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道德情感发展及情感教育对策探讨

2017-03-28 21:49:01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发展

王 丹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处于优先地位,而强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优先之中的核心任务。传统对德性的要求和理解本质上并没有随着现代化发展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个性化的“90后”大学生却早已将德性的理解转化为了与自己个性相统一的道德认知模式,同时有了更加现代化的诠释方式。近年来,道德情感理论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理论研究是为了在丰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应用与实践,尤其是解决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发展现状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在理论高度已经奠定的基础上,让道德情感发展的实践也有所改进,就需要在实践工作中结合大学生实际的道德情绪发展现状开展实际的教育和研究。

1 道德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内涵

1.1 道德情感的内涵

对道德情感概念的理解,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得出了不同的含义。李建华教授认为道德情感既有与一般情感相类似的规定,又有自身的特征[1]。道德情感作为社会情感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体验,它渗透到个人社会行为规范当中,与其他社会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情感内涵可以从心理、生理和社会层面进行全方位解读。在心理学方面,道德情感和一般情感有相同的心理本质,即需要,道德情感的心理本质是道德需要。为了在社会上生存,我们需要食物、安全、交往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需要成为人内在意识的道德标准,逐渐内化为人们的道德需要。在生理方面,道德情感和一般情感也有相同的生理基础。人们根据社会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等的规范,对现实中行为和道德观念进行综合性的心理体验,产生各种不同的道德情感。在社会层面,它是社会和个人取向全面结合的产物,是个体接受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约束的心理基础,也是个体获得归属感、满足感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情感又有独特之处:它将反映社会道德生活的内容通过人的心理表现。比如,对具有高尚情操人物的敬佩;对舍己为人行为的赞赏;对自己助人时的自豪与满足;对犯罪分子的憎恶和对破坏公共财物行为的谴责等等都属于道德情感。

1.2 情感教育的内涵

“系统的教育理论,是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出现的,它的文化背景是西方近代工业与科学的发展,以及受其影响的认知性思维方式,其根本缺陷在于将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取出来,撇开情感与意志讲认知的发展,从而走上了唯理智主义的绝路。”[2]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针对传统教育中“唯理智教育”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范式,那就是情感教育。时至今日,情感教育这个名词尽人皆知,但理论界对它的定义却大相径庭。

鱼霞认为:“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3]

宫艳丽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挥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人。”[4]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是根据人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5]

综上,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情感教育内涵理解侧重不同,各有优缺,但是研究者们都意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且从不同的出发点和着重点对其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情感教育的重视。本文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情绪情感发展的实际状况,用心投入情感施与受教育者,通过相应的情感连接和情感共鸣(知),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情感态度(意)和情感反应(行),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和谐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范式。

2 高职高专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现状

高职高专在校学生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都是“90 后”。“90 后”泛指 1990 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由于时代的变迁,经济体制的转型,“90后”孩子过早地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体会到竞争的压力,比较注重自我。“9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成长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他们的生活、交往、文化、情感等等都需要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格外重视。

(2)高职高专院校男女比例差别较大,对于师范和医护类的高职高专院校以女生占多数,而对于偏理工和机械应用类的高职高专院校男生偏多,同时高职高专三专生和五专生从小在环境和教育上的差异导致两个群体的道德情感发展水平不同,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对于学生群体大部分是女生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三专生和五专生这两个不同群体还存在思想上的对立性差异。三专生经过三年高中生活,文化功底相对深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独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与五专生相比,性格相对稳定,思想相对成熟,但交往中相对自我中心化,思想相对单纯,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虽然已有了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但群体内部的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差异还很明显,道德认知发展是道德情感发展的前提,情感体验会受认识水平的直接限制,所以,教育引导过程中要以培养认知带动情感提升。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和研究,将高职高专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现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道德情感发展总体状况良好

当问及对社会楷模和助人为乐者的态度时,80%的学生表示很敬佩尊重他们,如果自己碰到类似情况也会伸出援手,做出积极的行为,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95%的学生表示在平时的生活和社交中,如果自己做了违背社会道德规范或者自己觉得不道德的事情时,会感觉内疚和羞愧,并在内心发誓以后决不会再做类似的事情。相比女生群体,男生群体则更加坚定,自控能力也更强,不会反复出现类似的道德问题。同时,他们面对道德事件也能够较理性地看待与处理。大部分学生对道德行为和事实的评价比较客观,对道德感兴趣,对道德的追求是积极上进的。

