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学研究的新任务

2017-03-28 22:15代玉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论文集人学新理念

代玉启,刘 妍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28)

中国人学研究的新任务

代玉启,刘 妍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28)

改革开放以来,人学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面对新境遇,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学发展方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建构理论路径,促进人学学科的理论完善是其理论任务的主要着力点;促进人的创新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是其实践任务的重要突破点。人学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尤其应该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首先,从研究方向来看,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最后,从研究方法来看,要更加重视方法论的指导,形成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色的方法体系。

人学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学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近年学者发表的论文和人学学会会议论文中,我们力图梳理人学研究的新任务,为未来一个阶段的人学研究提供启迪。

一、人学研究的理论任务

(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学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后,很快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即“总体性”和“分别性”解读。

首先,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总体性”解读,即从整体上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关系、要求。陶泽元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完整的发展新体系,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协调发展是创新发展的方式,绿色发展是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开放发展是创新发展对国际资源、市场和先进技术的需要,共享发展是创新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创新发展符合人的本质要求,协调发展符合人类发展方式的要求,绿色发展符合万物同一生命体的要求,开放发展符合“完整的人”的本质要求。[1]张艳涛从人学视野解读五大发展理念实质上是对中国道路的概括,五大发展理念回答了中国道路发展的五个重要方面,产生于中国的现实问题中,是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思想引领。[2]范文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而从这个意义上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发展。[3]魏传光则从整体性角度强调新理念蕴含着精神、立场、范式的整体性思维,即五大发展理念共同内涵着批判性和超越性精神,概括了人本观念、生态意识、风险视角、责任担当、未来导向的基本立场,建构了问题范式、价值范式、质量范式这三大范式。[4]陈学明也认为,新发展理念蕴含着整体性价值,并且指出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超越个体走向整体,因而“五大发展”孕育着人类新文明。[5]

其次,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分别性”解读。在学者们“分别性”解读的论文中,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是关注的热点。第一,对绿色发展的内涵存在两种理解。王丹、熊晓琳认为绿色发展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意蕴。[6]王颖杰认为绿色发展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运用智慧在研究、开发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和保护自然,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和发展,进而实现社会整体的永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7]绿色发展观产生于现实的生态问题,董彪、张茂钰认为,生态问题是社会问题在自然界的表现,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实质是人的发展危机;生态问题的产生源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生态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必须树立绿色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8]第二,从公平正义的视角理解共享发展较有代表性。李青、王诗卉认为公正是共享的本质规定,共享发展就是人人公正地享有社会财富。[9]李淑梅认为,共享发展理念是为了克服有违公平的社会现象,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是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具有普惠性、全面性、共建和共享的统一性、持续性特点。[10]袁吉富指出应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推进当代中国的共享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不足的补偿正义和劳动正义之间的关系,拓展人民的基本权益,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以提升境况不利者的发展能力为中心,对丧失基本发展能力的人群予以兜底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机制。[11]此外,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内容也有所涉及。覃志红指出,创新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在理论深层上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体现出对生产的主体——人的价值回归。[12]高梅、涂可国等人分析了实现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二)为人的全面发展建构理论路径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旨趣,也是人学发展的终极使命。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蓝图进行理论建构。

坚持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立场是人学研究的宏观路径。学者们一致认为,树立人民主体性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意识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人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潘宁等人强调,各项工作要坚持发展主线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途径是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是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发展路径是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调动人民开放主体的积极性。[13]

