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城
高校学风是大学生群体学习状况的集中反映,高校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部 2012年12月2日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1]高校学风建设的首要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生既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只有积极主动地合理设定学习目标,保持饱满的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总体来说,各高校都采取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体现在学风上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目的和价值追求上非常迷茫,对高校整体学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长的控制,在较为宽松的管理环境下,一部分同学松懈了对自己要求,生活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缺失,学习动力不足。有部分大学生学习纪律松弛,自由散漫成性,主要现象为:课堂上,部分同学翘课、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现象存在,听课效率低下;课堂外,宿舍网络游戏一呼百应,却止步于图书馆、自修室和运动场。还有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考试抄袭作弊,毕业设计甚至学位论文剽窃作假,以致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根据调查分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所选专业不甚满意,或多或少存在转专业的弃坑想法。对专业、课程了解不足导致学习上犹疑,学习兴趣不高,自身的专业兴趣不高。调查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就去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面对艰深的基础知识和未来枯燥的研究工作不感兴趣,缺乏必要的专业认同。[2]
刚入学时,对学校学生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有一定的参与热度,但部分同学参与热度不能够长久保持,逐渐被低俗活动所取代,开始对学校、班级事物和身边同学漠不关心,缺乏交流,大学生活激情锐减。主要现象为:宅居宿舍成为网络达人,漂泊于虚拟世界;吸烟酗酒,颠倒时差,成为夜行人;缺乏体能锻炼,精神萎靡,失去阳光朝气和生活趣味等。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上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体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高校招生采取考生填报学校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是首选学校,再选专业,为保证能够如愿进入大学,大部分高考考生基本选择院校服从、专业服从调剂,导致一部分考生没有录取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进入大学后开始逐渐失去专业学习兴趣。
2014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高校毛入学率达到37.5%。[3]自高校扩招以来,国家编制管理没能适应高校扩招需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欠账,生师比一直居高不下,导致高校任课教师课程任务重,所教授课程班额较大,很难有效维持班级纪律。[4]近年来,虽大量引进一批年轻教师,但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或多或少存在课堂经验不足现象,在班级秩序管理上缺乏有效手段。辅导员建设力度严重不足,国家规定按照生均200:1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做到,辅导员所带人数较多,自然影响班级学风管理。
此外,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新校区建设,致使部分高校软实力和底蕴不够,大学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大学生存在感较差。
高中阶段,学生的教学管理呈现高压式,考入大学的佼佼者们,大多是在高中阶段通过题海战术获得大学的准入证。进入大学后,突然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各种管理显得如此自由轻松,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开始放松要求,逐渐失去往日的斗志,迷失自己。[5]
当前,大学生手提电脑的拥有率较高,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进宿舍,虽给同学学习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但网络游戏却让部分同学沉迷而不能自拔。智能手机的应用,却让每个人无时不刻都离不开手机,手机游戏、网络APP应用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饭桌上、图书馆、自修室和宿舍里消耗着大把青春时光。
部分教职员工对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部分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不强,管理服务育人意识有待强化,全员育人的氛围有待优化;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增强;高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局面尚未有效形成。
学风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培养人、教育人的重大问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校招生应该是高考考生首先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几个专业,再根据自己所考分数填报拥有此专业的学校。学生不论被录取到何种层次高校,所学的都是自己喜爱的专业,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整体专业认同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切实落实高校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等制度,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6]
高校既是科技创新的摇篮,也是人才培养的阵地。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本职,特别是针对本科生的教学需要的是一批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和为人处世之道传授给学生的老师,而不是科研领军人物。高校职称可实行分类评审,对于潜心于课堂教学的老师可以采取教学类职称评审,对于潜心于科研的老师可以采取研究类职称评审,对于辅导员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可以采取思政类职称评审。教学类评审的各级职称人员专门从事本科生的教学,研究类评审的各级职称人员主要从事研究创造和研究生的培养,思政类评审的各级职称人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养。
丰富校园节庆文化,强化校园社团文化,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让同学们从低俗的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加强学术交流,丰富学术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挖掘校史资源,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建设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制作学校宣传片、画册、明信片、纪念邮品等形象宣传系列物品,增强校园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校园文化景观,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校园良好秩序,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校园先进典型,展示学校人物风采,充分彰显校园先进人物的精神引领和行为示范作用。
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年轻教师潜心钻研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建立试卷库,统一密封阅卷,严格试卷评分和平时考核管理制度,做到学生每一分得失都有据可查。加大考试督查力度,建立标准化考场,从源头上堵住学生考试舞弊现象。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培育校园实践文化。经常性组织和参加各类科技类、文体类赛事,建立科技创新创业赛事获奖兑换学分制度,以科技创新创业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搭建学校就业创业创新平台,对接社会各类创业和科技创新孵化器,积极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在班级日常管理上,可采取将班级化整为零,以宿舍为单位,做好宿舍文明建设工作,以班级骨干和各寝室室长带动宿舍舍风的转变。可发挥班干和寝室室长对宿舍网络游戏的适度控制、对上课时间赖床的整治,督促学生在正常的学习时间走出宿舍,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中。在班级活动上,尽量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可举办班级读书会活动,或者班级郊游,户外心理拓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班级学习管理上,辅导员可根据每学期学生的学习状况,重点挑选学习后进生和自控能力较差学生名单,提交至下学期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重点关爱这部分学生,老师可采取每堂课要求学生前排就座或提问这部分学生等等方式,以引导为主,惩戒为辅。
在大一新生中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诸如开学典礼、专业教育,新老生交流会,在老生中选择一部分品学兼优学生,主要有学习标兵(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各类比赛大奖获得者、校园活动活跃分子(学生会代表,社团代表、学工助理等),为同学们做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交流。让新生能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走出迷茫期,并开始对大学生活做出初步的规划。在大二大三学生中开展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活动。可要求同学们分别从个人修养和专业素养、对身边人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大学阶段的得与失等方面,对入学以来的大学生活进行总结,并根据自身的综合情况,对自己近阶段做出初步的规划,最后以PPT的形式在班级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汇报。在大四学生中开展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以及对大四学生作进入社会前的适应性教育等等。
[1]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Z]. 教技[2011]1号.
[2] 宋建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探讨—基于大学新生专业认知度的问卷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卷(6):95.
[3] 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
[4] 杨阳.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40.
[5] 丁飞.普通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微探[J].科技展望,2014(22):226.
[6]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Z]..
[7] 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