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浩
(宿迁学院法政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张居正的领导艺术与其改革的成功
杨 浩
(宿迁学院法政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张居正(1525-1582)是我国明朝末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改革中善于利用领导艺术,在改革中协调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群体的利益格局,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革力量。张居正领导行政改革的成功与其个人在改革中的领导艺术密不可分,对于我国政府现在进行的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居正;改革;领导艺术;政治
张居正是我国明朝末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其推动的“隆万大改革”和“万历新政”使得腐朽的大明王朝再次重新焕发了生机[1]。张居正在改革中善于利用领导的艺术,在改革中协调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群体的利益格局,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革力量。张居正领导的“隆万大改革”和“万历新政”的成功与其个人在改革中的领导艺术密不可分,对于我国现在进行的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行政改革过程中权力核心是改革战略的计划者与推动者,因此,行政改革的推动离不开政治权力核心的意见统一,形成共识。张居正在推动行政改革之前,首先做的第一步就是统一政治体系的核心权力,从而达成改革共识。明朝的官僚体系在设计之初就非常强调皇帝的作用,形成了皇帝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不进行过多的分权,而用各种制度手段去削弱和制衡行政官员的力量。在皇权至上的政治体系中,皇帝身边的人则成为了新的权力附属体系。在明朝末年,皇帝身边的太监和皇帝后宫的亲戚外戚揽权成为了一种新的治乱循环。由于万历皇帝年龄较小,不能掌握核心权力。因此,要想真正的进行行政改革必须整合皇帝身边的这些权力附属体系,张居正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学习传统的儒家政客“文死谏”和“清君侧”的政治逻辑,而是采用了更加务实的领导艺术,联合皇权周围的权力附属体系。
张居正协调明朝政治核心权力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领导艺术:一是联合皇帝母亲,防止外戚干政。传统儒家观念反对政治家与皇帝后宫进行政治联合和同盟。由于万历皇帝年纪较小,皇帝母亲李太后参与政务,因此,张居正本着务实的政治领导艺术,为了推动改革与万历皇帝的母亲形成政治同盟,获得了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的支持[2],从而防止了李太后的亲属干预政务,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局面;二是联合司礼掌印太监冯保,防止太监擅权。在明朝的政治权力核心中,太监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因素,因为,皇帝权力核心身边的太监有能力影响皇帝的决策,同时,对于一些惰政的皇帝经常让司礼掌印太监代理政务,甚至做出重大的决策。因此,张居正意识到行政改革不仅仅需要皇帝母亲的支持,更需要皇帝身边的司礼掌印太监的支持,因此,张居正拉拢司礼掌印太监冯保,防止了太监对行政改革的破坏,达成了利益同盟;三是整顿吏治,排除改革反对派势力。行政改革的最大问题在于会打破原来官僚体系中的利益格局,原来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会反对行政改革,并且形成反对改革的派系,质疑和阻碍改革思想和言论。因此,张居正为了保障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对官僚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传统的儒家保守派进行了打击,重用改革派的官僚,通过整顿政风和学风形成有利于改革的官僚和社会风气。人事组织制度的改革为张居正行政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张居正在行政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就在于不简单的愚忠于儒家的传统观念,而是积极主动的利用领导艺术,联合权力周围的力量,形成权力同盟,为行政改革进行铺路。张居正的权力观对现代政府的行政改革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改革成功关键在于统一权力集团的观念和见解,避免出现权力中心不统一的分散格局。
行政改革的推动仅仅靠政治权力集团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获得整个官僚系统和社会民心民意的支持才能真正的得到有效的落实。明朝为了避免垄断权力的皇帝做出错误的决策,提出了“言官”制度[3],言官可以对权力核心的决策权进行制衡,但是,随着明王朝的发展,言官制度已经成为了言官谋求政治资本的工具,即谁掌握政权言官就要弹劾谁,而并不是根据权力核心的行为来进行约束,因此,在言官制度盛行的制度框架下,是很难进行高效的改革的。因此,张居正在改革之前对官僚系统的风气进行了整顿:一是整顿言官制度,控制言官的弹劾权力;二是设立“考成法”对行政官员进行规范化的考核,建设通过业绩和办事效率评价官僚的体系,形成效率优先的官场风气。这种官场风气的改革,极大的提高了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为改革提供了组织支持。
由于明朝末期的皇帝大多昏庸无能,不理政事,太监干政和外戚篡权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了很多惨绝人寰的历史惨剧。因此,在这种不良的政治和社会氛围中需要一种摆脱世俗文化的新的哲学思想。因此,在这个时期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占据了社会舆论的中心,“心学”学派的弟子们在各地设立学堂,开设学校传递“心学”思想。王阳明的“心学”主张社会问题本质是个人的内心问题,主张“知行合一”,提倡形而上学的个人修炼之道,摆脱世俗社会的限制和束缚,形成了“形而上学”的社会风气。张居正在推行的行政改革的舆论要求是务实的解决社会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并不是回避这些问题,因此,张居正认为王阳明提倡的“心学”是一种“空谈”和“形而上学”的社会风气,有损社会风化,不利于行政改革。因此,张居正在行政改革前开始大规模的整顿这种以“心学”为代表的社会风气。张居正在整顿社会风气中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革:一是整顿全国的“心学”书院。王阳明的“心学”书院在全国各地广泛开设,并授课影响了社会的舆论氛围。张居正要求关闭全国范围内的“心学”书院。对于传统的儒家书院的“心学”课程内容进行了删除,严格禁止在全国范围内的“心学”思想的讲学和传播,并且对“心学”的经典著作禁止印刷和传播,控制对立改革的社会舆论传播,形成统一的舆论氛围;二是宣传行政改革思想,广泛在儒家学堂中讲授改革话题。在舆论氛围的营造方面单独去限制其他学说是不够的,还要在社会中广泛传播改革观念。因此,张居正主张在儒家学堂中开设改革课程[4],在科举考试中考核关于行政改革的内容,形成社会重视改革的氛围;三是控制对于行政改革的负面议论,形成统一的舆论氛围。张居正在舆论引导中提出了“省议论”的观念,主张社会不要质疑改革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而是要认可改革,帮助改革。张居正这些舆论控制手段得罪了“心学”和传统的儒家学派,成为了其死后遭到清算的重要原因。
张居正担任首辅推行行政改革时期,他非常重视提高行政组织的执行效率,因为完善的组织体系是保证领导高效的主要方式;同时,他也非常重视行政组织内部的人员设置问题,裁剪冗余官员,提高用人效率。在位期间,张居正制定和实施了《考成法》,成果显著,促使明朝政府的面貌焕然一新。
