村父母期望孩子读研。另有19.2%的农村父母没有明确指出期望子女受教育的程度,但还是认为越高越好。6.6%的农村父母认为看孩子的情况。

(二)农村父母为实现期望所做的努力

表4 农村父母为实现期望所做的努力

从表4可以看出,农村父母为实现期望(或为子女发展)所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学习上、经济上和精神情感上。34%的农村家长表示在学习上支持,25.3%的农村家长表示在经济上支持,12.4%的农村家长表示情感上沟通、精神上支持。还有少部分父母表示生活上照料、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传授自身经验、关注就业等方面促进孩子的发展。也有个别父母说不清楚为子女做了什么或没有为子女做什么。

(三)影响农村父母期望的因素

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发现,家庭收入、父母的职业和年龄以及子女的年级、努力程度和学业成绩会影响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及努力行为。

1.家庭收入和父母职业、年龄

尽管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子女有较高的学历期望,但是收入高的家庭更有能力为子女的教育提供经济支持。高收入家庭让子女上补习班、特长班的人数高于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会选择把子女送到县城学校上学,期望子女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

调查发现,当谈到期望子女怎样发展时,大部分的父母表现出对子女将来工作的期望,但大部分父母对具体工作的认识却是模糊的。还有一部分父母期望子女将来的工作与父母现在的职业有一定的联系,如目前为村医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一名医生,目前为乡村教师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做一名教师,而从商的父母则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善于人际沟通。

父母的年龄也影响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如在期望子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40岁以下的农村父母更期望子女全面发展,并且重视对特长的培养。40岁以上的农村父母更期望子女考上大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2.子女的年级、努力程度及成绩

调查结果发现,子女的年级不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不同。子女处于幼儿园阶段的父母有11人,其中7位父母期望子女上大学,2位父母期望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好,2位父母期望子女读研究生。子女处于小学阶段的父母有86人,其中44位(51.2%)父母期望子女上大学,21位(24.4%)父母期望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好,9位(10.5%)父母期望子女读研究生,10位父母(11.6%)表示看子女的努力来定,有2位(2.3%)父母期望子女取得高中学历,有个文凭就可以了。子女处于初中阶段的父母有25人,15位(60%)父母期望子女上大学,4位(16%)父母期望子女获得高中学历,各有2位(8%)父母期望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好或读研,各有1位父母期望子女上中专或上完初中就可以了。子女处于高中阶段的父母有19人,14位(73.7%)父母期望子女读大学,3位(15.8%)父母期望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好,2位(10.5%)父母期望子女读研究生。另外,子女处于研究生阶段的1人,父母期望其学历越高越好。子女处于中专的1人,父母期望其上完中专即可。子女处于大学阶段的有8人,4位父母期望子女上完大学就找工作,4位父母期望子女能够继续读研。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子女为幼儿和高中生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期望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父母;与幼儿、小学生、高中生的父母相比,初中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较为多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初中阶段是个体以后学历水平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子女的努力程度及现在的成绩对父母的期望也有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学习越努力,现在的成绩越好,父母对子女的学历期望越高。

四、讨论与建议

(一)“找工作”“上大学”是农村父母对子女如何发展的期望和受教育程度的期望

期望子女如何发展,55.5%的家长落脚于“找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父母认为子女有工作是其自立的表现,子女长大成人、拥有生存的能力、组建家庭时,父母便感觉完成了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农村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接近40%的农村父母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期望子女通过上大学找工作。因而上大学也成为了父母期望子女找工作的途径之一,成为了多数农村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期望。

尽管大部分农村父母期望子女“上大学”(包括专科和本科),然而农村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期望还是低于城市父母的。杨春华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父母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子女的教育程度(或学历)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如期待孩子大学学历的父亲和母亲的比率分别是33.0%和32.8%,期待孩子研究生学历的父亲和母亲的比率分别是60.1%和60.9%。[8]与农村的父母相比较,城市的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期待已经不满足于大学学历,而是要让孩子获取更高的研究生学历。这种高期望,与城市的父母身处激烈的竞争氛围、深切地体会到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关,城市父母期望子女获得高学历来顺应社会发展。相对而言,农村的父母较少地有这种体会,因而表现出了比城市父母较低的教育期望。

基于农村父母对子女找工作、上大学等的期望现状,农村教育、农村的家庭教育仍应是今后对农村关注的重点。一方面,可通过家长学校、媒体等多方面的宣传引导,让农村父母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观念、期望行为对子女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对子女的期望会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神态表现出来,子女会意识到并形成自我的期望,从而成为学习行为的动力或阻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农村父母认识到学习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更是个体成长中的一个阶段,一种经历,这种经历会提高个人的阅历,获得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使得个体能够在竞争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具有良好品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文化的人”是农村父母对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主要期望