关注人的个体生活境遇是人学研究的微观路径。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其一,主张从儒家人性论中汲取资源。涂可国认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由儒家所揭示的人性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多种层次、多种形态构成的有机系统,对儒家人性论的层次性进行深度解读,有利于寻找促进人的协调发展的思想启示,以正确指导人实现全面健康发展。[14]其二,主张从中国梦中汲取资源。龚晓珺认为,中国梦较好地诠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国梦的基石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最终关注的是现实的、具体的、有差异性的每个中国人个体的发展,并以此为落脚点和价值内涵,这种对个人细致入微的具体化关怀和对个人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深刻领会,并以此构筑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15]其三,主张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汲取资源。米庭乐认为,社会主义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相对于资本主义有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既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的总财富;又要在财富不断增加基础上全力维护社会公正,使每个个体都平等地拥有发展自身的机会。[16]其四,主张从资本利用中汲取资源。程晓主张辩证地看待人力资本的作用,并从中认识到人力资本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他指出,人力资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在于,能够创造出超越资本统治的劳动主体,所以在发展人力资本时应积极引导其创造、培养出符合更高社会形态要求的劳动者和生产条件。[17]其五,主张从社会共同体中汲取资源。江虹、林滨指出,马克思强调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以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理想作为价值指引,以“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开启个体走向共同体的现实路径。[18]其六,主张从五大发展理念中汲取资源。张俊、张首先认为,创新发展理念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价值诉求,并且创新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精神资源,有利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19]杜仕菊认为绿色发展所蕴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观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也诉求绿色发展。[20]

(三)促进人学学科的自身理论完善

人学学科既是年轻而充满活力学科,又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且急需发展完善的学科。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人学未来的发展要立足于自身理论自洽、完善的基础上。

沈亚生指出,我们对一些基本人学理论问题的理解,对这个理论领域的学术位置,对这项研究在中国当前思想解放时代中的特殊意义,都需要再思考和再认识,并强调对哲学人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还需要推向深入。[21]陈志尚认为人学事业要获得真正发展,实现人学科学梦,必须创造以下条件:一是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包括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的指导;二是着力加强人学科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争取三至五年取得显著成果;三是密切结合社会生活热点,组织专题研讨,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扩大人学在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四是充分利用新的信息工具,加速人学的信息和学术交流;五是筹措科研经费保障人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六是争取教育部支持,再度举办人学高级培训班,加速人学专门人才的培养。[22]

二、人学研究面临的实践任务

(一)促进人的创新发展

人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的学问,面对创新的时代潮流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进人的创新发展成为人学的重要实践任务。从与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推进人的创新发展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发挥创客的主体性地位。胡敏中认为,作为主体的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一旦培育、激活出来,并从事创新活动,那么,一般性主体就生成、转化为创新主体,即创客主体。创客是“双创”时代的代表和领潮人,发挥创客主体地位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3]第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张三元认为,人的发展的实质是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体系的核心。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不断推进创新的事业,用创新的事业引领人的创新能力建设;二是在整个社会确立新的观念和行为,以人为本,以人的创新能力为本;三是要建设人的创新能力体系,即创新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24]第三,推进教育创新。钟敏华、董扬认为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第一,以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创新为抓手的教育观念创新;第二,以产、学、研相结合,多学科协同创新发展的教育体制创新;第三,以通识教育为高校课程体系基础的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创新。[25]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必然成为学科发展的实践任务之一。从与会学者的论文来看,分析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是研究的重点。王传玲认为,从资本逻辑的视域来看,中国走出生态危机必须在限制与超越资本逻辑和发挥与实施资本逻辑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在实现现代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找到一个联结点,实施“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26]徐春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分析了化解环境社会风险的治理思路,认为应当从政府唯一主体走向企业、各类社会组织机构、社区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27]于冰从生态意识的视角分析了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她认为生态意识的实质是人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意识。由此,摆脱人类生态困境的出路在于人的观念、行为的转变,必须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28]

(三)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转向新常态,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如何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成为未来人学发展的重要实践任务。学者们从以下几方面为助推经济转型建言献策:第一,清醒认识社会主要矛盾。阮青、叶胜红认为,能否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直接关系到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是否科学,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否合理,全面深化改变的评价标准是否最佳,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能动性能否调动,最终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指导,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29]第二,清醒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贺祥林、王启妍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既有抽象的新概括,又有具体的新阐述,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进行阐述。[30]第三,寻找助推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方面,以人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李基礼在辩证批判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必须以《资本论》中对资本核心观点的理解来正确认识人力资本的作用,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要把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把资本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31]另一方面,以互联网经济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张建云指出,互联网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互联网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诉求一致,未来经济的发展将建立在对互联网的深入利用上。[32]

