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殿喜
目前,很多法治类节目为了增加收视率以获取经济利益,多数情况下都只注重报道案件的悬疑性以及故事性,这将会对一些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法治类电视节目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处理好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之间的关系。
对于法治类电视节目而言,其媒体利益多数都指经济利益。现阶段,付费电视和版税缴纳的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广告收入自然就成了法治类电视节目的最主要利益来源。而在媒体责任方面,法治类电视节目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传播法律知识、舆论监督责任以及扶弱救困的责任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法治类电视节目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其没有处理好媒体利益和媒体责任之间的关系,导致二者存在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媒体的双重身份和市场竞争导致了新闻道德以及新闻社会责任等处于两难境地。
新闻媒体具有商业和专业双重身份。作为一种商业,基于市场经济制度下,媒体人属于利益追求者,而发行量、利润以及收视率等主导了一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许多新闻机构都是将“独家新闻”以及“头条新闻”等作为衡量记者能力的标准。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专业素养较高、责任心较强的记者,他们需要想尽办法去挖掘一些应该公布但是却被隐藏的消息,进而可以让公众对这些消息进行了解并参与社会发展,这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现象。而对于一些专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的记者而言,他们就会为了升迁而采取各种手段去挖掘独家新闻,进而提升电视收视率,增加法治类电视节目的媒体利益。比如有些记者为了增加案件的故事性以提升节目的收视率,他们经常会对受害人或者是他们的家属进行采访,让他们回忆整个案件的经过,这无非是对受害人及其家属造成了第二次伤害,这与新闻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道德极不相符。由此可见,对于法治类电视节目而言,要想获取高额的媒体利益,就会丧失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其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是一种对立的、相互矛盾的关系[1]。
道德评价指的是对新闻从业人员在各个阶段的新闻职业道德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价,对一些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鼓励及褒奖,对一些违反标准的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批评及责罚。现阶段,美国、韩国以及日本等都有新闻道德评价机构,而对于我国而言,也应该建立健全新闻伦理道德评价机制。比如建立健全“新闻申诉委员会”,使得社会公众或者是组织如果发现媒体报道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可以向该委员会进行投诉,委员会在接到投诉之后,应立刻展开调查,明确被投诉人员是否违反行业准则及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仲裁。如果是媒体方的错误,应该要求其进行公开道歉。
政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制:一方面,明确自己在媒体管制中的地位。从经济层面来看,对于传播媒介而言,其本质属于经济实体,其价值取向也主要受到了市场规律的调节,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扮演的是被动的角色,为了确保“言论自由”,政府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对传播媒介进行过多干涉。从社会层面来看,为了对社会秩序及公共利益进行维护,政府应该担当起主动的角色,对传播媒介进行控制及调节。所以对于政府而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自己在新闻媒体管制中的地位,必要时可以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对新闻媒体进行调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广电总局以及司法部门等行政手段对法治类电视节目进行监管,加强法制宣传,正确掌控舆论导向。比如我国广电总局曾经指明不能将血腥、色情以及病态心理等作为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对于绑架案、纵火案以及杀人案等在报道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控制;不得对作案手段及犯罪心理等做出过分描写及分析等。这些新规定的出现,对法治类电视节目进行了有效的约束,进而避免了一些道德伦理缺失的现象[2]。
总而言之,对于法治类电视节目而言,其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都极为重要,因此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正确处理二者之间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在承担媒体责任的前提下,再追求媒体利益的最大化。另外对于政府而言,也要通过一些行政手段或者是经济手段等对新闻媒体进行适当的管制,同时也应建立健全新闻道德伦理评价机制,进而让法治类电视节目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增强它的社会效益。
[1]白贵,王舒荧.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关系刍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49-54.
[2]王舒荧.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