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本研究排在前三位的是“具有优秀品质、良好品德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文化的人”。李春(2007)的研究排在前三位的是“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有文化的人;自食其力的人”。[5]翁如仙和徐智利(2014)的研究排在前三位的是“对社会有较大贡献;能自食其力;有文化”。[7]后两者的研究对象均为城市幼儿的父母。从这点似乎可以看出农村父母更加期望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的对象多数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父母有关。孩子的年龄不同,父母对孩子会给予不同的期望;孩子的表现及孩子所处的家庭以外的环境,又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近年来,农村教育的布局调整、撤点并校,一些孩子去村外就读,或成为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因此,与其学习成绩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相比,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品行,更期望孩子成为具有优秀品质和良好品德的人。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会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父母的期望会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影响着父母的教育行为,有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做好表率,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多向孩子传递正能量,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成为孩子眼中的“龙”,心中的“凤”。

(三)“学习上、经济上、情感上支持”是农村父母为实现期望所做的主要努力

在农村父母为实现期望所做的努力方面,父母们谈到最多的是“学习上支持”和“经济上支持”,可见农村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以及农村学生上学仍然需要家庭较大的经济支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的收入与其他职业的收入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尽管上学不交学费,但布局调整、撤点并校的实施,使一些农村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了住校、择校以及陪读的生活,这些都需要家庭较大的支出,又会成为家庭额外的负担。有研究表明,布局调整后寄宿学生比例增加,陪读现象增多,部分家庭教育成本增加,新增的费用主要花在交通、住宿和吃饭上。[9]除了对子女的学业支持、经济支持外,还有16.1%的农村父母给予了子女情感、精神的支持,可见已有少部分家长意识到与子女情感沟通、精神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在个体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应通过多种途径让父母意识到家庭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性,要给与孩子多方面的支持,在给予孩子学习支持、经济支持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情感、精神的支持,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为孩子提供多种正能量支持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自己学习、成长的艰辛付出,让孩子成为懂感恩、有情感、有责任心的人。

(四)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及实现期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父母的职业和年龄、子女的年级、努力程度及成绩是影响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及实现期望的主要因素。这与翁如仙[7]、谢福轩[10]、李春[5]、张明磊[11]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家庭收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及投入,在目前政府提供基本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要获得更优质的、额外的教育资源是需要家庭一定的经济投入的,而家庭的收入影响着父母培养子女所能支配的资源,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父母的职业决定着父母的交际范围,影响着父母的经历和教育观念,从而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有别,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低于城市父母。孩子自身的因素如年级、努力程度以及成绩也影响着父母的期望。在农村,孩子很小就出村上学,由于自理能力、适应、缺少父母的监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顺利考入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少,上了高中就离大学更近了一步,农村学生几乎一进高中就面临高考的压力,因而高中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父母。孩子的努力以及好成绩,也能让父母看到孩子的发展前景,因而会表现出对孩子较高的教育期望,以及给予孩子学习、经济甚至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正如一些父母所说“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的话就继续上,如果考不上就出去打工或者学门技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并不是只来源于自己的愿望,与子女的实际情况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基于此,政府仍然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吸引优质的师资,开全音体美等课程,缩小家庭收入对个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从而使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市孩子所具有的教育资源。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对孩子给予合理的期望,有效地传达期望,使期望真正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进步的方向。

[1]Buck,Doris.Parental Expectation Versus Child Performance:a Picture Graph Method[J].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Counseling,1991,26(2):150-153.

[2]杨用华.社会转型期小学生家长期望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个案[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3]周东明.父母期望的形成、作用于把握[J].山东教育科刊,1995(4):78.

[4]侯琳琳,延边地区初中生父母期望、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3.

[5]李春.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6]梁前德.湖北城镇居民期望子女受教育程度调查报告[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8-14.

[7]翁如仙,徐智利.大班幼儿父母期望的调查与分析[J],早期教育,2014(2):50-53.

[8]杨春华.教育期望中的社会阶层差异: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子女教育期望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4):71-76.

[9]文璠.学校布局调整对家庭的影响及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谢福轩.苗栗县国中学生之教育抱负、父母教养态度及社会支持之关系研究[D].台湾淡江大学硕士论文,2009.

[11]张明磊.“80后”父母对学前阶段子女的教育期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G78

A

1007-9106(2017)03-0108-05

*本文为山西师范大学校教育科学基金课题“农村父母期望研究”(yJ1307)。

冯喜珍,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葛鑫鑫,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子女大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