综上所述,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兼顾是人学未来新任务的总体方向,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学发展方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建构理论路径,促进人学学科的理论完善是理论任务的主要着力点;促进人的创新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是实践任务的重要突破点。

由于我国人学还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在诸多研究领域中依然有继续深化的必要,尤其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首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从学者们为今后人学发展构建的蓝图来看,理论研究依然是人学发展较为侧重的方向,这对于人学发展的顶层设计而言十分必要,但实践研究有利于人学更加精细化。人学发展需要不断从理论圈走向现实社会,研究解决具体社会发展中的人的问题。其次,对学科基础理论的建设有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是人学发展的基石和人学获得学界认可的主要立足点,深化对元问题的研究尤为紧迫。最后,从研究方法来看,人学研究要更加重视方法论的指导,形成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色的方法体系,这对于人学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1]陶泽元.从人学视觉看五大发展理念[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185-192.

[2]张艳涛.中国强国之道——从人学视野看五大发展理念[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79-283.

[3]范文.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4-5.

[4]魏传光.五大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哲学思考:精神、立场与范式[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30-236.

[5]陈学明.“五大发展”与人类新文明(提纲)[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1-3.

[6]王丹,熊晓琳.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价值[C]// “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20-224.

[7]王颖杰.绿色发展理念的人文意蕴[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25-229.

[8]董彪,张茂钰.生态危机的人学反思——兼论“绿色发展观”[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76-82.

[9]李青,王诗卉.公正是共享的本质规定[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129-132.

[10]李淑梅.共享发展:公平的发展理念[C]// “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44-46.

[11]袁吉富.共享发展:理论依据及当代中国现实走向[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31-37.

[12]覃志红.创新发展,主体价值的回归——信息技术时代的生产阐释[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181-184.

[13]潘宁,王义蕊,周毅.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民主体性[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146-156.

[14]涂可国.儒家人性论的层次性与人的协调发展[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 201-212.

[15]龚晓珺.中国梦与人的全面发展——基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政治生态视角[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 319-324.

[16]米庭乐.社会主义实现人的发展的制度优势[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353-357.

[17]程晓.人力资本与人的发展[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312-318.

[18]江虹,林滨.在重建共同体中实现个体的发展[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325-330.

[19]张俊,张首先.创新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67-270.

[20]杜仕菊.绿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83-87.

[21]沈亚生.再为“人学”正名[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385-390.

[22]陈志尚.为实现人学的科学梦而奋斗——《人学新探索》自序[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305-307.

[23]胡敏中.论创客主体[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110-114.

[24]张三元.创新发展与人的创新能力建设[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71-278.

[25]钟明华,董扬.教育创新与人的发展——机遇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思考[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18-22.

[26]王传玲.资本逻辑视域下的中国生态问题思考[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13-219.

[27]徐春.化解环境社会风险的治理思路[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8-30.

[28]于冰.生态意识的当代审视[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157-162.

[29]阮青,叶胜红.以科学理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马克思和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思想比较研究[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374-378.

[30]贺祥林,王启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最新探索——学习习近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阐述的体会[C]// “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99-103.

[31]李基礼.经济增长路径转变与新发展理念——基于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47-51.

[32]张建云.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深远意义[C]//“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国人学学会,2016:260-262.

The New Task of Human Research in China

DAI Yuqi,LIU Yan
(School of Marxism,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uman research in China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In the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 human research’s new theoretical tasks are to lea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with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path for hu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to promote its theoretical perfection, while the practical tasks of human research are to enhance human’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o boos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As a relatively young discipline, human research in China should call for great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equal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direction.Secondly, basic theory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content.Lastly,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method, a high premium should be put on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to form a set of distinctive methods system.

human research; hu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human’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B03

A

1008-2794(2017)06-0039-05

2017-01-08

代玉启(1984—),男,安徽阜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论文集人学新理念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北人学没
《神龙:美学论文集》评介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新理念下再启航
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