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晶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机械工程系,福建 福州350007)
微公益顾名思义“微型公益”,即通过微小的活动或者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由少向多实现新的转变,之后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性,使得公益活动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1]。公益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公民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传递公益理念,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本文从微公益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高校微公益教育现状,认为研究高校思政教育推行“微公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学微公益活动作为活动的一种,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的活动形式,与其他公益活动相比,其“微”特点显而易见,其中包括多方面内涵,其一是指活动的微小、细微;其二表示公益活动的一种全新的参与形式,包括微博、微信等微活动[2]。与传统公益活动参加方式相比,微公益活动的参与方式发生了改变,即是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实现网上参与,足不出户就能够参与公益活动。例如我们可以在微信、微博上转发一些真实的寻人启事、宣传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来服务和帮助周围的人,这也是微公益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这些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的微公益活动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能够让其在日常的参与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同时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总的来说,大学生微公益活动是一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公益活动,参与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涵盖了线上和线下的各种公益形式,其宗旨是有效地满足学校和社会的公益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实现更好的发展,具有可实施性。
现阶段,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微公益逐渐成为社会中热议的话题。大学生微公益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是校园提倡微公益的重要手段,也为大学生微公益事业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据调查显示,只有19%左右的大学生非常了解微公益活动,56%左右的学生不太了解,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从来没接触过微公益事业,在这其中很多学生表示并不关注微公益,也不在意高校精神,所以也并不想参与到微公益之中,这也是校园教育的缺失[3]。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思政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高校政治教育中:“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4]而微公益正好是一种从细微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之一。其突出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微公益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从细微处着手,从身边的小事着手来做一些善事、好事,而这做起来也比较容易,也容易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第二,微公益活动强调积少成多,积小流成江海,所以,大学生在做这些微公益活动的活动中也能够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和为人事处的习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自身的修养,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第三,微公益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公益活动需要实地践行的局限性,大学生在做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是实地参与,也可以是通过微信、微博这些网络平台来参与,而大学生又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朋友圈和交际圈,这样一来,也就能够让大学生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微公益活动中来,有助于微公益活动效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我们更快更好地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在当今世界,信息化多元化,经济发展多元化,各国之间思想文化不断地进行着交流。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向我们蜂拥而来,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把握去辨别这些信息的价值,就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扰。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的他们也很容易情绪化,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体系,大多数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微公益活动,则能有效地打破这一模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也就是说,微公益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每当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帮别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能够极大的增加其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就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力量参与其中,更快更好地做更多的公益事件。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良性的循环,不仅能够在思政教师的带动下更深入地理解微公益活动的价值和内容,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公益活动中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素养的提高都是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总是给人以刻板、枯燥的印象。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转化,以更加全新的姿态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包括:体系由单一转向多元化,从知识层面落实到行动层面,从课内转化为课外,从校内转化为校外。总之,形成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空间实现课堂联动,全员参与的实践教学体系。微公益活动作为一种便捷的活动,能够真正让学生亲自参与进来,体会其中的奥妙。同时也能够真正把实践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整个思想教学互动变得更加轻松、和谐,而且整个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碰撞出更多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而更大程度上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微公益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也是实现其思政教育功能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思想教育工作就不能够更好的开展[5]。因此,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是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公益思想宣传教育。比如“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其次,引导大学生去感悟现代人人公益的平民化思想,让大学生对微公益活动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生微公益活动作为一项新兴起的公益活动,其本身的规范性、制度性还没有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微公益活动,很容易制约微公益活动的开展,也很难更好地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作为微公益的组织者要积极协调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体系,不断对其进行规范性的引导。而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更好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协作努力。比如大学生在微公益活动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除了需要一个高效的组织部门之外,还需要各要素之间的有效配合,以此来协调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和每个环节,最终使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教育功能,真正发挥出微公益活动应有的作用。简而言之,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贯彻和落实微公益活动的思想和内容还是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来保证微公益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是为了使得微公益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其应有价值的切实发挥,从而使得微公益活动变得更加普遍化和平民化,让更多的社会群众参与进来,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己之力。而大学生是确保微公益活动有效实现的内因子,就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有亲身体验和自我教育两种主要的实现方式。
其中,亲身体验指的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推动微公益活动的开展。通过自身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增强对微公益活动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坚定个人的公益信念,增强自身的公益热情。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参与者自身的体会能够形成自己对于微公益活动深刻的一种认识,能够真正从心底让学生认识到微公益活动展现出的内涵,同时也能够从深层次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达到自身思政教育的作用。
随着微公益形式不断地草根化、平民化,大学生对于微公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微公益活动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微公益的活动中。这不仅推动了微公益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公益思维的形成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换言之,微公益活动在高校中的应用与发展,对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实践中融入社会,领悟人生。微公益活动的有效利用,给大学生开启了另一条思想学习的新道路。我们在大力宣传微公益活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形式。只有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1]李娜,单冬冬,田宇星,等.高校微公益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铜陵学院学报,2015(5):76-78.
[2]江雪茹.微公益: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3-76.
[3]游然.“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4]饶亚明.拓展大学生思政工作新视野——开展党的十八大和中国梦时代主题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4(2):71-72.
[5]范烨.大学生微公益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契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77-78.