《考成法》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改革:第一加强权力集中。在《考成法》中,张居正赋予了内阁绝对的权力,内阁在六部和六科之上,内阁可以直接管理六部的所有政务,同时,内阁还能够管理主要负责督查的六科。可见,在明朝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内阁的权力是高度集权的,上行下效,政令畅通。但是,监察部门也在内阁的监督之下,而不是内阁受到监察部门的监督,这一点导致内阁的权力无人监督,导致权力滥用,这一点是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的主要原因。第二监督检查体系改革。在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前,明朝政府实行“言官”制度,“言官”是官位比较低的官员,“言官”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皇帝弹劾一品官员,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一些“言官”为了提高声望,不惜生命去发表言论,弹劾官员。张居正认为这种“言官”制度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容易出现徒有虚名、不做实事的现象的出现,所以,张居正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组织系统,废除个人弹劾制度[4],采取以六科作为主体,对各级官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行政制度。第三绩效考核制度改革。《考成法》规定:“凡六部都察院遇各音奏,或题奉明旨,或覆奏钦依,转行各该衙门,具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每月终注销。”可以看出,张居正进行组织管理的核心是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在整个行政组织内,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考核标准按照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分类,这样,既保证了上级部门的权威性,也促进了政令的畅通性。与此同时,《考成法》中明确规定了官员的身份的识别,张居正对于官员的身份按照编制进行了统一的计划和管理,裁剪掉闲散的冗员,节省了行政管理的开支,提高了行政的效率。但是,裁剪掉的冗余官员在张居正死后,成为了清算组织的主要力量。第四是进行了打击腐败的改革。明朝张居正期间,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晋升,大多依靠“京官”为靠山,这样就形成了地方官员和“京官”共同合作干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现象。为了打击腐败,张居正推行“巡案御史”制度,巡案御史主要任务是收集和汇报地方官员和“京官”的腐败材料,然后把材料直接交送内阁处理,同时,对于巡案御史的腐败行为,在惩罚方面执行加倍处罚的形式。张居正认为:“对违法者,不问官职崇卑,出身资格,一体惩之,必罪无赦。”这样,地方官员和“京官”的地方割据的情况得到了缓解,腐败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惩治,通过张居正的吏制改革,明朝政府的面貌焕然一新,政治稳定保证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领导者可以学习张居正的领导艺术,规范组织结构和部门关系,裁撤冗余和闲散人员,恩威并施,提高领导权威和效率。
张居正非常重视明朝经济的发展,他认为,物质经济高度发达是政治领导优化的基础。为了维持政治的稳定,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张居正注重农业的发展,注重农业的管理。面对当时的土地丈量不准确和赋役不统一的问题,张居正提出《一条鞭法》。明史中记载 :“一条鞭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共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在张居正之前,明朝政府规定农业的赋役主要包括赋税和劳役两个部分,很多农业大户为了逃避劳动而雇佣了大量的农民尽心耕种,还存在通过贿赂的形式逃避劳役的现象,这种情况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一条鞭法》实施之后,张居正开始在全国丈量土地,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在确权的基础上,根据人均土地面积进行税负的征收。在支付方式上,张居正将农业的赋役统一为税负,通过银两进行支付,这种改革大幅度的提高了税负的征收率,提高了农业的经营能力,为明朝中后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领导者可以学习张居正的领导艺术,从经济基础问题着手,稳定财政收入,保障税负的统一公平,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经济问题,提升领导者的合法性和美誉度,提高领导效率。
张居正在改革中善于利用领导的艺术,在改革中通过协调政治权力体系,形成了改革共识;通过舆论控制和引导,形成了改革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整顿吏治,形成了效率优先的官场风气;通过财税体系改革使得百姓获得了经济利益,为朝廷增加了财源。张居正行政改革成功背后的领导艺术对现代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第8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2] 张居正.张太岳集: 第25卷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 张居正.张太岳集: 第30卷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 张居正.张太岳集: 第31卷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编校:杨 琴]
版权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故凡向本刊投稿件,均视为愿意提供上述各文献数据库收录、转载并上网发行。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Zhang Juzheng 's Leadership Art and the Success of His Reform
YANG Hao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SuQian College, SuQian JiangSu223800)
Zhang Juzheng (1525-1582) is China's famous Ming Dynasty politicians and reformers. Zhang Juzheng is good at using the art of leadership in the reform. He coordinated reform of variou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terests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pattern, forming a strong reform force. Zhang Juzheng's successes in leading 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his personal leadership in the reform are inseparable,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reform of our present government .
Zhang Juzheng ; reform; leadership; politics
C933.2
A
1671-9654(2017)01-0089-04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1.024
2016-12-05
杨浩(1984- ),男,辽宁锦州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