2.2 道德情感发展趋向成熟,但易出现偏差

道德情感的发展和一般的情感发展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会越来越丰富。大学生离开家,离开父母外出求学,本身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就是很大的挑战。开始个人独立的群体生活后,他们会把自己的道德情感发展转向外部,比较注重身边人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评价。在关注和被关注的过程中,道德情感趋向成熟,但由于社会大环境对个体价值判断的影响,加上“90后”大学生过度的自我意识倾向,他们更多的崇尚自由自主,甚至是“自我中心”。当他们觉得个人的言行或情感独立遭到批评时,会对老师甚至父母的善意性建议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当个人选择或判断出现差错的时候,他们倾向于逃避,并产生悲观、烦躁的情绪,表现出较低的抗挫折能力。调查中问及学生,他们普遍表示更愿意依据自己对社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感受,自主自愿地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而不愿意制定好规范让他们遵守。这表明他们的道德情感发展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成熟性,但还是比较自我化。

2.3 道德情感体验丰富,但不稳定,且道德情感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活空间扩大、人际交往增多,涉及到的社会事件多而杂,经历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考验。虽然大部分学生对道德情感在认识层面上是积极的,但对一些重大的道德情感认识不深刻,道德行为表现也不尽人意,导致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经历着情感的磨练与打击。同时又没能做到情绪、情感的有效释放、自我调控,不利于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道德情感的认识很积极,但实际的道德行为却严重滞后。提到社会正义、个人良知、互惠公平和相互关爱,大部分学生能够滔滔不绝地发表观点,但问及“如果碰到抢劫或偷盗你能制止、你会见义勇为吗”这个问题时,50%的学生表示可能会,但大部分学生更肯定地表示自己是女生,是弱势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选择离开保证自己的安全。对于具体的道德情感体验,像同情心、感恩感、关爱感、正直感和责任感,9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实际行动中能做得很好,尤其是同情心和感恩感,这与学生的性别、学校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服务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3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道德情感现状可实施的情感教育对策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现状,需要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要扮演好事务管理师、学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这四重角色。要扮演好这四个角色,就要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做好“听”“说”“读”“写”“做”。“听”即倾听,在倾听中交流,摸清学生的情感动向,引导学生找到情感宣泄的通道,有助于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说”即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困惑、迷茫和焦虑,及时对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作出关注与鼓励,引导学生正确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促使其道德情感朝积极方向发展。“读”即读心,通过细心的观察,留意掌握学生最新行为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道德情感问题,适当的处理使潜在问题消失于萌芽状态。“写”即文字交流,青春期学生生情感细腻,敏感,有些口头语言不适合交流和沟通的话题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学生也更容易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做”就是教师要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做好道德楷模。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1)细心观察,真诚付出,以实事推动道德情感发展。

利用班会和自习时间设置社会情境下的道德事件探讨,观察学生在情境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和情感行为,结合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实际水平,找到客观准确的教育引导方法。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其产生和发展与个体生长环境、经历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综合各方面影响进行恰当的教育引导,如学生的生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性格特点、社会实践等。真诚沟通,及时给予情感支持,让学生在情境事件的处理中去感受,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感发展水平。

(2)严于律己,尊重倾听,用无声影响道德情感发展。

为德育之师,要手握戒尺、心存敬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宽以待人,身正为范。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尊重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而是在人格上要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真心诚意帮助他们。通过自我反思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借助自己的真诚,熏陶学生的同理心。通过倾听中的无声交流,助力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

(3)严中放权,干部表率,借模范带动道德情感稳定发展。

带领班集体,在教育和引导上不免会出现疏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找到有影响力的成员帮忙,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好、情感成熟稳定、有能力、有信心引导班级积极发展。班干部就是核心成员,在班集体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大部分学生的行为受校纪班规的约束,但由于思想的单纯和心理的相对不成熟,在行事时不免会出现行动和思想脱节的情况,所以需要班干部发挥中坚力量,及时关注提醒,同时带头引导学生共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班风班纪,创造温馨的学习、交流、沟通氛围,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榜样的影响和带动下稳定发展。

(4)以德育人,借美育美,以环境滋养道德情感发展成熟。

德育的核心是育德,而育德的关键是情感。教育过程具有双向情感性,师生间的心理效应,极大影响着教育效果。有人这样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成熟的职业,当经历了世事的风风雨雨,以宽容和爱面对世界时,这位教师一定是个好老师。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每一个交流和沟通的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理解、宽容等等,往往会产生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是有形的,有时是“润物细无声”的。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美的语言,美的事物,美的环境来滋养学生内在美的情感。通过美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以此来净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感熏陶中修正自身的道德品质。

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目睹的或公众舆论强烈的社会道德事件为实例教育学生,通过模范事迹的讲解,争议事件的分析讨论和设置情境的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亲耳听,亲自说,亲身感受,以便于更加深刻地刺激其道德情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既好又快地向着稳定成熟发展。

[1]李建华.道德情感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种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0.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38.

[3]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5.

[4]宫艳丽.重视人文学科教育中的情感价值[J].教育研究,2003(3):96-97.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89.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发展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