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卫花
进入新媒体时代,只要事件引起人们的兴趣,就会引来关注度,进而被人们放大来看,新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播者向受传者的直线模式。此次的篮球场之争,本来是广场舞的长者和打篮球的年轻人一次因为场地而进行的冲突。由于长久以来新闻报道中广场舞大叔大妈们的负面报道居多,导致人们只看标题或者关键词的,就明显力挺篮球场的年轻人。
框架这一概念由人类学家贝特森于1956年最早使用,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戈夫曼首次将这个概念引入社会文化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心理学和社会学两大学术领域酝酿的“框架建构”理论很快进入新闻传播领域。
6月1日,出现以“篮球场和广场舞”的微博热搜,广场舞的长者与打篮球的小伙子双方争执动手的画面也随即上传网络,事件双方的各种信息报道也慢慢充斥在各种网络媒体中。
考虑到网络舆论主流化的发展,渐渐主导社会舆论局面,民众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转向网络平台,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工作量等因素,本研究将分析对象限定为“腾讯新闻”的新闻报道。在新闻文本的选择方面,采用的搜索工具为“腾讯新闻”官方自带搜索“搜狗搜索”进行高级搜索。
网上发酵的黄金72小时之内,从6月1日到3日,进行随机搜索就发现超过50万条,事件随着社交网络中的图片文本,新闻文本,以及现场的短视频不断增加完善,信息关注度在2日达到了微博热搜,网民开始进行站队,纷纷支持年轻人一方,只有少部分意见呼吁理性及考虑公众设施建设等其他方面。
网络舆情发展期在5月31日到6月1日,网络舆情到达高潮在6月2日到6月4日,6月5号因为各大媒体以及公众号已就此事做出不同角度的解析,网民舆论热情也逐渐淡化。网络中舆论随着时间就会慢慢淡化,并且注意力被新一轮的新闻事件所替代。
网络媒体的指的是两微一端以及论坛社区等利用多媒体进行发布、评论、转发等信息的多媒体平台,媒介技术给予赋予每个人都有事实观点呈现的平台,技术所带来的弊端我们不容忽视,因为每个人的媒介素养与认知水平不一样,谣言类新闻及舆论意见混杂其中,极大的削弱了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性是网络媒体的诟病,其新闻信息报道框架,极有可能成为诸多键盘侠以及风险存在的场域。
此次篮球场之争的冲突事件中,微博热搜以及话题呈现的是“王城公园篮球场之争”、“篮球场打人”、“广场舞大妈打人”,公众对于标题的关注程度以及事件的报道者用主观性的刺激性字眼主观上给事件作定性,然而诸多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来进行标题制作,歪曲事实或者主观放大或者缩小事件本身。
个人对信息的主观性认知不同,网络媒体上的新闻表现为零碎的,不具体并且呈现方式不一,沉默的螺旋新闻传播学原理告诉我们,一方的沉默将会导致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原本持支持意见的一方偏向沉默,最终导致意见的崩盘。
篮球场之争,诸多网络使用者多为年轻人,本身对于广场舞的刻板印象,舆论走势几乎是一边倒支持年轻人,只有很少一部人进行呼吁保持冷静,等待警方给出权威的事件报道。然而当一种意见达到顶端,韩乔生、曹林等大V用户的言论提及公共服务资源以及城市管理等新主张,虽被公众语言暴力,然而也让一部分人回归理性来看待问题。新媒体意见成喷薄之势,诸多信息的真伪需要自身进行判断,当公众试图还原事实的真相,必定会增加诸多不确定以及臆想猜测的成分,那么是事件的关键信息就会被人隐藏。
社交媒体是政府在公共性事件中即时处理的重要参考渠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网络报道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以及人们的媒介素养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但是从网络媒体舆论框架中,我们尽量规避其中的风险场域。
人人都是自媒体,社交网络时代从各个拼凑的信息,慢慢还原事件的经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上和线下的舆论场地,应该及时疏导公众的情绪,满足公众的参与权与知情权。无论支持哪一方,都会招致民众的不满。加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场的交流,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及时疏导公众的情绪。
媒体承担着诸多的社会功能,对于公众的认知情绪有着强大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对于老年人诸多的负面报道,以及广场舞扰民等不良影响的报道,人们在浏览此类新闻的时候就会产生诸多抵触情绪。媒体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客观正确地引导舆论,尊重公众的意见表达,合理引导公众情绪。
[1]彭兰.从网络媒体到网络社会——中国互联网20年的渐进与扩张[J].新闻记者,2014(04):15-21.
[2]钟之静.媒介框架竞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话语实践[J].今传媒,2015(11):16-19.
[3]郭维怡.突发性事件中微博舆论场与传统媒体编辑框架的互动机制研究——以“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为例[J].视听,2017(0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